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節: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與人寡合的人只關心自己;人以為對的事,他總要反對。
《思高譯本》譯為:與眾寡合的,只求私意;對任何指教,都表忿恨。
《呂振中譯本》譯為:離群索居的人逕尋求著托詞,對任何忠告暴發反感。
《當代聖經》譯為:自私的人,只顧自己的意願,卻憤恨所有的真智慧。
《新譯本》譯為:離群獨處的,只顧自己的心願;他抗拒一切大智慧。
本節原文模糊,含義混淆,各種譯本譯詞各不相同。從字面看來,是指一個離群獨處與眾寡合的人,孤僻自私,與別人老死不相往來。
處處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不願與人過共同的團體生活,我行我素,過其「曲高和寡」的生活。這種自以為是的性格,使他經常與人爭吵,人以為對的事,他總要加以反對,因此對任何指教,都表忿恨,憤恨所有的真智慧。
2節: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蠢人不管自己有沒有真知灼見;他只喜歡在人前自我表現。
《當代聖經》譯為:愚昧的人不喜歡明智,只顧大放厥詞。
愚昧人的本性不喜歡明智,對讀經、祈禱、敬虔事奉的事都沒興趣,只喜歡高談闊論,大放厥詞表露自己。結果在他笨拙的交談中,露出馬腳,讓人看出他的愚蠢糊塗,但他仍然洋洋得意,茫然不知。
愚昧人最大的失敗,就是不喜愛明智,自己不知卻以為知,他一切的表現,只是自己的醜陋與無知。
從下列經文可看出愚昧人的表現: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十五2下)、愚妄人的口速致敗壞(十14下)、愚昧人的心彰顯愚昧(十二23下)、愚昧人張揚自己的愚昧(十三16下)、愚蠢人的笨拙欺騙了自己(《現代中文譯本》十四8下)。
3節:惡人來,藐視隨來;羞恥到,辱罵同到。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跟傲慢並肩同行;侮辱跟無恥形影不離。
《當代聖經》譯為:行事邪惡,必遭鄙視;為人無恥,定受譴責。
當惡人的詭計被人揭穿的時候,人將不齒,因而藐視他,他所到之處必定帶來辱罵與羞恥。哈曼因為末底改對他不跪不拜,就怒氣填胸懷恨在心,捐一萬他連得銀子入王的府庫,請王下令在亞達月十三日將猶大人全然剪除,殺戮滅絕。
他又立了一個五丈高的木架,要將末底改挂在其上。哈曼惡計不能成功,反帶著穿朝服騎在御馬上的末底改走遍城裡的街市,滿臉羞辱憂憂悶悶的回家。後來又被挂在自己所預備的木架上(斯三5-7)。這節箴言是哈曼最佳的寫照。
4節: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人的言語能成為智慧的源頭,深如海洋,清如流泉。
《當代聖經》譯為:智者的言語深博似海;智慧的泉源,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
《思高譯本》譯為:哲人口中的言語有如深水,又如洶湧的溪流,生命的泉源。
「深水」,可喻人心,因為「人心懷藏謀略,好像深水」(二十5)。言語的暴力,好比水性,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愚昧人的言語,只能成為罪惡的淵藪,如同波濤洶湧的深水,害人不淺。
智慧人的教導有極高價值,這是他長久的研讀經驗所得,他的言語深博似海,含有訓誨和啟示,能啟發人心,如同深水,永不乾涸,又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是生命的泉源,所以對人有莫大的裨益。
「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智慧人的法則是生命的泉源。」(十11,十六22,十三14)
5節:瞻徇惡人的情面,偏斷義人的案件,都為不善。
《當代聖經》譯為:不可袒護惡人,更不可冤枉好人。
《新譯本》譯為:在審判時,偏袒惡人、屈枉義人,是不對的。
《思高譯本》譯為:在判案時,徇惡人之私,加害於義人,實屬不公。
這是一句司法的箴言,勸告審判官要公正行事,不可瞻徇情面、收受賄賂、厚此薄彼、袒護惡人、冤枉好人、違反正義、屈枉無辜。
摩西囑咐當時的審判官:「你們聽訟,無論是弟兄彼此爭訟,是與同居的外人爭訟,都要按公義判斷。審判的時候,不可看人的外貌;聽訟不可分貴賤,不可懼怕人,因為審判是屬乎神的。」(申一16-17)。
約沙法王勉勵即將就任的審判官:「你們辦事應當謹慎;因為你們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判斷的時候,祂必與你們同在。現在你們應當敬畏耶和華,謹慎辦事;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沒有不義,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代下十九4-7)
6-7節: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
這兩節經文告訴我們「言多必失」,尤其是愚昧人老愛開口,說了不該說的話,因而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愚昧人因他的愚昧輕率發言,不但得罪他人,也給自己帶來麻煩,使他招惹別人的忿怒,這是自取敗壞,他的嘴成為他生命的網羅。
這兩節也告訴我們要謹慎言語,「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箴十19,十三3)。
雅各勉勵我們:「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在百體中舌頭雖小,卻能說大話,舌頭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三2、5-6)。言語招尤,豈可不慎!
