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第十章1~32 ◎撰文/邱義雄長老

【箴言釋義】第十章(上) ◎撰文/邱義雄 ◎期數:360期 ◎2007.09號
從第二單元是所羅門箴言第一集。從十章1節至二十二章16節,總共有375則箴言(有則,也有謂374則,各有不同的算法)。所羅門曾作箴言三千句,這375句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這一集都是日常生活的習慣和經驗所得的知識,內容非常繁雜,彼此間既無邏輯,又無關連,可以說每一則箴言都各自獨立,與上下文沒有關係,要加以分析分段,實在有困難。這一單元講解的方式與第一單元不同,只能分章逐則解釋,在每章之後附上「心得分享」。

這一單元的箴言所用的文體,大都是平行體(對仗法),每則箴言均分為兩句,形成對仗型式,很像一般所謂的「諺語」。十至十五章大都是反義對仗(反義平行體),十六至二十二章16節則大都屬同義對仗(同義平行體)。這些箴言都與人生直接有關,內容包括:智愚、善惡、家庭、倫理、經濟、政治……等。

1節: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的兒子使父親得意;愚蠢的兒子使母親憂慮。

為人父母的,最大的喜樂是看見自己的子女敬畏神,成家立業,凡事行在神的旨意中,過著敬虔的生活。「智慧之子」就是敬畏神遵從神旨意的虔誠人,這樣的兒子使父親在人前光彩有面子,心中歡樂(二十三15、24)。「愚昧之子」既不敬畏神又放縱情慾,不但使父親愁煩,也使母親憂苦(十七21、25)。以掃娶了赫人女子為妻,他們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裡愁煩(創二十六34-35)。

這一則箴言在「十五20」重複出現,而對句則稍為不同。這種說法在《箴言》中常常出現(參:十七21、25,二十三24-25,二十八7)。這則箴言是不僅教導作兒女的要敬神守道,嚴守本分,也提醒父母要照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弗六4),使他成為智慧之子。

2節:不義之財毫無益處;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

「不義之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如:詐欺、偷竊、搶奪……)取得的財物,這些財物雖能使人得到暫時的享受和喜樂,最後卻是「毫無益處」,轉瞬即失,接踵而來的是無限痛苦和心靈的憂傷。「以虛謊而得的食物,人覺甘甜;但後來,他的口必充滿塵沙。」(二十17)、「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二十一6)。

亞哈奪取拿伯的葡萄園;基哈西向乃縵騙取的銀子和衣裳,他們非獨不能享用,且帶來死亡與禍患(王上二十一17-19;王下五27)。所以主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

「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公義」《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誠實;《思高譯本》譯為:正義;《呂振中譯本》譯為:仁義的賙濟。循規蹈矩,奉公守法的人,所得的錢財可以安心享用(十二28),仁義的賙濟,使他蒙神特別賜福(詩一一二9)。

這則箴言是勸勉人不要以不正當方法賺取錢財,中飽私囊;要秉公行義,施捨錢財,以慈悲憐憫的心對待他人。

3節:耶和華不使義人受飢餓;惡人所欲的,祂必推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不使正直人飢餓;祂不容作惡的人隨心所欲。
《思高譯本》譯為:上主不忍義人受饑,卻使惡人大失所望。

「義人」就是敬畏神循規蹈矩,奉公守法的人,耶和華不會使他陷入困境,缺乏衣食。大衛的體驗:「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三十七25)。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敬畏耶和華的人必一無所缺(詩三十四15、9-10)。神人以利亞在饑荒的日子,有神供給不受饑餓(王上十七1-16)。

「惡人」與義人的命運迥然不同,他以不法的手段斂財,所得的是「不義之財」,這是神所憎惡的。惡人雖然暫時亨通,好像青翠樹在本土生發,但過不久神的懲罰必然臨到,他所得的錢財最後必無法享用,因為公義的神不容作惡的人隨心所欲,所以「義人的勤勞致生;惡人的進項致死。」(16)

