一.天崩地裂的日子是信徒得蒙拯救的日子(25-28節)
在論及主再來的日子時,日,月和星辰都是顯出異兆,而它們都指的就是主再來的預兆,耶穌所要討論的這預兆,不只是世界歷史的終結,衪更要強調衪的再來的日子是神的公義彰顯和得勝的時刻,那些迫害神子民的「邦國」(廿一25)在衪降臨時變得亳無能力,且「驚慌失措」(廿一25)以及「嚇得魂不附體」(廿一26)另外,耶穌說明衪的再來將會「有大榮耀駕雲降臨」(廿一27)這節指出當耶穌再來時,衪將是一位凱旋歸來的大君王,這勝利者的來臨不單要領受衪該得的尊榮,衪更要拯救所有屬衪的人(廿一28)這樣,主耶穌的再來也代表著神的終極勝利。
為此,屬神的兒女不用害怕,反要「挺身昂首」(廿一28)因為,在天崩地裂的日子是神的兒女全面蒙恩得救的日子,故此,我們不用再害怕人世間種種苦難,威嚇,迫害,而要歡欣喜樂,挺身昂首領受神應許具體實踐的時刻,就是全面得救。
這時候,一切人世間的死亡威嚇,都要因基督耶穌的大能變成絕唱,一切人世間的眼淚悲傷,都是因基督耶穌的再來變為喜樂,一切人世間的苦痛哀愁,都要因基督耶穌的緣故被撫平。
正如啟示錄廿一章四節提到:「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事實上『苦難』是愛主的信徒所必須經歷的,每一個信徒都會經過苦難,正如彼得前書二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這好比保羅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6-18)所以,我們屬神兒女都應常存感恩的心,等候這得蒙拯救的日子來到。
二.天崩地裂的日子是信徒得著安慰的日子(29-33節)
事實上,主耶穌明白信徒在世必然承受因罪帶來種種的苦難和不幸,與及難理解的打擊,然而,衪給我們保証這一些都會過去的,隨後而來是永恆的祝福,衪以比喻說明這個道理,說:「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他發芽的時候,你們一看見,自然曉得夏天近了」(路廿一29)所謂「發芽」「夏天近了」都是表明萬物都有它的定時定局,是誰叫它們發芽?是誰容讓春去夏至?這反映一切都是神的作為,正如傳道書作者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三1)
故此,主耶穌勸勉門徒不要因為眼前的苦難和不幸而喪膽喪志,反要獻上讚美,衪明明的說:「這樣,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的成就,也該曉得神的國近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路廿一31-33)
主耶穌在此再次強調衪的預言必要實現,這句反映了舊約先知以賽亞的應許:「草必枯乾,花必凋殘,惟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賽四十8)由此可見,天崩地裂的日子並非偶然之事,也非人思維的推算,乃是神的預定,正因如此,在天崩地裂的日子裡信徒非但不需要膽怯心驚,反之要歡喜快樂,因為神的話一點一劃都不能不算數,也都要一一應驗。
如此看來,一切我們所看見所把持的都不能給我們保障,唯有神的道才可以,因衪的話是永恆不廢,為什麼?因為神的道就是耶穌基督自己,正如衪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所以,今天你我靠著什麼面對那天崩地裂的日子?是人間的財富?地位?權力?還是主耶穌自己?當你面對天崩地地裂的日子來臨時,請記得主耶穌必定兌現衪的承諾,不撇下你我不顧,聖經說:「衪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十三1)
三、天崩地裂的日子是信徒得要交賬的日子(34-36節)
雖然如此,主耶穌還要提醒門徒在天崩地裂的日子來到時,不單要他們留心末日的徵兆,也要他們存著盼望,更要在今生有適切的信仰態度,就是警醒!主耶穌吩咐門徒要警醒,因為在天崩地裂的日子就是門徒向衪交賬的日子,衪說:「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廿一36)這表明信主耶穌的人都要站在衪面前交賬,為此,衪提醒門徒不要被「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人心」(路廿一34)因為「貪食和醉酒」使的人不能分辨神的工作,而「今生的思慮」則使人的心剛硬,再也不能察覺到神的作為,這兩種人都不能面對忽然來臨的天崩地裂的日子,如此不忠心等待主再來的人斷不能逃避末日的審判。
撒但往往以不同的致命引誘,包括三把殺人於無形的利刃:慾望之刀,錢慾之劍和權慾之斧,叫信徒跌倒。
故此,主耶穌再三提醒世世代代的門徒都要不斷地「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路廿一36)保羅也勸勉信徒在末世中生活時要「警醒」與「祈求」,他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六18)所以,基督徒必須依靠基督,憑著信心去面對各樣的世俗挑戰,以致我們不會陷入「網羅」(路廿一34)並且能在天崩地裂的日子來到時「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坦然無愧的交賬(路廿一36)
總結:
聖經有關預言主耶穌的事蹟有三百多處且一一兌現,如今只有一件還未兌現就是衪的再來,主耶穌在二千年前預言衪必再來,為要叫信衪的人得永生且永遠與衪同在,那時候「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衪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廿一3-4)!
同時,衪更要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廿一21-22)故此,我們存著什麼信仰態度面對主再來的信息呢?若天崩地裂的日子在今天來臨,你我又怎樣面對呢?是埋怨?是恐懼?是期待?是興奮?還是感恩?
儆醒(廿一25-37)
這裏有兩個主要的概念:
一.是耶穌基督再來的概念
一直以來,對基督的再來,都有不少無謂的爭論和臆測,主再來的日子和景況,實在是我們不可能知道的,但其中深藏的真理是這樣的──歷史正在向某個方向前進,斯多亞派認為歷史是輪迴的,他們主張每隔三千年左右,整個世界便會給一場大火毀滅,之後一切得重新開始而歷史又再重覆一次,這即是說歷史是停滯不前的,而人類只是在永遠的輪迴中飄泊,基督徒的歷史觀是這樣的,歷史是有目的的,抵達目的的時候,耶穌基督會成為萬有之主,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知道的。
二.是強調儆醒的必要
基督徒千萬不可以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不變的,穩妥的景況裏,基督徒得永遠處於企盼當中,有一位小說家她書裏頭有一個角色,當別人因某些事物的引誘而致墮落的時候,她卻常能潔身自愛,她說道:『我知道某一天,偉大的事物會進入我生命之中,我希望能夠保守自己配接納它』我們必須永遠生活在永恆的影子底下,要確知自己有沒有謹慎自守,好叫在神面前,與所蒙的恩相稱,再沒有像基督徒的生活,那樣的叫人怵惕驚心。
耶穌在聖殿中與百姓消磨了一整天,祂在星光底下與神相交整夜,祂在獨處中重新得力以應付眾人的需要,祂之所以能夠面對世人,乃由於祂首先與神相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