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釋義-第十四章(上) ◎撰文/邱義雄 ◎期數:368期 ◎2008.05號
本章反義對仗的句子較前章減少,其內容較多陳述智慧和愚昧。智慧使人行事謹慎,克制私慾;愚昧使人狂傲自恃,導致敗壞滅亡。
1節: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智慧與愚妄的對比,就是建立與拆毀。這則箴言可以看出,智婦與愚婦的分別,一個興家立業,一個毀家敗業。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她對家庭的影響何等大,丈夫和子女的幸福完全繫於她一人身上(十二4,十九13,二一9、19)。賢慧的妻子,勤勞操作,家裡一切井然有序;愚妄的婦人,蓬頭垢面,不修邊幅,整天遊手好閒,說長道短,家庭亂七八糟。因此西方諺語云:「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位偉大的妻子」。
2節:行動正直的,敬畏耶和華;行事乖僻的,卻藐視祂。
《思高譯本》譯為:履行正路的人,敬畏上主;愛走曲徑的人,輕視上主。
行動正直與行事乖僻是在乎人對神的態度。「行動正直」的人行為端正,走在正路上,因為他對神有敬畏的心,知道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祂都鑒察(箴十五3),並要按各人的行為審判人(羅二6)。「行事乖僻」的人,放蕩不羈,作事不按規矩,愛走曲徑;因為他心中沒有神且藐視祂,他認為沒有審判、沒有追究(詩十4)。
以對神的態度來說,「敬畏」的反面就是「藐視」,藐視神的人必然行惡抵擋神,可拉黨人攻擊摩西和亞倫擅自專權,公然挑戰神的領導權,耶和華使地裂開,將他們活活的墜落陰間,是叫人「明白這些人是藐視耶和華了」(民十六)。以利的兩個兒子叫他的僕人搶人的祭物,又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這是公然藐視神的行為。因此有神人奉神的命令來向以利家宣告:「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11-30)
3節: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昧人因驕傲喋喋不休;明智人以言語保護自己。
《呂振中譯本》譯為:愚妄人的口招來背上的笞條;智慧人的嘴脣能保守自己。
《新譯本》譯為:愚妄人的口中長出驕傲的枝子;智慧人的嘴唇,能保障自己。
本節經文指出「愚妄人」和「智慧人」的口舌所產生不同的結果。愚妄人的口中長出驕傲的枝條,喋喋不休出言不慎,出口傷人惹禍,因而招徠笞條鞭打自己的驕傲,正如智者所說:「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箴十八6)。他自己的舌頭害了自己(詩六四3、8)。但智慧人按智慧行事,謹守自己的口舌,禁止嘴唇不說傷害他人的話,不招惹是非。正如智者所說:「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箴十三3)
4節:家裡無牛,槽頭乾淨;土產加多乃憑牛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沒有牲畜耕牛,何來榖物;有了牲畜耕牛,榖物增多。
《思高譯本》譯為:沒有耕牛,沒有五穀;耕牛愈雄壯,收穫愈豐富。
智者以農民耕作的經驗來教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耕田需要牛隻,耕牛愈雄壯有力,收穫就愈豐富。家裡無牛,當然槽頭乾淨,沒有耕牛耕田,自然沒有收成。今日的教會要拓展聖工,也需要許多強壯的「耕牛」(年輕、有智慧、有能力的事工人員),無論開拓、牧會都能駕輕就熟,福音必能廣傳,聖工順利推展。
5節:誠實見證人,不說謊話;假見證人吐出謊言。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可靠的證人說實話;虛偽的證人吐謊言。
《思高譯本》譯為:忠實的證人,決不說謊;虛偽的證人,謊言連篇。
審判處理得公正或不公正,大半有賴於證人的說實話;因此證人在證人席要先嚴肅起誓「只說實話,不說別的」。偽證是謊言最惡劣的一種形式,會影響審判的公正,傷害無辜的人。耶洗別叫兩個匪徒作假見證控告拿伯謗瀆神和王子,害死了拿伯(王上二一7-14)。因此神早就頒布第九誡,告誡「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出二十16)。法官定罪、置產、買賣簽約、結婚、離婚……,都需要證人以證其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須找到可靠的證人。忠實的證人,決不說謊;虛偽的證人,謊言連篇。
6節: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著;聰明人易得知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狂妄之徒得不到智慧;明達的人易於求知。