這則箴言是說明神對人的一般原則,但也有例外的。神有時要鍛鍊人,試驗人的信心,亦會使人受饑餓,如大衛逃難時向祭司求餅(撒上二十一1-6);保羅在各地傳福音時也曾又饑又渴(林前四11;林後十一27)。

4-5節: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

《當代聖經》譯為:遊手好閒的人必致貧乏,勤奮努力的人終享富足。夏季貯藏是明智之舉,秋收酣睡是羞恥的所為。
《思高譯本》譯為:遊手好閒,使人貧窮;勤奮工作,使人富有。夏季貯藏的是明智的孩童;秋收酣睡的是無恥的兒子。

這是一則熱門的箴言,出現的次數很多(參:十二11、24、27,十三4、11,十四23,十八9,二十二29,二十八19)。這則箴言也符合我國古訓:「勤則不匱」、「勤有功,嬉無益」。「手懶的」就是遊手好閒的人,「手勤的」就是勤奮努力工作的人。神創造人,立刻安排工作,「使他修理看守」伊甸園(創二15)。

神給我們雙手,是要人殷勤工作養活自己;可見神所造的人不是「懶惰人」,我們若不盡本分工作,就是虧欠神的恩典。保羅提醒勉勵:「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台諺:「作雞要筅,作人要拼」,殷勤耕種的,必得飽食(十二11),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二十一5)。

「夏天聚斂」就是把握機會及時工作。在春夏出汗勤奮勞力工作,在秋天就有豐富的收成,可以全年暖衣飽食。智者要人學習螞蟻,「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六8),在冬天就可以高枕無憂。反過來說,「收割時沉睡的」,就是懶惰沉睡,當作而不去作,眼睜睜地讓機會過去,必致貧窮,這種人就是貽羞之子(《思高譯本》譯為:無恥的兒子)。

俗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從求學的角度看,年輕人應當苦學,熱心學習智慧的教導,並且身體力行,年老時必能獲得人們的敬重與愛戴。從工作方面看,要趁年輕力壯時努力奮鬥,打好經濟基礎,將來生活必無憂慮。在信仰方面,趁著年幼學習敬畏神,走在當行的道路上,到老必不偏離(二十二6)。

6節:福祉臨到義人的頭;強暴蒙蔽惡人的口。

《呂振中譯本》譯為:祝福臨到義人的頭;憂傷(傳統:橫暴)覆滿著惡人的臉(傳統:口)。
《思高譯本》譯為:上主的祝福在義人頭上,災禍卻使惡人啞口無言。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要得到祝福;邪惡人的話藏匿殘暴。

「頭」和「口」是整個人身的代名詞。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義人和惡人的結局顯然不同。「義人」就是敬畏神謹守誡命,行為正直的人,這樣的人不但有來自神的祝福,也得眾人的讚揚與愛戴(參:申二十八2-6)。「惡人」心地邪惡,因他們的話藏匿殘暴,其結局是遭人唾棄,各種痛苦艱難、疾病災殃接踵而至,憂傷覆滿著他的臉,使他抬不起頭,啞口無言,無顏見人。

7節:義人的紀念被稱讚;惡人的名字必朽爛。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必留芳百世,惡人卻遺臭萬年。
《思高譯本》譯為:義人受人懷念祝福,惡人卻必身敗名裂。

義人有美德善行,在世上受人稱讚與尊敬,死後也得到人的懷念與追悼,留芳百世(詩一一二6);他的嘉言懿行,也值得後輩青年效法與學習。惡人所留下來的只有令人髮指的惡行、咒詛與辱罵,這樣的人必身敗名裂,遺臭萬年(伯十八17)。

馬利亞獻上真哪噠香膏,所作的是一件美事,不但得到主的稱讚,也流芳百世,「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可十四3-9);猶大賣主,不但失去使徒的職分,也遺臭萬年(徒一16-20)。

8節: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裡愚妄的,必致傾倒。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從善如流;說話愚妄,自招衰敗。
《當代聖經》:明智的人必服從命令,饒舌之徒必自招滅亡。

「心中智慧的」就是聰明人,他甘心接受智慧的訓誨,從善如流。「口裡愚妄的」就是饒舌回嘴的,他大言不慚,目中無人,不肯犧牲讓步,也不願接受智慧的訓誨,按照智慧的指示而生活,其結果是自招衰敗滅亡。