8節: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這則箴言在「二十六22」重複一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閒話有如珍饈美味,一進口就吞下去。
《當代聖經》譯為:流言就好像可口的美食,人人愛嘗。
《新譯本》譯為:搬弄是非的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臟腑。
「傳舌人的言語」是搬弄是非的閒話,也是一種毀謗人的流言。「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傳舌的,離間密友」(十一13,十六28)。傳舌的人說的津津有味,而且具有煽動力,如同可口的美食,使人樂意接受,聽的人容易相信,深入心中。
「老饕」聞香下馬,閒言閒語有如佳餚美饌,令人垂涎三尺,許多「老饕」非常喜歡那些加油添醋的閒言閒語「路邊新聞」。
試想,這些話對人有益、能造就人嗎?如果是搬弄是非的閒話、謠言,則製造紛爭,離間密友,更如毒藥,造成潰爛創傷。記住: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箴二十六20)。
9節:做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懶惰跟浪費無異難兄難弟。
《當代聖經》譯為:游手好閒的人,與從事破壞的人沒有分別。
「做工懈怠」就是懶惰工作,游手好閒。「浪費人」就是不善用時間、金錢,揮霍無度。這兩種人的結局都是貧困潦倒,一無所有。
懶惰跟浪費無異難兄難弟,好吃懶作又好酒貪食,其結局當然坐吃山空、窮途末路。因此,交友要謹慎,「好飲酒的,好吃肉的,不要與他們來往;因為好酒貪食的,必致貧窮;好睡覺的,必穿破爛衣服。」(箴二十三20-21)
智者告訴我們:「諸般勤勞都有益處。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十四23,十三4,十4)。智者不遺餘力的斥責懶惰人,在《箴言》中先後達十多次(六6-11,十4-5、26,十二24、27,十三4,十五19、24,二十4,二十一25,二十二13,二十四30-34,二十六13-16)。
保羅勉勵我們「殷勤不可懶惰」(羅十二11),螞蟻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收割時聚斂糧食,人若游手好閒,懈怠工作,真是連螞蟻也不如(六6-11)。
10-11節: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富足人的財物是他的堅城,在他心想,猶如高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如堅固堡壘,義人投靠,便得安全。有錢人以財富為城牆,以為它又高又牢,能夠保護自己。
《思高譯本》譯為:上主的名號,是堅固堡壘;義人投入內,便得安全。富人的財產,是他的堅城;在他的意想中,像座高牆垣。
古代的城市,除了有護城的城牆、碉堡、城樓,還有護城河阻礙敵人攻城。在城中的高處還有一座堅固的堡壘,當敵人破城攻入之後,可以逃進堡壘中保全性命。
這兩節經文是將倚靠耶和華的人和倚靠錢財的人作比較。作者以譏諷的口吻嘲笑那些倚仗自己財物的人,他們以為「錢能叫萬事應心」(傳十19下),有了錢財就不需要靠神,財富是牢不可破的高牆,能夠保護自己。
財富的確能使人得到許多利益,但錢財絕不是萬能,因為「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詩四十九6-7),「當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不能使心裡知足,也不能使肚腹飽滿,因為這金銀作了他們罪孽的絆腳石。」(結七19下)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倚靠耶和華勝過倚靠錢財,靠神勝過靠人。
請聽猶大地人所唱的詩歌:「我們有堅固的城。耶和華要將救恩定為城牆,為外郭。敞開城門,使守信的義民得以進入。堅心倚賴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祢。祢們當倚靠耶和華直到永遠,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祂使住高處的與高城一併敗落,將城拆毀,拆平,直到塵埃。」(賽二十六1-5)