《當代聖經》譯為:侮慢的人求智慧,遍尋不獲;明智的人求真知,卻是易如反掌。
智慧是由神所賜,「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箴二6)。為何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著呢?因為他們剛愎自用,傲慢自恃,自覺高人一等,這種狂妄之徒,侮慢、嘲笑智慧,當然得不到智慧。反觀明智的人,他對神心存敬畏,有謙卑受教之心,如同埃提阿伯的太監,心存謙卑不恥下問,很快就明白腓利的講解,立刻受洗得救。主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6、3)
7節:到愚昧人面前,不見他嘴中有知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要躲開愚昧人,因他們沒有可傳授的知識。
《新譯本》譯為:你當離開愚昧人,因為你不會從他的嘴裡曉得知識。
這則箴言是告訴人到愚昧人面前,休想從他得到知識,因他們沒有根本可傳授的知識。正如俗語所說:「狗嘴裡長不出象牙」,不要希冀從愚昧人口中聽到什麼驚人之語,因為愚昧人藐視智慧和訓誨,他的心彰顯愚昧(十二23下),他的口吐出愚昧(十五2下),是自取敗壞的人(十八7上)。所以你當離開愚昧人,並記住「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十三20)
8節: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的智慧使他找到當走的路;愚蠢人的笨拙欺騙了自己。
《當代聖經》譯為:智者高瞻遠矚,愚者自欺欺人。
人最重要的問題是知道選擇正確的方向,和最終的目的,才不會誤入歧途。通達人高瞻遠矚,他的智慧使他找到當走的路,向前直走,邁向成功之路。愚昧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茫然不知去向,無所適從,更不知選擇正確的方向,任憑己意,放蕩不羈,終歸成了自己愚昧的犧牲品而不能自拔,所以說「愚蠢人的笨拙欺騙了自己」。我們當效法詩人的禱告:「求祢使我清晨得聽祢慈愛之言,因我倚靠祢;求祢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祢。」(詩一四三8)
9節: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正直人互相喜悅。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昧人犯罪不肯悔改;正直人尋求彼此的寬恕。
《呂振中譯本》譯為:罪的報應嘲笑著愚妄人;但正直人之間則彼此有喜悅。
《當代聖經》譯為:愚昧人以罪孽為笑談,正直人卻以主恩為樂。
《新譯本》譯為:愚妄人譏笑贖愆祭,正直人中間卻有恩寵。
《思高譯本》譯為:罪孽住在愚昧人中,恩愛與正直人為伍。
按原文「犯罪」或作罪疚、贖愆祭。「戲耍」在舊約用過六次,譯作戲弄、嗤笑、譏誚等。根據各種不同的翻譯可歸納如下解釋:
愚妄人蔑視神的律法,把獻祭視為戲耍,所以「贖愆祭愚弄愚妄人」,他為贖罪而獻贖愆祭是嘲笑自己。但正直人卻以主恩為樂,他們尋求彼此的寬恕,彼此有喜悅。
愚妄人蔑視神的律法,視違法亂紀為等閒之事,甚至當作兒戲,因此他常與罪惡為伍,所以主的恩愛對他愈來愈遠。正直人則與他不同,他奉公守法,主的恩愛常與他同在。
按上下文看,是談物以類聚。愚妄人喜歡愚妄、奸惡的事,視犯罪為兒戲。正直人喜歡正直的事,彼此之間融洽相處,互相喜悅。
10節: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心裡的苦悶,別人不能分擔;心裡的喜樂,別人無法分享。
有些事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對人傾訴心中的苦悶,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但有些深刻沉痛的經歷,非要自己處理,是別人無法插足代勞的。哈拿的愁苦,她的丈夫無法分擔,到會幕禱告,祭司以利不能明白,反而加以斥責。她只有在神面前傾心吐意,痛哭祈求。人心靈深處的感受,對他人來說是莫測高深。別人雖能猜想到我們的痛苦,或意想到我們的喜樂,但無法深入我們心靈的深處,了解我們真正的感受。俗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心中的甜酸苦辣,別人無法置喙。保羅說:「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林前二11)
11節: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正直人的帳棚必興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人的屋子必定倒塌;正直人的屋子必然屹立。
《思高譯本》譯為:邪僻人的家庭,必遭破壞;正直人的帳幕,卻要興隆。
