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箴言二十三章1~35◎撰文/邱義雄 長老

【箴言釋義】--第二十三章(上) ◎撰文/邱義雄 ◎期數:386期 ◎2009.11號

本章繼續敘述智者三十則箴言,由第六則起至第十八則共有十三則,其內容包括飲食、錢財、交友、管教孩童、遠離淫亂、不可酗酒等教訓。
第六則(二十三1-3)飲食的禮節


你若與官長坐席,要留意在你面前的是誰。你若是貪食的,就當拿刀放在喉嚨上。不可貪戀他的美食,因為是哄人的食物。

猶太民族是好客的民族(創十八1-8),所以請客坐席是屢見不鮮的,民間禮尚往來也有不少應酬(參:路十四7;約十二1-2),智者特別提出教導有關飲食的態度: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你跟大人物同桌吃飯的時候,要記住他是誰。如果你胃口大,就得約束自己。不要饞涎他的佳餚美味,可能那是他的圈套。

《思高譯本》譯為:幾時你與首長坐席,應記著,在你前面的是誰。你若過於貪食,應在喉嚨上,放上一把刀。休要羨慕他的珍饈,因為那是騙人的食品。

1.留意背景和對象(1)

注意請客的主人是誰,他為什麼請你吃飯,誰與你同桌。在尊長面前,要謹慎言語,注意飲食的禮儀。

2.不可暴飲暴食,狼吞虎嚥(2)

千萬不要因山珍海味、佳餚美酒擺在面前,就饕餮大飲而失態。智者以「拿刀放在喉嚨上」描述,勸人約束自己,不要狼吞虎嚥大吃大嚼,貪食無饜。

3.注意主人是否另有企圖,別有用心(3)

「哄人的食物」原文是撒謊的糧食。意即有人請客,外表上是喜氣洋洋,禮節週到;但內裡是另有企圖,別有用心,可能是一場「鴻門宴」。你吃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宴無好宴」,來者可能不善(參:6-8)。哈曼洋洋得意赴以斯帖的筵席,招徠殺身之禍(斯七)。
第七則(二十三4-5)富貴如雲煙


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豈要定睛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要聰明些,不要耗盡心力追求財富。錢財轉瞬消失,好像長著翅膀,如老鷹飛走。

《當代聖經》譯為:不要整天為求財富而勞碌奔波,要明智一點,放棄這個念頭!因為你凝神注視它的時候,它就消失影蹤了。它必像鷹振翅沖天,瞬息就杳然無蹤。

上一則箴言論及貪食,這一則是論貪財。美食當前,令人垂涎三尺;大利當前,也會叫人起了貪慾的心(參:書七21)。

財富和豪華的生活是人人所追求,但整天為求財富而勞碌奔波、耗盡心力,這種愛財如命的作風是不智之舉。智者勸人要放棄這個念頭,他形容「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因為錢財畢竟是身外之物,轉瞬間就如雲煙消散,蕩然無存,真是「富貴如雲煙」。

錢財不值得貪愛,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操心勞力所掙到的錢財,有可能還沒享用就撒手人寰,與世長辭。你千辛萬苦,日積月累所聚集的財富必留給以後的人。正如傳道者所說:「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傳二19)。求主賜我們有知足的心,隨遇而安,過知足常樂的生活(腓四10-13)。
第八則(二十三6-8)不隨便接受人的邀宴


不要吃惡眼人的飯,也不要貪他的美味;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他雖對你說,請吃,請喝,他的心卻與你相背。你所吃的那點食物必吐出來;你所說的甘美言語也必落空。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要吃吝嗇人的飯,貪圖他的美食。他說:「來吧,請吃,請喝;」可是言不由衷。他的態度虛偽,令人作嘔;你對他說的好話也都落空。

《當代聖經》譯為:不要吃惡人的東西,不要貪圖他的山珍海錯。因為他心裡盤算的,才是他的本意。他嘴裡雖然說:「請隨便吃喝」。但心裡卻是暗懷鬼胎。你終必還是要把吞下的美味吐出來,你奉承讚歎的話都白說了。