與存謙卑的人相處,多多接納別人的高見,別人尚未說完就回嘴發表高論是不智的表現。「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十八13)

9節: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穩;走彎曲道的,必致敗露。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誠實人起居穩妥;欺詐的人終會敗露。
《當代聖經》:正直的人,活得平安穩妥;無賴的惡行卻終必敗露。

誠實人行正直的路,正直純樸,光明磊落,善待他人,活得平安穩妥,不必怕任何不法之徒的騷擾,更不怕法官的懲罰,正如俗語:「平時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反之,那些走彎曲道的邪惡之人,便不能過高枕無憂的生活,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十二2),一旦東窗事發,就會受人指責,且要受法律的制裁。因此,「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走彎曲道的,必致敗露。

10節:以眼傳神的,使人憂患;口裡愚妄的,必致傾倒。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隱藏真相的人惹動糾紛;坦白規勸的人促進和平。
《當代聖經》譯為:擠眉弄眼的必招惹麻煩;饒舌之徒,必自招滅亡。
《呂振中譯本》譯為:擠眼不顧人的使人受傷害;坦白勸責人的締造和平(傳統:口舌愚妄的必被打倒)。
《思高譯本》譯為:暗中擠眼的人,必引人煩惱;坦然規勸的人,必促進和平。

「以眼傳神的」就是用眼打信號,擠眉弄眼,鬼頭鬼腦,圖謀不軌的,這種人必招惹麻煩,惹動糾紛,若與他來往絕不會有好結果。「口裡愚妄的」就是饒舌之徒,睜眼說瞎話,饒舌回嘴的結局必致傾倒,自招滅亡。

本節下半段的翻譯,《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和《思高譯本》本相同,《和合本》和《當代聖經》相同。前者是反義平行句,後者是同義平行句。本章幾乎都是反義平行句,《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和《思高譯本》較為理想,亦不致與第8節重複。坦白規勸的人,必促進和平。

11節: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強暴蒙蔽惡人的口。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邪惡人的話藏匿殘暴。《當代聖經》: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惡人的口卻充滿殘暴。
《思高譯本》譯為: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惡人的口,是殘暴的淵藪。義人與惡人在言語上有很大的分別,這則箴言作了強烈的對比。

這則箴言以「泉源」、「淵藪」比喻人的言語。我國成語:「言為心聲」,主耶穌說:「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十二34-35)

「義人」就是正直人,這種人敬神愛人,口中的言語滿有恩惠,如同泉源滋潤人心。他給人指示正直穩妥的道路,使傷心的人得安慰,乾渴的人得飽足;故曰:「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

迦南地是缺水的地區,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因此水泉常稱為「生命之泉」。義人的言語滋潤人心,好似生命的泉源。惡人的口滿了強暴,矯柔造作,充滿詭詐,如同殘暴的淵藪,是罪惡、痛苦、災難的來源。

12節: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恨」是「愛」的反面,作者將愛與恨所產生的結果作了對比。嫉妒生恨怒,心中懷恨的人無事生非,挑起爭端,不只是口頭的爭端,甚而訴諸武力傷害人。以掃因他父親給雅各的祝福,就怨恨雅各,心裡說:「為我父親居喪的日子近了,到那時候,我要殺我的兄弟雅各。」(創二十七41);約瑟的哥哥們,因雅各為約瑟作了一件彩衣,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創三十七4)。這些都是「恨」所挑起的爭端。

心中有「愛」的人能原諒他人的過失,對別人的過犯不但不予計較,且能加以饒恕,所以「愛能遮掩一切過錯」。「遮掩」不是將罪惡粉飾隱藏而不指責,乃是包容與饒恕。彼得勉勵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特別引用這節經文說:「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8)。

「恨」使人失去理智,如同人走在黑暗中不知身在何處。約翰說:「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哪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約壹二11)。主耶穌教導我們學習用「愛」去面對心中的恨意,祂說:「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路六27-28)。「愛」能消除仇恨,以愛待人不但對別人有益,對自己更是利多。