這是作者已經多次提過的善惡報應的道理,惟其表達方式各有不同(十一3、6、18;十二6、7;十三9、25),這一節:則以家庭興盛與否來表示。「房屋」、「帳棚」都是指家庭,行事善良或邪惡,會影響家庭的前途(參:伯八11-15)。亞干一人犯罪,導致全家滅亡(書七25-26);大衛一人犯罪,刀劍就永不離開他的家(撒下十二10)。因此說「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邪僻人的家庭,必遭破壞」。但耶和華賜福給義人,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詩一一二1-2)。
12節: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有些道路看來正直,卻是導向死亡之途。
《新譯本》譯為:有一條路,人以為是正路,走到盡頭卻是死亡之路。
這則箴言在十六章25節又重複一次。人的判斷受到時空的限制,又缺乏整體的觀察,常有錯誤的決定。所以人以為正的事未必是正,人以為對的路也未必是正路,到頭來可能是死路一條。摩西勸勉以色列人:「我們今日在這裡所行的,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們將來不可這樣行。」(申十二7)。大衛用新車從亞比拿達的家裡迎約櫃,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約櫃,卻遭神發怒擊殺(撒下六6-7)。死亡之路的「路」ways是複數,似乎暗示人生有許多岐路,路是大的,走在路上的人也多,至終卻是滅亡之路(太七13)。人生處事要謹慎,凡事都當思念結局,尋求神的旨意。
13節: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歡笑也許可以掩蓋愁苦;歡樂一過,憂傷仍然存留。
《當代聖經》譯為:歡笑掩不住憂傷,樂極也會生悲。
這是人生另一種體會,悲喜交集的經驗。人生有快樂的一面,但有時痛苦也接著來到。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行了神蹟,叫一個生來就瘸腿的人起來行走,眾人以為他們是希臘的神明降臨在人間,牽牛來要向他們獻祭,同時拿花圈來向他們獻花。二位使徒藉機向眾人見證,引導他們敬拜造物的主,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傳福音得神同工有神蹟顯明,二位傳道人心中一定快樂感恩;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徒十四11-19)。
按照《當代聖經》的翻譯:歡笑掩不住憂傷,樂極也會生悲。這則箴言似乎在提醒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有福莫享盡,有花莫看盡,凡事持盈保泰。請記住,在歡笑的巔峰,可能已經蕭牆禍起,痛苦接著而來。
按《現代中文譯本》:歡笑也許可以掩蓋愁苦;歡樂一過,憂傷仍然存留。似乎是提醒人不要沉迷於罪中之樂,屬世的娛樂,刺激一時,過後可能憂上加憂,正如俗語所說:「借酒澆愁愁更愁」。
14節:心中背道的,必滿得自己的結果;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壞人自食惡果;正直人的善行必得善報。
《新譯本》譯為:心中背道的,必飽嘗自己行為的惡果;善人也因自己所行的,得到善報。
《思高譯本》譯為:變心的人,必自嘗其果;良善的人,必得其善報。
「心中背道的」《呂振中譯本》譯為:心偏邪的,《當代聖經》譯為:背信的人。是指那些信仰上的離經叛道者,是不與善人為伍的壞人(變心的人)。這種人的結局是必飽嘗自己行為的惡果。經上說:「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來六4-8),這則箴言是強調善惡的結局與報應。背道的壞人必自食惡果;良善的人,必得其善報。正如《以賽亞書》中所說的:「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因為要吃自己行為所結的果子。惡人有禍了!他必遭災難!因為要照自己手所行的受報應。」(賽三10-11)15-18節: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是愚蒙人」:輕信人言(15)、狂傲自恃(16)、輕易發怒(17)、自食惡果(18)。詳述如下:
15節: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蠢人事事都信;聰明人步步小心。
《當代聖經》譯為:幼稚的人,輕信人言;謹慎的人,步步三思。
愚蒙人思想簡單,缺乏處世的經驗,對別人所說的話,無論善惡,是真是假,不分青紅皂白,全都相信。這種人容易受人欺騙玩弄,誤入歧途。通達人有處世的智慧,時常小心謹慎,凡事查驗、思考,對別人的花言巧語,不輕易置信。
這則箴言不是要我們對任何人都抱持懷疑,疑神疑鬼而坐立不安,不能平心靜氣過生活。而是教導我們不要輕易信從別人的言語,三思而後行。