這一則箴言又回到飲食的話題,智者警告不要隨便接受人的邀宴,特別是「不要吃惡眼人的飯」(不要吃吝嗇、小心眼兒人的飯)。這種人請客,並非出於真心誠意,他嘴裡雖對你說:「請吃,請喝!」但心裡卻是捨不得,言不由衷。

你每吃一口菜,喝一口酒,他都會覺得心如刀割,怪怨你不該前來赴宴,浪費他的錢財。當你吃飽之後,滿面笑容地向他致謝,卻絲毫激不起他的興致,因為他破財請你吃飯,感到心痛,後悔不該請你來赴宴。

當你遇到這種斤斤計較的吝嗇人請吃飯,不如不去。赴這種筵席,實在是索然無味,浪費時間,得不償失。因為在他面前食不下嚥,胃口全失,令人作嘔,在飯桌上所說的一切客套話都枉然落空。
第九則(二十三9)不要跟愚昧人講道理


你不要說話給愚昧人聽,因他必藐視你智慧的言語。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要跟愚昧人講道理,因為他不會重視你明智的話。

《當代聖經》譯為:你不必向愚昧人述說真理,因為你的真知灼見,他都不屑一顧。

智者告訴人,與愚人交耳接談,教導他智慧的道理,是徒勞無益,因為他存有固執的心,缺乏理智,自以為是,不會重視你明智的話(參:十二15,十四16下)。

你勉強以智慧去開導他,是不智之舉;因為你的真知灼見,他都不屑一顧;他可能惱羞成怒,恩將仇報,甚至加害教導他的人。主耶穌告訴我們:「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太七6)
第十則(二十三10-11)不可欺負孤寡


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兒的田地;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為他們辨屈。

《呂振中譯本》譯為:寡婦的地界你不可挪移;孤兒的田地你不可進;因為那贖回他們的、大有能力;是他要對抗你、來為他們伸訴。

《當代聖經》譯為:不可擅移古時定下的地界,或侵佔孤兒的田地。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必定替他們伸冤。

這則箴言與二十二章22-23、28節的類似,「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在前章已經提醒,這裡又重複提起,這是侵佔別人的土地,破壞祖先所立的地界。孤兒寡婦要特別照顧,因為他們是社會上最沒有保障的弱勢,很容易遭受他人欺凌。

摩西律法早有宣示:「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並要發烈怒,用刀殺你們,使你們的妻子為寡婦,兒女為孤兒。」(出二十二21-24)。智者又大聲疾呼,要保障孤兒寡婦的權益。

我們絕對不可欺負孤寡,智者在此特別強調「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祂必向你為他們辨屈。」有救贖主作他們的後盾,必為他們辯護,替他們伸冤。
第十一則(二十三12)留心師長的訓誨


你要留心領受訓誨,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要留心師長的訓誨,聽從他的智言。

《思高譯本》譯為:你要專心接受教訓,傾耳細聽益智之言。

本節經文似乎可以作為「二十三13-二十四22」的第二序言,是前面十則箴言的跋。智慧人以導師的身分,再勸導聽眾要有一顆受教的心。

韓愈:「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智慧人的教導,學子們應有一顆謙卑受教的心,傾耳細聽益智之言。
第十二則(二十三13-14)管教孩童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要認真管教兒童;責打不至於喪命,反而是救他生命。

《當代聖經》:必須嚴加管教孩子,棍子是不會把他打死的!用棍責打,能救孩子脫離陰間。

「體罰兒童」是教育界一大論題,有人主張廢除,有人主張保留,見仁見智、各有論據。就事實而論,現今教育界已廢除體罰,甚至許多家長也不體罰孩童,但社會上不良少年卻比以前增多,可見體罰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式,問題是在於能否用之得當。

論語說:「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懷之以刑,齊之以禮,就是管教孩童的好方法。明智適當的體罰,不會傷害兒童的身體和健康,反之使他遠離邪惡,免於陷入罪惡而不能自拔,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