12節: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上一句與十六章18節說法相反,下一句則重述十五章33節下半節的話。
這則箴言與我國古代明哲「滿招損,謙受益」的教訓,極為相似。人心不可驕傲,因為「驕傲來,羞恥也來」(十一2),驕傲必定帶來敗壞,因為「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十六18)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以烏西雅王為例:他在國家富強的時候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祭司亞撒利雅率領耶和華勇敢的祭司八十人,跟隨他進殿去勸阻,烏西雅就發怒,手拿香爐要燒香。
當他向祭司發怒的時候,耶和華使他額上忽然發出大痲瘋。大祭司亞撒利雅和眾祭司看見他額上發出大痲瘋,就催他出殿,因為耶和華降災與他。烏西雅王長大痲瘋直到死日,因此住在別的宮裡,與耶和華的殿隔絕。他兒子約坦管理家事,治理國民(代下二十六16-21)。
「尊榮以前,必有謙卑。」末底改謙卑得尊榮: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救了王的性命。
當時王沒有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末底改救王有功,雖然沒有賞賜,他卻毫無怨言。後來得到王給他尊榮,穿王的朝服,戴王的冠冕,騎王的御馬遊街。結束之後,末底改仍回到朝門上班(斯六1-14)。
13節: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先傾聽就搶著回答便是愚蠢失禮。
《當代聖經》譯為:沒有聽完便作答的,實在愚昧,必定自招其辱。
這則箴言是教導人處理事務要謹慎說話。愚昧人的另一缺點,就是不等人家說完,就不加思索信口開河的發表高論,這種人只有笑話百出,自招其辱。
這則箴言也反映兩種人性的弱點:1.不好好聽別人說話,只想發表自己的高論,所以人家還未說完,就搶著回答。這樣勢必無法達成溝通的目的。2.別人正在說話,還未說完就插嘴說話,這種不禮貌的行為,有時會遭到別人的羞辱。
開會的時候,要多聽別人的意見,要等人說完才發表你的高見,這就是智慧。
14節: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當代聖經》譯為:人的心靈可以忍受疾病,但破碎的心靈又有誰能承擔呢?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求生的意志使人忍受病痛;意志消沉,希望也跟著喪失。
《思高譯本》譯為:剛毅的精神,能忍受病苦;若精神萎靡,有誰能支持。
一個意志堅強、鬥志激昂的人,雖有千辛萬苦、千絲萬縷的阻礙,他仍能勇往直前,堅定不移,怡然自得。如同約伯,在財產盡失,兒女死亡之時,仍然歌頌耶和華。撒但擊打使他全身長毒瘡,坐在爐灰中用瓦片刮身體,妻子譏笑他,他仍然不以口犯罪(伯一21,二10)。
意志堅強的人,可以「打落門牙和血吞」,但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毫無鬥志的人,有誰可以振作他的精神,使他再度奮發前進呢?他已一蹶不振,希望也跟著喪失,「哀莫大於心死」,已無可救藥。
保羅勉勵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
15節: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的心渴慕知識;聰明人的耳傾聽智言。
本節經文提供我們得知識的方法:要有一顆受教的心,和一個受教的耳朵。先有受教的心,就會謙卑聆聽別人的指教,增長見識。經上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五十4)
16節:人的禮物為他開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禮物開方便之門,引你晉見重要人物。
《呂振中譯本》譯為:人的禮物使他的路寬闊,引他到大人物面前。
古代東方民族有一種普遍的習俗,就是晉見有地位的人物時,必須攜帶一些貴重的禮品作為晉見之禮。《聖經》上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創三十二13-21;申十七16-17;撒上九7,十27,十七17-18)。這種習俗是出於尊敬之意,並不一定盡是賄賂。