16節: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愚妄人卻狂傲自恃。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躲避禍患;愚蠢人任性自負。
《當代聖經》譯為:聰明人小心翼翼,趨避惡事;愚人驕傲自負,魯莽行事。
本節經文指出,智慧人和愚妄人面對邪惡所持的態度是對立的。智慧人敬畏真神,懼怕神的震怒臨到他身上,小心翼翼,不敢行惡得罪神。他高瞻遠矚,預見邪惡所造成的惡果,就驅離惡事,如同約瑟所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創三九9)。也如約伯所說:「我與眼睛立約,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從至上的神所得之分,從至高全能者所得之業是什麼呢?豈不是禍患臨到不義的,災害臨到作孽的呢?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因神降的災禍使我恐懼;因他的威嚴,我不能妄為。」(伯三一1-5、23)。愚妄人與智慧人不同,他既不認識神也不敬畏神,沒有遠見,驕傲自負,不領悟邪惡可怕的惡果,魯莽行事;雖然邪惡近在咫尺,也不躲避。
17節: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脾氣急躁的人做事愚妄;通情達理的人鎮定自在。
《呂振中譯本》譯為:發怒暴躁的、行事愚妄;有謀算的能彀忍耐。
《思高譯本》譯為:易怒的人,做事昏愚;慎思的人,事事含忍。
《當代聖經》譯為:急躁的人,做事魯莽;惡人的詭計,為人痛恨。
《新譯本》譯為:輕易動怒的,行事愚妄;心懷詭計的人,被人恨惡。
比對不同的翻譯,上半節略同,下半節則不同。可以有兩種解釋:根據《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和《思高譯本》譯為:愚妄人脾氣急躁,遇有不能從心所願的事物,便失去控制而輕易發怒。這種遽然爆發的怒氣,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行事愚妄,作出損人不利己的傻事。正如俗語所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通情達理的人作事冷靜,凡事忍耐,約束自己不隨便動怒。本章29節:告訴我們「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根據《當代聖經》和《新譯本》譯為:愚妄人心地急躁,做事魯莽,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就是心懷詭計的人,陰謀策劃陷害別人,如該隱殺死亞伯,大衛謀害烏利亞,結局是留下惡名,為人痛恨。
不要輕易發怒,要適可而止,否則可能失去理智,闖下大禍。日落之前趕快收攤。記住:「人的怒氣,並不能成就神的義。」(雅一20)、不要與好生氣的人結交(箴二二24)。
1節: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智慧與愚妄的對比,就是建立與拆毀。這則箴言可以看出,智婦與愚婦的分別,一個興家立業,一個毀家敗業。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她對家庭的影響何等大,丈夫和子女的幸福完全繫於她一人身上(十二4,十九13,二一9、19)。賢慧的妻子,勤勞操作,家裡一切井然有序;愚妄的婦人,蓬頭垢面,不修邊幅,整天遊手好閒,說長道短,家庭亂七八糟。因此西方諺語云:「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位偉大的妻子」。
2節:行動正直的,敬畏耶和華;行事乖僻的,卻藐視祂。
《思高譯本》譯為:履行正路的人,敬畏上主;愛走曲徑的人,輕視上主。
行動正直與行事乖僻是在乎人對神的態度。「行動正直」的人行為端正,走在正路上,因為他對神有敬畏的心,知道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祂都鑒察(箴十五3),並要按各人的行為審判人(羅二6)。「行事乖僻」的人,放蕩不羈,作事不按規矩,愛走曲徑;因為他心中沒有神且藐視祂,他認為沒有審判、沒有追究(詩十4)。
以對神的態度來說,「敬畏」的反面就是「藐視」,藐視神的人必然行惡抵擋神,可拉黨人攻擊摩西和亞倫擅自專權,公然挑戰神的領導權,耶和華使地裂開,將他們活活的墜落陰間,是叫人「明白這些人是藐視耶和華了」(民十六)。以利的兩個兒子叫他的僕人搶人的祭物,又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茍合,這是公然藐視神的行為。因此有神人奉神的命令來向以利家宣告:「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11-30)
3節: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昧人因驕傲喋喋不休;明智人以言語保護自己。