13節:明哲人嘴裡有智慧;無知人背上受刑杖。

《呂振中譯本》譯為:明達人嘴裡有智慧;全無心思的背上受刑杖。
《當代聖經》譯為:明智的人口出智慧的言語,愚昧的人只配受鞭苔之苦。
《思高譯本》譯為:有見識的口唇上,可找著智慧;棍杖只是為打缺乏智慧者的脊背。

「明哲」與「無知」是很大的對比。明哲人心中有智慧,有正當的生活原則,他口出智慧的言語,導人於善,使聽的人得益處。無知的人不是言語所能教導,只有懲罰才能使他回心轉意,洗心革面。所以愚昧的人只配受鞭苔之苦,棍杖只是為打缺乏智慧者的脊背。類似的箴言:「鞭子是為打馬,轡頭是為勒驢;刑杖是為打愚昧人的背。」(箴二十六3)

14節:智慧人積存知識;愚妄人的口速致敗壞。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吸收知識;愚妄人到處闖禍。
《呂振中譯本》譯為:智慧人含蓄著知識;愚妄人的口催速著敗落。
《思高譯本》譯為:智慧的人隱諱自己的學問;愚昧人的口,招致逼近的喪亡。

智慧人深藏若虛,深謀遠慮,隱諱自己的學問。他知道何時應當開口說話,何時應當緘默不言。「智慧人積存知識」,他看知識為寶貴,用心追求積存在心,以備需要時得以應用,可以造就自己也幫助他人。如同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太十三52)。

愚妄人不知謹言慎行,整天嘮嘮叨叨,胡言亂語,結果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到處闖禍,速致敗壞。「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十八6-7)

15節:富戶的財物是他的堅城;窮人的貧乏是他的敗壞。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財富是有錢人的保障;貧困毀滅了窮苦人。
《呂振中譯本》譯為:富人的財物是他堅固之城;窮困人的貧窮是他敗亡的因由。

財富可以使人過安逸的生活,富足人因擁有許多錢財,以為可以長久享用,高枕無憂,就以錢財為他的堅城高牆(十八11),如同那無知的財主(路十二16-21)。窮人因一無所有,便灰心失望;遭遇危機險境,就束手無策,任由命運擺佈。因為貧窮,常遭人欺凌侮辱,在生命的道路上常是一波三折,痛苦難言。

富戶以財物為堅城,窮人因貧困就灰心喪志,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需知耶和華能使你城上的堅固高臺傾倒,拆平直到塵埃(賽二十五12),惟有「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十八10)。我們的神是慈悲憐憫人的,祂看顧孤兒寡婦(詩六十八5),必為他們辨屈(二十二23)。保羅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

16節:義人的勤勞致生;惡人的進項致死(死:原文是罪)。

《呂振中譯本》譯為:義人的工價是真生命;惡人的進項使他敗亡(傳統:罪惡)。
《新譯本》譯為:義人的工價就是生命,惡人所得的卻是刑罰。
《思高譯本》譯為:義人的薪金,用以維持生活;惡人的收入,卻只用來犯罪。

這則箴言是糾正上一則的錯誤思想,叫人善用錢財。義人與惡人對錢財的看法不同,用錢的方式當然也不同。義人殷勤工作,所得的可以養活自己,維持生活,甚至幫助他人。所以經上說:「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四28)。惡人所得是來自不正當的途徑,因而妄用財富,放縱情慾,甚至為非作歹,陷害他人;所以他的進項使他敗亡。
箴言釋義-第十章(下) ◎撰文/邱義雄 ◎期數:361期 ◎2007.10號
17節:謹守訓誨的,乃在生命的道上;違棄責備的,便失迷了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聽從訓誨的人得以存活;不承認過犯的,身臨險境。
《當代聖經》譯為:聽從勸告的人可以行走生命之路;拒受勸責的必墜進歧途。
《思高譯本》譯為:誰遵守勸告,必走向生命之路;誰輕視規勸,必自誤入迷途。