當人們要去朝見達官貴人,人未到禮物先到,禮物成為開路先鋒,使他們如願以償。如果空著雙手,就不會被接見。窮寡婦到城裡求官為她伸冤,不義的官「多日不准」,拒絕接見,直到被她一再纏得沒辦法,就給她伸冤,「免得她常來纏磨」(路十八1-5)。
這則箴言的「禮物」是禮尚往來的單純送禮,和暗藏玄機的賄賂送禮不同,應該有所分別。
17-18節: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情。掣籤能止息爭競,也能解散強勝的人。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先訴說情由的,似乎有理,只怕經不起對方的質問。兩個權貴在法庭上爭訟,只好藉抽籤解除糾紛。
《當代聖經》譯為:在法庭上,先訴訟的看來有理,但也要等對方答辯了以後,才能判斷是非。抽籤可以平息爭端,也能調解權貴的糾紛。
這則箴言是糾正人「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不可單聽一面之詞。這種現象不應發生在法庭審判官身上,他不應該先聽一面之詞後,便判斷第一個當事人有理。他在聽完第一者的說詞後,冷靜不置可否,然後聽另一方面的說詞,再作出公正的判斷。
審判官衡量訴訟雙方的陳述之後,發現兩造說詞都有理,半斤八兩,各有千秋,這時候法官可以實行抽籤,以解決雙方的爭端,這也是一種「公權無力,私下解決」皆大歡喜的方法。他們相信冥冥之中有神介入定事,其結果必能平息爭端,解除糾紛。因為「籤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十六33)
19節: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這樣的爭競如同堅寨的門閂。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幫助弟兄,他將如堅固城牆衛護你;跟他爭吵,他將享你以閉門羹。
《當代聖經》譯為:倘若兄弟結怨,以後要和解,就比攻打堅固的城堡還要困難;他們的怨恨,有如堡壘的門閂,牢不可破。
《思高譯本》譯為:兄弟不和,比堅城還難攻克;他們的爭辯,有如碉堡的門閂。
因原文不明,故有各種不同的翻譯。綜合不同的譯本,總意是兄弟爭執,難以再度和好。兄弟之間發生鬩牆之爭,吃虧的一方往往固執己見,故步自封,猶如一座堅強的堡壘,牢不可破。堡壘愈形堅固,兄弟之間就無通融和好的餘地了。
兄弟鬩牆,想要勸他們和好,實在困難重重。三國時代曹植諷兄詩云:「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讀了真的發人自省。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十七17),兄弟親如手足,手足情深,彼此之間應當相顧相愛,互通有無,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聖經》所肯定的(羅十二10;帖前四9;彼前一7;約壹三10-11,四19-21)。
20-21節: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你的話句句有它的後果;你可能倚賴它為生。你的話可使你保命,也可使你喪生;信口開河,後果該你自取。
《思高譯本》譯為:人必以口中果實充滿肚腹,必飽嚐自己唇舌的出產。死亡和生命,全在乎唇舌;放縱唇舌的,必自食其果。
這兩節經文合起來看,是警告人要謹慎言語,因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人必須接受他說話的後果,不管好壞,照單全收(十二14)。
「人口中所結的果子」,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六7),你的話句句有它的後果,可使你保命,也可使你喪生。羅波安接續所羅門登基作王,百姓推派耶羅波安和一些長老去見羅波安,要求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勞役。
羅波安不體恤民間的困苦,不聽耆老之言,竟然向他們說狂傲的話:「我的小拇指頭比我父親的腰還粗。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這番狂妄的話,大大激怒眾民,北方十個支派隨即擁戴耶羅波安為王,國家因而分裂(王上十二1-20)。
「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十五4),一句充滿愛心的鼓勵,可使不良少年懸崖勒馬,一句尖酸刻薄的話,也能使人自暴自棄,輕生上吊。生死都在舌頭的權下,你的言語豈可不慎哉!