《呂振中譯本》譯為:愚妄人的口招來背上的笞條;智慧人的嘴脣能保守自己。
《新譯本》譯為:愚妄人的口中長出驕傲的枝子;智慧人的嘴唇,能保障自己。
本節經文指出「愚妄人」和「智慧人」的口舌所產生不同的結果。愚妄人的口中長出驕傲的枝條,喋喋不休出言不慎,出口傷人惹禍,因而招徠笞條鞭打自己的驕傲,正如智者所說:「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箴十八6)。他自己的舌頭害了自己(詩六四3、8)。但智慧人按智慧行事,謹守自己的口舌,禁止嘴唇不說傷害他人的話,不招惹是非。正如智者所說:「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箴十三3)
4節:家裡無牛,槽頭乾淨;土產加多乃憑牛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沒有牲畜耕牛,何來榖物;有了牲畜耕牛,榖物增多。
《思高譯本》譯為:沒有耕牛,沒有五穀;耕牛愈雄壯,收穫愈豐富。
智者以農民耕作的經驗來教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耕田需要牛隻,耕牛愈雄壯有力,收穫就愈豐富。家裡無牛,當然槽頭乾淨,沒有耕牛耕田,自然沒有收成。今日的教會要拓展聖工,也需要許多強壯的「耕牛」(年輕、有智慧、有能力的事工人員),無論開拓、牧會都能駕輕就熟,福音必能廣傳,聖工順利推展。
5節:誠實見證人,不說謊話;假見證人吐出謊言。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可靠的證人說實話;虛偽的證人吐謊言。
《思高譯本》譯為:忠實的證人,決不說謊;虛偽的證人,謊言連篇。
審判處理得公正或不公正,大半有賴於證人的說實話;因此證人在證人席要先嚴肅起誓「只說實話,不說別的」。偽證是謊言最惡劣的一種形式,會影響審判的公正,傷害無辜的人。耶洗別叫兩個匪徒作假見證控告拿伯謗瀆神和王子,害死了拿伯(王上二一7-14)。因此神早就頒布第九誡,告誡「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出二十16)。法官定罪、置產、買賣簽約、結婚、離婚……,都需要證人以證其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須找到可靠的證人。忠實的證人,決不說謊;虛偽的證人,謊言連篇。
6節: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著;聰明人易得知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狂妄之徒得不到智慧;明達的人易於求知。
《當代聖經》譯為:侮慢的人求智慧,遍尋不獲;明智的人求真知,卻是易如反掌。
智慧是由神所賜,「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箴二6)。為何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著呢?因為他們剛愎自用,傲慢自恃,自覺高人一等,這種狂妄之徒,侮慢、嘲笑智慧,當然得不到智慧。反觀明智的人,他對神心存敬畏,有謙卑受教之心,如同埃提阿伯的太監,心存謙卑不恥下問,很快就明白腓利的講解,立刻受洗得救。主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6、3)
7節:到愚昧人面前,不見他嘴中有知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要躲開愚昧人,因他們沒有可傳授的知識。
《新譯本》譯為:你當離開愚昧人,因為你不會從他的嘴裡曉得知識。
這則箴言是告訴人到愚昧人面前,休想從他得到知識,因他們沒有根本可傳授的知識。正如俗語所說:「狗嘴裡長不出象牙」,不要希冀從愚昧人口中聽到什麼驚人之語,因為愚昧人藐視智慧和訓誨,他的心彰顯愚昧(十二23下),他的口吐出愚昧(十五2下),是自取敗壞的人(十八7上)。所以你當離開愚昧人,並記住「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十三20)
8節: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的智慧使他找到當走的路;愚蠢人的笨拙欺騙了自己。
《當代聖經》譯為:智者高瞻遠矚,愚者自欺欺人。
人最重要的問題是知道選擇正確的方向,和最終的目的,才不會誤入歧途。通達人高瞻遠矚,他的智慧使他找到當走的路,向前直走,邁向成功之路。愚昧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茫然不知去向,無所適從,更不知選擇正確的方向,任憑己意,放蕩不羈,終歸成了自己愚昧的犧牲品而不能自拔,所以說「愚蠢人的笨拙欺騙了自己」。我們當效法詩人的禱告:「求祢使我清晨得聽祢慈愛之言,因我倚靠祢;求祢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祢。」(詩一四三8)