「訓誨」是指勸告、教導。聽從勸告和責備可以使人從迷路上轉回,走向生命之路。輕視違棄責備的,是自甘墮落,自誤入迷途。亞撒王聽從先知亞撒利雅的勸勉,壯起膽來,在猶大、便雅憫全地,並以法蓮山地所奪的各城,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又在耶和華殿的廊前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向神獻祭。耶和華賜他們四境平安(代下十五1-15)。但他晚年時,以色列王巴沙攻擊猶大,亞撒求助亞蘭王,先見哈拿尼來勸諫,亞撒王惱恨先見,將他囚在監裡。結果腳上有病,而且甚重,兩年後死了(代下十六)。

18節:隱藏怨恨的,有說謊的嘴;口出讒謗的,是愚妄的人。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心懷忿恨的人是騙子;散播謠言的,愚不可及。
《思高譯本》譯為:撒謊的唇舌,必暗藏仇恨;散播謠言的,必是愚昧人。

心中暗藏仇恨的人有兩種心態:①以花言巧語來粉飾心中的仇恨,遮掩自己的怨恨。口中說出的是甜言蜜語,心裡卻懷著害人的勾當,這就是我國成語所說的「口蜜腹劍」。②為了洩露心中對某人的仇恨,便造謠生事,敗壞別人的名譽,讓他人受損。經上說:「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利十九17),保羅勉勵我們:「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弗四31)。經上說:「怨恨人的,用嘴粉飾,心裡卻藏著詭詐;他用甜言蜜語,你不可信他,因為他心中有七樣可憎惡的。他雖用詭詐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惡必在會中顯露。」(箴二十六24-26)

19-21節: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義人的舌乃似高銀;惡人的心所值無幾。義人的口教養多人;愚昧人因無知而死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多言多語難免犯罪;約束嘴巴便是智慧。正直人的話好像純銀;邪惡人的心思全無價值。正直人的話造福人群;愚蠢人因無知死亡。
《思高譯本》譯為:多言難免無過,明智的人必約束自己的唇舌。義人的舌,貴若純金;惡人的心,賤似草芥。義人的唇舌教育群眾,愚人必因缺乏心智而死亡。

19-21節連續三節經文都與言語有關,提醒人要謹慎口舌。雅各說:「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三2-6)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整日喋喋不休的人,難避免犯罪,因為「愚妄人的口速致敗壞」,所以言多必失,少說為妙。經上說:「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事務多,就令人做夢;言語多,就顯出愚昧。」(傳五2-3)。能禁止嘴唇,約束自己嘴巴便是智慧。我們要效法詩人立志:「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詩三十九1),並求神幫助:「上主,求祢在我的唇邊派一守衛,求祢在我的唇前派一警備。」(《思高譯本》;詩一四一3)。

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十11),滋生智慧,教養多人,能令人喜悅(十31、21、32),故其價值乃似高銀,貴若純金。惡人的心思圖謀罪孽,定意行不善的道(詩三十六4),既不榮耀神,也不能使人得益,所以惡人的心所值無幾,賤似草芥。

義人心中蘊藏神的話語,所以他的唇舌教育群眾,他的話語能幫助人,造福人群。愚昧人恨惡知識,不喜愛敬畏耶和華(一29),他棄掉知識,神也必棄掉他,所以因無知而死亡(何四6)。

22節: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

《呂振中譯本》譯為:永恆主的祝福才能使人富足;祂並不加上憂傷(或譯:辛苦勞碌不能加上什麼)。
《當代聖經》譯為:神所賜的福氣,使人富足;祂沒有加上半點憂傷。
《新譯本》譯為: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愁煩。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降福使人富足;單靠勞碌不能使人致富(或譯:上主不把愁苦加在你的財富上面)。
《思高譯本》譯為:使人致富的,是上主的祝福;營營的辛勞,卻無補於事。

比較不同的譯本,可以有兩種解釋:

1.《和合本》、《呂振中譯本》、《當代聖經》、《新譯本》──耶和華是福氣的源頭,有祂的祝福才能使人富足。祂所賜的是真福,使人富足,沒有加上半點憂傷愁煩。

一般人認為財源滾滾就是福,但錢財多,未必是福;因為真正的幸福不在乎錢財的多寡,乃在乎它是否帶給人喜樂滿足。有人錢財多,不如意的事也多,常常生病,發生意外的災禍,不但憂傷愁煩,也花了很多錢。收入多,支出也多,這並不是福。

2.《現代中文譯本》、《思高譯本》──大致來說,一般人總是認為財源廣進,家財萬貫,是端賴個人的努力苦幹和勞苦經營。「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十4),個人的殷勤勞力固然重要,但「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一21),單靠勞碌不能使人致富,使人致富的是上主的賜福。因為「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一二七1-2)。大衛也有這樣的的體驗:「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詩十六5)

23節:愚妄人以行惡為戲耍;明哲人卻以智慧為樂。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妄人以作惡為兒戲;明達人以智慧為喜樂。
《思高譯本》譯為:愚昧人樂於作惡,明哲人樂於求智。

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一7),他喜愛作惡,不以作惡為犯罪,反以作惡為兒戲,「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箴十四9),不違法犯紀好似覺得舒服(參:箴一11-14)。愚妄人習慣作惡,積習相沿,積重難返,不堪造就。

明哲人與愚妄人正好相反,他循規蹈矩,奉公守法,樂善好施。明哲人眼前有智慧(十七24),樂於追求智慧,以智慧為喜樂。

24-25節:惡人所怕的,必臨到他;義人所願的,必蒙應允。暴風一過,惡人歸於無有;義人的根基卻是永久。

《當代聖經》:惡人所害怕的終成事實,義人的心願也終必能償。旋風必定把惡人捲走,義人卻可以永遠屹立不倒。
《思高譯本》譯為:惡人畏懼的,反向他侵襲;義人的希望,終獲得應允。暴風雨一過,惡人不復存在;義人卻根深柢固。

惡人以行惡為戲耍,所作的盡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所以心中時時感到忐忑不安,唯恐災禍臨到(二十八1)。他雖然盡力設法驅除這種懼怕的心理,吹口哨來壯膽,但是事與願違,無濟於事。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公義的神必按照各人的行為審判各人(羅二6),惡人所懼怕的刑罰,必有一天要臨到他,他所害怕的終成事實。亞哈王貪奪拿伯的葡萄園之後,以利亞先知警告他:「耶和華如此說:『狗在何處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處舔你的血。』」(王上二十一19),亞哈知道報應終必臨到,當他邀請約沙法王與他一同攻打基列的拉末,雖然改裝上陣,神的懲罰仍然臨到,「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裡。」亞哈重傷,流血過多死在戰車上,有人把他的車洗在撒馬利亞的池旁,狗來舔他的血,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王上二十二29-38)。

惡人雖然肆無忌憚地行惡犯罪,但他的亨通只是暫時,神的審判有如暴風來襲,必定把惡人捲走。義人因為敬畏主守主的命令,得到神的帶領祝福,凡事順利,始終穩妥,屹立不倒,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詩人的經驗:「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我見過惡人大有勢力,好像一根青翠樹在本土生發。有人從那裡經過,不料,他沒有了;我也尋找他,卻尋不著。」(詩三十七7-9、35-36)

26節:懶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煙薰目。

《呂振中譯本》譯為:醋怎樣倒牙,煙怎樣薰目,懶惰人也怎樣使差遣他的著急。
《新譯》:醋怎樣使牙酸倒,煙怎樣薰目,懶惰人也怎樣使差他的人難受。

「如醋倒牙,如煙薰目」是一句希伯來格言,說明如果用人不當,必痛苦難堪,且自受其害。醋倒在牙上,不但酸疼而且損壞牙床;用煙薰眼睛,會使眼睛流淚睜不開,痛苦難忍,而且損壞視力。同樣地,懶惰人使差他的人感到氣憤難堪,因為他無法達成任務。

今日我們蒙主揀選成為祂的僕人,應當殷勤多作主工,成為良善忠心的好僕人,不可像那領一千的僕人,又惡又懶,惹主人發怒受懲罰(太二十五14-30)。保羅說:「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四1-2)