22節: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娶得賢妻幸福無窮;上主恩眷於此可見。
慈愛的神為人設立家庭,為男人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妻子是男人的幫助,品德高尚、明智賢慧的妻子,殷勤治理家務,使家庭內的一切井然有序,有條不紊;並且相夫教子,使家境蒸蒸日上,豐衣足食。得著賢妻是家庭的幸福,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三十一10),賢慧的妻子不易得,智者告訴我們:「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惟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十九14)。憑著信心禱告,必定有「耶和華以勒」。
23節:貧窮人說哀求的話;富足人用威嚇的話回答。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貧窮人的懇求低聲下氣;有錢人的回答聲色俱厲。
《思高譯本》譯為:貧窮的人哀懇乞憐;富貴的人厲聲以對。
貧富懸殊不僅影響人的生活,也影響人處事待人的態度。貧窮人生活發生困難,嗷嗷待哺,去找富足人調頭寸,說話時奴顏婢膝,畢恭畢敬,低聲下氣。富足人因為有錢有勢,威風凜凜,說起話來盛氣凌人,厲聲以對,不但拒絕幫助,且下逐客令。這是社會百態,人情淡薄的寫照(十九7)。
大衛逃避掃羅追逼時,打發十個僕人向正在剪羊毛宴客的拿八求助,拿八不但不肯幫助,且厲聲叱喝,結果帶來死亡的憂患(撒上二十五2-38)。這則箴言給我們的教訓是富足而驕傲,重富輕貧,欺壓窮人倒行逆施的行為,是神人共憤摒棄不齒的。
24節: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泛泛的夥伴情薄似紙;深交的朋友親逾骨肉。
《當代聖經》譯為:濫交朋友,是自取滅亡;得一知己,更勝手足情深。
《新譯本》譯為:朋友眾多的人,終必彼此破裂,但有一位朋友,比兄弟更親密。
《思高譯本》譯為:交朋友過多,必會有損害;但有些朋友,遠勝親兄弟。
這則箴言是強調真正友誼的可貴。朋友有「益友」和「損友」之分,結交益友,彼此砥礪,互相切磋,使你信心、愛心、品德得到進步,「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是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二十七17)。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十七17),益友在困難時幫助你與你共患難,這就是俗語所說的「患難見真情」。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我國古訓:「得一知己可以無憾」。
在《箴言》中智者提出四種不可結交的朋友:1.往來傳舌的人(二十19)。2.好生氣、暴怒的人(二十二24-25)。3.好酒貪食的人(二十三20-21)。4.反覆無常的人(二十四21-22)。這些「損友」都不可交,若與他們交往,必招致敗壞。
「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這一位朋友就是主耶穌,當我們還在罪人的時候,祂就擔當我們的罪為我們死(羅五8),「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今日我們若遵行主所吩咐的,就是主的朋友(約十五12-15)。
俗語:「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話的人必須接受他所說之話的後果,不管好的或壞的,都要照單全收。主耶穌警告我們,將來審判的時候,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十二36-37)。
詩人大衛自我勉勵:「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詩三十九1)。本章有關言語的教訓很多,可以作為慎言的參考:
1.說智慧話(4)
《當代聖經》:智者的言語深博似海;智慧的泉源,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
智者的言語深博似海,他所說的話含有訓誨和啟示,能啟發人心,如同深水,永不乾涸,又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對人有莫大的裨益。我們說話要有智慧,一句好話可以鼓勵人、安慰人,但若不經三思就隨便出口,就很容易傷害別人。「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一句良言,使心歡樂。」(十六24,十二25)
2.不要口不擇言(6-7)
俗語:「言多必失」,多言不單傷人,也會害了自己,甚至毀了自己的名譽和生命。愚昧人口不擇言,說了不該說的話,因而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
因他的愚昧輕率發言,不但得罪他人,也給自己帶來麻煩,這是自取敗壞,他的嘴成為他生命的網羅。「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十19)。智慧人說話是因為有話要說,愚昧人是無話找話說。
3.絕不傳舌(8)
「傳舌人的言語」是搬弄是非的閒話,這種閒言閒語有如佳餚美饌,令人垂涎三尺,人人愛食(聽),深入人的臟腑。智者告訴我們:「傳舌的,離間密友。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大張嘴的,不可與他結交。」(十六28,二十19)
基督徒要說真話,決不可傳舌說是非,記住「火缺了柴就必熄滅;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二十六20)
4.聽完再說(13)
有人以為「心直口快」的個性是一種爽直的好個性,其實這是極大的錯誤。「心直」是好,但要改正「口快」的習性,雅各說:「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雅一19)。尤其開會的時候,要先以謙虛的心傾聽別人的意見(說法),然後提出你的高見。未曾聽完就插嘴講話,是不禮貌的行為,有時會受人羞辱。
5.不仗勢欺人(23)
貧窮與富足都是神的安排(二十二2),貧富懸殊不僅影響人的生活,也影響人處事待人的態度。富足人要紀念神的恩典賞賜,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八18),富足人要有愛心憐憫貧窮人,不可趾高氣揚,目空一切,盛氣凌人,當窮人向你求助的時候,不但不濟助他,且厲聲叱喝,仗勢欺人,粗暴無情。
「貧窮人,你不可因他貧窮就搶奪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門口欺壓困苦人;因耶和華必為他辨屈;搶奪他的,耶和華必奪取那人的命。」(二十二22-23)
6.結出嘴唇的果子(20-21)
《希伯來書》的作者勉勵我們:「我們應當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來十三15)。
我們要結出嘴唇的果子,但「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七17、34下-35)。
願主保守我們,使我們存良善的心,常常感恩頌讚神,說出造就人的好話,結出嘴唇的果子榮耀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