9節: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正直人互相喜悅。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昧人犯罪不肯悔改;正直人尋求彼此的寬恕。
《呂振中譯本》譯為:罪的報應嘲笑著愚妄人;但正直人之間則彼此有喜悅。
《當代聖經》譯為:愚昧人以罪孽為笑談,正直人卻以主恩為樂。
《新譯本》譯為:愚妄人譏笑贖愆祭,正直人中間卻有恩寵。
《思高譯本》譯為:罪孽住在愚昧人中,恩愛與正直人為伍。
按原文「犯罪」或作罪疚、贖愆祭。「戲耍」在舊約用過六次,譯作戲弄、嗤笑、譏誚等。根據各種不同的翻譯可歸納如下解釋:
愚妄人蔑視神的律法,把獻祭視為戲耍,所以「贖愆祭愚弄愚妄人」,他為贖罪而獻贖愆祭是嘲笑自己。但正直人卻以主恩為樂,他們尋求彼此的寬恕,彼此有喜悅。
愚妄人蔑視神的律法,視違法亂紀為等閒之事,甚至當作兒戲,因此他常與罪惡為伍,所以主的恩愛對他愈來愈遠。正直人則與他不同,他奉公守法,主的恩愛常與他同在。
按上下文看,是談物以類聚。愚妄人喜歡愚妄、奸惡的事,視犯罪為兒戲。正直人喜歡正直的事,彼此之間融洽相處,互相喜悅。
10節: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心裡的苦悶,別人不能分擔;心裡的喜樂,別人無法分享。
有些事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對人傾訴心中的苦悶,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但有些深刻沉痛的經歷,非要自己處理,是別人無法插足代勞的。哈拿的愁苦,她的丈夫無法分擔,到會幕禱告,祭司以利不能明白,反而加以斥責。她只有在神面前傾心吐意,痛哭祈求。人心靈深處的感受,對他人來說是莫測高深。別人雖能猜想到我們的痛苦,或意想到我們的喜樂,但無法深入我們心靈的深處,了解我們真正的感受。俗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心中的甜酸苦辣,別人無法置喙。保羅說:「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林前二11)
11節: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正直人的帳棚必興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人的屋子必定倒塌;正直人的屋子必然屹立。
《思高譯本》譯為:邪僻人的家庭,必遭破壞;正直人的帳幕,卻要興隆。
這是作者已經多次提過的善惡報應的道理,惟其表達方式各有不同(十一3、6、18;十二6、7;十三9、25),這一節:則以家庭興盛與否來表示。「房屋」、「帳棚」都是指家庭,行事善良或邪惡,會影響家庭的前途(參:伯八11-15)。亞干一人犯罪,導致全家滅亡(書七25-26);大衛一人犯罪,刀劍就永不離開他的家(撒下十二10)。因此說「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邪僻人的家庭,必遭破壞」。但耶和華賜福給義人,他的後裔在世必強盛;正直人的後代必要蒙福(詩一一二1-2)。
12節: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有些道路看來正直,卻是導向死亡之途。
《新譯本》譯為:有一條路,人以為是正路,走到盡頭卻是死亡之路。
這則箴言在十六章25節又重複一次。人的判斷受到時空的限制,又缺乏整體的觀察,常有錯誤的決定。所以人以為正的事未必是正,人以為對的路也未必是正路,到頭來可能是死路一條。摩西勸勉以色列人:「我們今日在這裡所行的,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們將來不可這樣行。」(申十二7)。大衛用新車從亞比拿達的家裡迎約櫃,到了拿艮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神的約櫃,卻遭神發怒擊殺(撒下六6-7)。死亡之路的「路」ways是複數,似乎暗示人生有許多岐路,路是大的,走在路上的人也多,至終卻是滅亡之路(太七13)。人生處事要謹慎,凡事都當思念結局,尋求神的旨意。
13節: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歡笑也許可以掩蓋愁苦;歡樂一過,憂傷仍然存留。
《當代聖經》譯為:歡笑掩不住憂傷,樂極也會生悲。
這是人生另一種體會,悲喜交集的經驗。人生有快樂的一面,但有時痛苦也接著來到。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行了神蹟,叫一個生來就瘸腿的人起來行走,眾人以為他們是希臘的神明降臨在人間,牽牛來要向他們獻祭,同時拿花圈來向他們獻花。二位使徒藉機向眾人見證,引導他們敬拜造物的主,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傳福音得神同工有神蹟顯明,二位傳道人心中一定快樂感恩;但有些猶太人從安提阿和以哥念來,挑唆眾人,就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徒十四11-19)。