這一則箴言是糾正人對管教孩童的觀念,不要以為體罰會對兒童有害,智慧人認為適當的體罰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杖打和責備,能增加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十三24,二十二15,二十九15)

保羅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管教責打兒女,與不要惹兒女的氣,兩者互相調和,打痛不要打傷,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
第十三則(二十三15-16)要心存智慧


我兒,你心若存智慧,我的心也甚歡喜。你的嘴若說正直話,我的心腸也必快樂。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年輕人哪,如果你有智慧,我會多麼高興!我會因聽見你明理的話而引以為榮。

從這一則箴言起至二十四章22節,總共出現了五次「我兒」(二十三15、19、26,二十四13、21),好像一至九章的十大呼籲,宛如老師教導學生一般。上一則箴言談到管教,這一則是智者的盼望,希望他的教誨沒有落空,他的心血沒有白費。

學子們都能接受訓誨,心存智慧,嘴裡說正直話,他便覺得心中愉快,怡然自得。老約翰說:「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樂。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叁3-4)
第十四則(二十三17-18)不要嫉妒罪人


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因為至終必有善報,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要羨慕罪人,要常存敬畏上主的心。這樣,你的前途就順利光明。

《思高譯本》譯為:心裡不要羨慕罪人,卻要日日敬畏上主;這樣你的將來必然順利,你的希望絕不落空。

一般人都以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乃是時候未到。」可是事實上我們常常看到,義人沒有得到任何報賞就與世長辭,惡人沒有得到應受的懲罰,卻平安亨通。

為何如此,神沒有公義?祂不鑒察審判嗎?作者雖然沒有作清楚的答覆,但他對神仍然抱持堅定的信心,勸人不要嫉妒(羨慕)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這樣,你的希望絕不落空,你的前途就順利光明。

惡人興旺,義人遭殃,世人因此心懷不平,以為神不公義,沒有審判,甚至懷疑到底有沒有神。在《詩篇》三十七、七十三篇都提過這個問題,詩人的信心堅定,詩的開頭就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詩三十七1),他勸人:「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三十七7-8)
第十五則(二十三19-21)謹慎交友


我兒,你當聽,當存智慧,好在正道上引導你的心。好飲酒的,好吃肉的,不要與他們來往;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好睡覺的,必穿破爛衣服。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孩子啊,聽我的話,你要明智,要謹慎自己的生活。不要結交好酒貪吃的人。好酒貪吃的人一定窮困。整天吃飯、睡覺,就要穿破爛衣服。

「我兒」與15節相同,智慧人把學生看似自己的孩子,企盼學子們都能聽從老師的話,心存智慧,謹慎自己的生活,不要濫交朋友。

「好飲酒的」《新譯本》作:酗酒的人,就是貪杯好酒爛醉如泥的人。「好吃肉的」《新譯本》作:暴食的人。這兩個片語為同義詞,是指同一種人,他們是饕餮「好酒貪食」的人。「好睡覺的」就是好吃懶作的,經常大杯豪飲和大魚大肉,好逸惡勞,酩酊大醉,所擁有的那點財產,很快便被他揮霍完畢,導致窮途末路,衣衫襤褸,一貧如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若濫交朋友,必敗壞自己的前途(箴十三20,十八24)。那些好酒貪食的,好吃懶作的人,都不值得作朋友。
 
【箴言釋義】第二十三章(下) ◎撰文/邱義雄 ◎期數:387期 ◎2009.12號
第十六則(二十三22-25) 孝敬父母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

22、24-25節是教導作兒女的要孝敬父母。其方法有三:

要聽從生你的父親。

聽從父母是神造人的計畫中早已制定的安排,孩童成長的過程中,生活上的一切都由父母安排,聽從父母的教導才能學會生活;因此,聽從父母是做人所必須的條件。《箴言》的編者在第一章就強調「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一8),保羅也勉勵:「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弗六1),他甚至把「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列為末世的危險(提後三1-2)。

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

這一句話是暗示人性的軟弱,在年幼時依賴父母,尊父母為大,長大受高等教育之後,認為父母落伍趕不上時代,便會有藐視父母的危險。為人兒女要能了解自己的父母,體會父母的苦心、愛心,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樣,怎可藐視父母呢?

