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第15首 頌讚耶穌 Ye Servants of God

◎撰文/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 羅淑瑩撰稿
◎期數:356期 ◎2007.05號

曲調名:HANOVER,10.10.11.11.

作詞者:Charles Wesley 1707-1788
作曲者:William Croft 1678-1727

作詞者查理˙衛斯理1707年12月8日生於英國,父親是一位傳道人,他在十九位弟兄中排行第十八(其中九人夭折)。查理從小就展露超人的智慧和才華,1726年進入牛津基督教會學院(Oxford Christ Church College)讀書,因優異的成績獲得每年一百英鎊的獎學金。1729年畢業後,仍留母校任導師。

他和一群青年組織「牛津聖團」(Holy Club)每天定時讀經禱告,且一周兩次禁食禱告,嚴格自我省察、訓練自己,同時也從事許多慈善、傳福音的工作。當時的同學替這個組織的人起了個綽號為「循理人」──即循規蹈矩之意,這便是循理會(Methodist)的起源。

查理˙衛斯理一生中寫過六千多首詩歌,有「詩中之聖」的美譽,可想而知其詩歌在英國教會中的地位。他生逢英國大復興運動時期,故其詩歌一方面表達個人的屬靈經歷,另一方面也用來幫助當時的工作,成為復興運動中最感人的助力。

他的詩歌內容涵蓋面非常廣泛:有針對深入個人屬靈生命的救贖、交通、聖靈和十字架的體驗;也有提供教會關於信徒生活的婚禮、喪禮、按立、獻堂及各種節期紀念的需要。由他對各面向的兼顧,可看出這位詩人屬世和屬靈生命的平衡與豐富。

1735年在聖公會被按立聖職後,查理˙衛斯理全心追求神的能力降在他身上以及與主同在的經歷。在其服事的路上雖多有波折困難,但他對神的信心與熱情卻極為堅定,經常以積極的態度作詩。就如同使徒保羅,不斷在基督所啟示的奧祕中歡唱。

作曲者克勞夫特自幼即為雅各皇家唱詩班成員,接受完整的教會音樂訓練,後來成為皇家禮拜堂及西敏寺大教堂司琴。1713年獲牛津大學贈予音樂博士學位。

英國安妮女王與喬治一世在位時,他經常奉召為國家的節慶作歌。他在英國聖樂方面也佔有顯著的地位,因其始創英國宗教改革後吟唱《詩篇》的安立甘式頌調(Anglican Chant)。他有三個著名的曲調廣被傳頌,即St. Anne, Hanover與St. Matthew。

英國著名聖詩學者饒特利(Erik-Routley)認為本詩曲調Hanover從純粹音樂的觀點上來分析,由於詞、曲恰當的配合,以及彼此間之呼應,使其深具吸引力,實為1708年以來最受歡迎、最優秀、最典型的英語聖詩典範。

本詩出版時是英國衛理公會信徒被迫害的年代,查理˙衛斯理以此詩做為對政治恐嚇者的回應:「神國是榮耀的,且要治理天下!」歌詞出自《詩篇》一百篇2節:「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當來向祂歌唱。」

《啟示錄》七章9-12節:「……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面伏於地,敬拜神,說:『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神。』」


註:曲調名──HANOVER,本曲調首次出現於1708年,主要為配合《詩篇》104篇之吟唱,並將歌名定為「榮耀大君王歌」,以此曲調名頌揚當時的英國漢諾威王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