按照《當代聖經》的翻譯:歡笑掩不住憂傷,樂極也會生悲。這則箴言似乎在提醒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有福莫享盡,有花莫看盡,凡事持盈保泰。請記住,在歡笑的巔峰,可能已經蕭牆禍起,痛苦接著而來。
按《現代中文譯本》:歡笑也許可以掩蓋愁苦;歡樂一過,憂傷仍然存留。似乎是提醒人不要沉迷於罪中之樂,屬世的娛樂,刺激一時,過後可能憂上加憂,正如俗語所說:「借酒澆愁愁更愁」。
14節:心中背道的,必滿得自己的結果;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壞人自食惡果;正直人的善行必得善報。
《新譯本》譯為:心中背道的,必飽嘗自己行為的惡果;善人也因自己所行的,得到善報。
《思高譯本》譯為:變心的人,必自嘗其果;良善的人,必得其善報。
「心中背道的」《呂振中譯本》譯為:心偏邪的,《當代聖經》譯為:背信的人。是指那些信仰上的離經叛道者,是不與善人為伍的壞人(變心的人)。這種人的結局是必飽嘗自己行為的惡果。經上說:「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來六4-8),這則箴言是強調善惡的結局與報應。背道的壞人必自食惡果;良善的人,必得其善報。正如《以賽亞書》中所說的:「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因為要吃自己行為所結的果子。惡人有禍了!他必遭災難!因為要照自己手所行的受報應。」(賽三10-11)15-18節: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是愚蒙人」:輕信人言(15)、狂傲自恃(16)、輕易發怒(17)、自食惡果(18)。詳述如下:
15節: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蠢人事事都信;聰明人步步小心。
《當代聖經》譯為:幼稚的人,輕信人言;謹慎的人,步步三思。
愚蒙人思想簡單,缺乏處世的經驗,對別人所說的話,無論善惡,是真是假,不分青紅皂白,全都相信。這種人容易受人欺騙玩弄,誤入歧途。通達人有處世的智慧,時常小心謹慎,凡事查驗、思考,對別人的花言巧語,不輕易置信。
這則箴言不是要我們對任何人都抱持懷疑,疑神疑鬼而坐立不安,不能平心靜氣過生活。而是教導我們不要輕易信從別人的言語,三思而後行。
16節: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愚妄人卻狂傲自恃。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躲避禍患;愚蠢人任性自負。
《當代聖經》譯為:聰明人小心翼翼,趨避惡事;愚人驕傲自負,魯莽行事。
本節經文指出,智慧人和愚妄人面對邪惡所持的態度是對立的。智慧人敬畏真神,懼怕神的震怒臨到他身上,小心翼翼,不敢行惡得罪神。他高瞻遠矚,預見邪惡所造成的惡果,就驅離惡事,如同約瑟所說:「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創三九9)。也如約伯所說:「我與眼睛立約,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從至上的神所得之分,從至高全能者所得之業是什麼呢?豈不是禍患臨到不義的,災害臨到作孽的呢?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因神降的災禍使我恐懼;因他的威嚴,我不能妄為。」(伯三一1-5、23)。愚妄人與智慧人不同,他既不認識神也不敬畏神,沒有遠見,驕傲自負,不領悟邪惡可怕的惡果,魯莽行事;雖然邪惡近在咫尺,也不躲避。
17節: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脾氣急躁的人做事愚妄;通情達理的人鎮定自在。
《呂振中譯本》譯為:發怒暴躁的、行事愚妄;有謀算的能彀忍耐。
《思高譯本》譯為:易怒的人,做事昏愚;慎思的人,事事含忍。
《當代聖經》譯為:急躁的人,做事魯莽;惡人的詭計,為人痛恨。
《新譯本》譯為:輕易動怒的,行事愚妄;心懷詭計的人,被人恨惡。
比對不同的翻譯,上半節略同,下半節則不同。可以有兩種解釋:根據《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和《思高譯本》譯為:愚妄人脾氣急躁,遇有不能從心所願的事物,便失去控制而輕易發怒。這種遽然爆發的怒氣,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行事愚妄,作出損人不利己的傻事。正如俗語所說:「小不忍則亂大謀」。通情達理的人作事冷靜,凡事忍耐,約束自己不隨便動怒。本章29節:告訴我們「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根據《當代聖經》和《新譯本》譯為:愚妄人心地急躁,做事魯莽,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就是心懷詭計的人,陰謀策劃陷害別人,如該隱殺死亞伯,大衛謀害烏利亞,結局是留下惡名,為人痛恨。