孝是敬神之本,父母是神在地上的代表,能尊敬有形可見的父母,才能敬畏無形不可見的神。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

兒女懂得孝順父母,父母因此生活安定無憂,他們將因此感到快樂。兒女羽翼已豐,長大成人,除了孝敬父母之外,有責任思想,又是明智賢達,以智慧行事,在社會上出人頭地獲得光榮的地位,父母在人前當然顯得光彩,快樂非常。

「使父母歡喜」不在乎發大財或作大官,乃在乎能敬畏神,遵行主的道,在社會上榮神又益人;因為「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虐待父親、攆出母親的,是貽羞致辱之子。」(二十九25下,十九26)

23節是奇特的一節,插在這裡似乎不很恰當。如果將23節與22節對調,自成一則箴言來看比較容易了解。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真理、智慧、學問、見識,都值得你付出代價,但千萬不可賣出。

《呂振中譯本》譯為:要購買真理;不可出賣真理;要購買智慧、管教、和明達。

智者在這裡是藉用修辭的象徵法來表達,勸人追求獲得真理。真理、智慧、訓誨和聰明皆屬形而上的東西,不應帶有市儈的銅臭味,更不可能用買賣的方式而獲得。

「買」要付出代價,真理、智慧、訓誨和聰明皆值得付出代價去獲得,所謂代價不是金錢,因為金錢買不到真理和智慧。這代價是指饑渴慕義的心,主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埃提阿伯的太監有飢渴慕義的心去耶路撒冷敬拜神,回程在車上讀《聖經》,經過腓利的解說,明白後受洗得救恩(徒八26-40)。代價也指信心,謙卑跪下禱告,憑著信心祈求,就可得到智慧(雅一5)。
第十七則(二十三26-28) 遠離淫婦


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妓女是深坑;外女是窄阱。她埋伏好像強盜;她使人中多有奸詐的。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年輕人哪,要向我學習,以我的人生道路為榜樣。妓女和敗德的女人是致命的陷阱;她們像強盜埋伏,使許多人背信棄義。

《當代聖經》譯為:孩子啊,把你的心交給我,讓你的眼睛分辨清楚我的道路!妓女是一個深坑,蕩婦是一個險窄的陷阱;她像強盜一樣埋伏起來陷害人,使世間添了許多背信奸詐的人。

這一則箴言寫出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兒女要了解父母的心,記住父母的教訓,傾聽他們的勸告,遠離淫婦和妓女的誘惑。作者將這類女人視為「深坑」、「陷阱」、「強盜」,逮捕獵物的深坑是致命的陷阱,稍一不慎跌落其中,便沒有獲救的希望。淫婦像強盜一樣埋伏起來陷害人,使世間添了許多背信奸詐的人。這一句話在《思高譯本》譯作:「使人世間,增添奸夫」,真是一針見血。

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自古以來許多男人逃不出「美人關」,在這事上失敗也不少(如:參孫、大衛)。請記住保羅的勉勵:「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是什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18-20)
第十八則(二十三29-35) 不可酗酒


誰有禍患?誰有憂愁?誰有爭鬥?誰有哀歎?誰無故受傷?誰眼目紅赤?就是那流連飲酒、常去尋找調和酒的人。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你不可觀看,雖然下咽舒暢,終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你眼必看見異怪的事;你心必發出乖謬的話。你必像躺在海中,或像臥在桅杆上。你必說:人打我,我卻未受傷;人鞭打我,我竟不覺得。我幾時清醒,我仍去尋酒。

這一則勸人不可酗酒的箴言,是全本《聖經》描寫醉酒最為生動的經文。

酒精是中樞神經的抑制劑,飲酒過量除有害身體健康,也會損害注意力或記憶力,更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昏迷、死亡。從錢財來說,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21)。從健康來說,喝酒傷身,許多疾病都是因酒而來。從道德來說,精神恍惚,影響工作效率;酒後失態,亂發脾氣,易與人發生衝突;酒後亂性,造成淫亂,影響家庭生活。

1.酒的禍害(29-30)

作者用六個問句,不厭其煩地追問,告訴人酒帶給人的禍害:

①誰有禍患?