這一節經文與二十五章13節正好相反,「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裡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27-32節:敬畏耶和華使人日子加多;但惡人的年歲必被減少。義人的盼望必得喜樂;惡人的指望必致滅沒。耶和華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卻成了作孽人的敗壞。義人永不挪移;惡人不得住在地上。義人的口滋生智慧;乖謬的舌必被割斷。義人的嘴能令人喜悅;惡人的口說乖謬的話。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敬畏上主的人延年益壽;邪惡人命短福薄。正直人的盼望帶來喜樂;邪惡人的盼望有如泡影。上主保護誠實人;祂消滅作惡的人。義人不致流離失所;邪惡人不能安居樂業。正直人口中常有智慧;邪惡人的舌頭要被割斷。義人說話令人喜悅;邪惡人出口傷人。

27-32節是義人與惡人強烈的對比。27節談壽命,義人延年益壽,惡人命短福薄。28節談盼望,義人前途充滿希望,惡人盼望歸空。29-30節談結局,上主保護正直人,消滅作孽的人。31-32節談口舌,義人的口,散播智慧;邪惡人出口傷人。

敬畏耶和華的人,恨惡邪惡(箴八13),他必遵守神的命令,凡事尋求神的旨意,仰望神、倚靠神。這樣的人必蒙神賜福,在世的日子得以長久(申四40,六1-2)。「惡人的年歲必被減少」,這是《傳道書》作者的人生經驗:「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祂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神。」(傳八12-13)。惡人必命短福薄。

義人敬神守道,行為正直,安分守己,耶和華是他的倚靠和保障。因此他的前途充滿希望,他的盼望也必帶來喜樂。反觀惡人,他們所思所行、所盼望的都是陰謀詭詐、邪情私慾的事,這些都是神所憎惡的,所以他們的盼望有如泡影,終歸是失望。 

義人與惡人的結局是不同的。義人順服神,走在神的道路上,無恐無懼,不致流離失所。因為神的保守看顧,他的道路亨通,生活怡然自得,前途屹立不搖,安穩如錫安山。惡人離棄神的道路,沒有神的帶領看顧,前途茫茫,不能安居樂業。因為作奸犯科,作惡多端,心中沒有平安(箴二十八1),害怕神的懲罰臨到,邪惡人必不能安居樂業。

「義人永不挪移;惡人不得住在地上。」這是《聖經》一貫的觀念。神應許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民,未進迦南地之前,摩西就提出警告,進入迦南地之後,約書亞也留下遺命,他們幾時違背神的誡命,不守神所吩咐的約,去事奉、叩拜別神,將惹神的發怒,被驅逐出去,由外人前來佔領他們的家園(參考:申七1-4;書二十三6-16)。

「言為心聲」,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十二34-35)。義人的口,散播智慧,常吐雅言,使人聽來心曠神怡,得到造就。惡人的口舌與義人迥然不同,只說乖謬邪惡的話,出口傷人,令人生厭。這樣的人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所以「乖謬的舌必被割斷。」
心得分享


智慧之子

本章兩次提到「智慧之子」,值得深思:

1.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1)

「父親」可以指地上生我們的父,智慧之子聽父親的教訓(十三1),所行所作的都合乎神的旨意,有這樣的智慧子,父親必因他而歡喜,在人的面前有光彩(二十三22、24,二十七11)。

「父親」也可以指天上的父。保羅勉勵我們:「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林後五9),要得主的喜悅,必須明白神的旨意,照祂的吩咐行。所以,謹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二十八7)。

2. 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5)

「夏天聚斂」有兩種教訓:

a.殷勤不怠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4),智慧之子是殷勤不怠的,他把握機會在夏天勤奮工作,到了秋天必有豐富的收成(十二11,十三4),全年生活無憂。

b.未雨綢繆

「夏天聚斂的」就是未雨綢繆,積蓄糧食準備過冬。今日我們在聖工上要運用所得的恩賜,把握機會作工,「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九4)

主來的日子近了,要及早預備迎接主的再來,將來得更大的賞賜(太二十五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