酒是禍害的根源,多少禍害是由酗酒而來。長期大量飲酒的結果,身體受到傷害導致胃潰瘍、肝臟機能減退、神經系統病變、大腦皮質萎縮、智力衰退……。

「禍患」《思高譯本》作「哀鳴」。酒後闖禍招徠禍患,在極端痛苦的時候,就發出哀鳴。

②誰有憂愁?

許多人以為可以借酒消愁,那知「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李白),酒醒之後更加愁苦。

③誰有爭鬥?

酒後情緒激動亂發脾氣,判斷力控制不佳,容易與人發生衝突,一言不合就發生爭吵,鬥毆演鐵公雞。

④誰有哀嘆?

「哀嘆」《聖經》小字:或做怨言,原文作「懊悔」。三杯黃湯下肚之後,就喃喃自語,哭鬧無常,連連懊悔不已。

⑤誰無故受傷?

酒後失態無故受傷,是因與人鬥毆,或因失去平衡而跌倒,連自己都不知。

⑥誰眼目紅赤?

醉酒之後滿臉通紅,眼睛也佈滿血絲,使人見而生厭。

上述六種情況,將醉漢奇形怪狀的醜態,刻畫得淋漓盡致,「流連飲酒、常去尋找調和酒的人」其結果就是這樣。

2.酒的誘惑(31-32)

a.酒色誘人

①酒發紅,在杯中閃爍

酒在杯中,顏色樣式實在誘人。

②下咽舒暢

輕啜一杯,徐徐入口,多麼淋漓痛快,令人飄飄欲仙。

③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

酒入口之後,酒精開始發作,貫通全身,好像被毒蛇咬到,毒液在人體內發作,令人死亡。酒,真是害人不淺。

b.不要受誘

「你不可觀看」《當代聖經》作「不要瞧它一眼」。多看一眼,你的心就動了,人若堅持不喝第一杯,就永遠不會醉酒。

酒有視覺和味覺的誘惑力,許多人禁不起誘惑就喝了,一杯再一杯。酒,敗德又傷身,並且招致許多疾病,真是咬你如毒蛇,毒發攻心,終告不治。請記住《聖經》的話:「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因為往日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惡慾、醉酒、荒宴、飲,並可惡拜偶像的事,時候已經夠了。」(彼前四2-3)

3.醉酒的情形(33-35)

最後三節經文描寫醉酒後醉漢所看到的奇景:

a.眼必看見異怪的事──眼睛不正常。

人喝醉之後,神智不清,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與平常不一樣,如同怪物。好比將樹木和電線桿都看成人,碰到還說對不起!

「異怪的事」或作淫婦(聖經小字),醉後產生幻覺,想入非非,眼目充滿情慾。

b.發出乖謬的話──說話不正常。

三杯黃湯下肚之後,膽量大了起來,信口開河,平時不敢、不應說的話,大言不慚脫口而出,胡言亂語。

c.像躺在海中,或臥在桅杆上──感覺不正常。

醉酒之後,精神恍惚,走起路來歪歪斜斜,橫衝直撞,好像漂蕩在海洋中,躺臥在桅桿頂上,搖搖欲墜。是平安,還是危險,自己茫然不知。

d.人打我,我卻未受傷;人鞭打我,我竟不知覺──心理不正常。

酒精迷醉人的神經,使人神智不清,失去敏感性,有人打他也毫無知覺,不覺疼痛,事過境遷又記不清到底怎麼發生,仍強顏歡笑,毫不羞恥。

e.我幾時清醒,我仍去尋酒──執迷不悟。

貪杯之人上了酒癮是千杯不醉的,喝醉躺臥在馬路上,仍握住酒瓶,口中喃喃自語:「我沒醉,再乾一杯」。醒來之後,仍去尋酒買醉,毫無悔意。

作者以鄙視的態度寫下這一則箴言,詳細描述醉酒的醜態,乃是勸戒人不可酗酒,遠離害人的杯中物。

過量喝酒立即帶來注意力減低,反應變慢及判斷力降低,若長期大量喝酒,會經常在肝臟中產生過多熱量,這些熱量會以脂肪的型式(主要是三酸甘油脂)貯存在肝細胞中,會造成脂肪肝及高血脂症,長期的脂肪肝又可能引起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甚至最後造成肝衰竭;高血脂則增加粥狀動脈硬化的機會,接著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就會增加,且有併發急性胰臟炎的危險。過量喝酒帶來許多疾病是醫界的共識。

醉酒使人喪失理智,生活變調不正常,醉漢的失態不但成為人們談笑的話題,也是指摘恥笑的對象。雖然「酒」給人的傷害如此大,可惜仍無法說服醉漢不要再喝,他說:「我幾時清醒,我仍去尋酒」,真是可悲可嘆!

自古以來,有許多醉酒誤事的鑑戒,挪亞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裡赤著身子(創九20),羅得酒後與兩個女兒同寢,生下摩押和亞捫(創十九30-38),拿八醉酒,中風癱瘓而死(撒上二十五37),以色列王以拉醉酒被殺(王上十六9)。今日的基督徒豈可不慎?利甲族恪守先祖的遺訓,滴酒不沾,可為模範(耶三十五1-10)。請記住保羅的勉勵:「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弗五18)
心得分享 可與不可


「可」與「不可」的取捨,是智慧與愚昧衡量的根據。做「可」與「該作的」事就是智慧,做「不可」與「不該作」的事,就是愚昧。

1.不可行的事

(1)不可貪(1-8)

a.不可貪吃(1-3)

①要留意在你面前的是誰(1)

②不可暴飲暴食,狼吞虎嚥(2)

美食當前令人垂涎,赴宴之時要約束自己,切忌狼吞虎嚥,饕餮大飲而失態。

③不隨便接受人的邀請

注意主人請客的動機,吃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主人是否另有企圖,別有用心;這可能是一場「鴻門宴」(3)。

不要接受吝嗇人邀宴(6-8)。「惡眼人」《現代中文譯本》和《新譯本》都譯作「吝嗇人」,這種人請客不是出於真心,在筵席上嘴裡說:「請吃,請喝」不用客氣,心裡卻是捨不得。

b.不可貪財(4-5)

錢財是身外之物,智慧人將它定位為「虛無的」,會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保羅稱為「無定的錢財」,不值得貪愛也不能成為倚靠(提前六17)。

(2)不可說話不擇對象(9)

愚昧人狂傲自恃(十四15下),藐視智慧人的言語,你不要跟愚昧人講道理,因為不會接受人的指教與勸勉。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十三20)。

(3)不可欺負孤兒(10-11)

慈愛的神看顧孤兒寡婦,絕對不可欺負孤寡,因為有救贖主作他們的後盾,必為他們辯護,替他們伸冤。

(4)不可放縱孩童(13-14)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不可放縱孩童,適時加以管教,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

(5)不要嫉妒罪人(17-18)

罪人或惡人亨通順利,你不要嫉妒,也不要心懷不平。經上說:「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十七10)。你只要敬畏耶和華,至終必有善報,你的指望也不致斷絕。

(6)不與好酒貪食的人為友(20-21)

好吃懶作又好酒貪食的人,坐吃山空,必致貧窮。不可與這樣的人為友,恐怕你效法他的行為,最後成為乞丐在路旁向人討飯。

(7)不可酗酒(29-35)

從這段經文看到,喝酒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雖然下咽舒暢,終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保羅勉勵我們:「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12-14)

2.當行的事

(1)要孝敬父母(22-25)

孝敬父母的方法有三:①聽從(22上)②尊敬(22下)③奉養(25)。

(2)你當買真理(23)

「買」就是付出代價,真理要以饑渴慕義的心去追求,憑信心來接受。

(3)要將心歸向真神(26)。

老約翰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下),你的心若歸向神就會喜悅神的道路,不會貪愛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