不要輕易發怒,要適可而止,否則可能失去理智,闖下大禍。日落之前趕快收攤。記住:「人的怒氣,並不能成就神的義。」(雅一20)、不要與好生氣的人結交(箴二二24)。
箴言釋義-第十四章(下) ◎撰文/邱義雄 ◎期數:369期 ◎2008.06號
18節: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無知的人自食愚拙的惡果;通達的人以知識為華冠。
《當代聖經》譯為:幼稚的人,承受的是愚昧;謹慎的人卻得著知識為冠冕。
本節說明智愚不同的結局。
愚蒙人幼稚無知,狂傲自恃,不肯接受別人的勸教,魯莽行事,一生昏庸,不能自拔。愚昧始終離不開他,當然自食愚拙的惡果。經上說:「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轉過來吃牠所吐的。」(箴二六11)。通達人行事小心謹慎,說當說的話,行當行的事,凡事尋求神的旨意,所以知識成為他的冠冕、榮耀。
19節: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惡人俯伏在義人門口。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壞人在義人面前俯伏;邪惡人在正直人面前求乞。
《當代聖經》譯為:惡人終必在善人面前低頭;壞人勢必降服在義人的門前。
這節經文強調善必勝惡,而且善人比惡人高貴;惡人終必在善人面前低頭,壞人勢必降服在義人的門前。因為公義的神必要鑒察並施行審判,義人必有賞報,惡人必要受罰。
《舊約聖經》有兩個很好的例子:約瑟的哥哥們陷害約瑟,把他賣到埃及作奴僕。當約瑟作宰相時,他們都來到約瑟面前俯伏求饒恕(創五十18);哈曼本來要殺害末底改和他的族人,立了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準備把末底改挂在其上。想不到自己卻走在穿王朝服騎王馬遊街的末底改前面,向人宣告:「王所喜悅的人,
就如此待他。」(斯六6-11)
20節:貧窮人連鄰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貧窮人大家厭惡;有錢人高朋滿座。
這是社會貧富懸殊,世態炎涼的現象,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在十九章有類似的說法:「財物使朋友增多;但窮人朋友遠離。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愛送禮的,人都為他的朋友。貧窮人,弟兄都恨他;何況他的朋友,更遠離他!他用言語追隨,他們卻走了。」(箴十九4、6-7)。我國也有俗語說:「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之冷暖,實在令人慨嘆。
作者指出人間恃才傲物的冷酷事實,但他不是贊同這種現象,所以接下來就提出智慧的教導。
21節: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摩西的律法對憐憫照顧貧窮有許多規定:「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無論哪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出二三10-11;利十九9-10;申十五7-8、11)。
窮人也是神按祂形象所造的,所以不可加以藐視。「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這句話也提醒我們,對窮人不但不可藐視,更要加以關懷照顧,不僅在物質上加以幫補,在精神上更需要同情。因為「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31),所以「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22節:謀惡的,豈非走入迷途嗎?謀善的,必得慈愛和誠實。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行善的,受尊崇敬重;作惡的,陷入於迷途。
《當代聖經》譯為:圖謀惡事的,不是徘徊在歧途上嗎?然而,安排善行的,卻得著仁愛和真理。
上一句是反問的詞句,下一句是肯定的說法。謀惡與謀善是人自己的決定,但結局卻完全不同。作者反問:「圖謀惡事的,不是徘徊在歧途上嗎?」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圖謀惡事的,必越陷越深,陷入迷途。設詭計的人,耶和華必定他的罪(箴十二2)。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箴十一27)。反之,策劃行善的,至終必有善報,耶和華的慈愛和誠實必臨到他,他也必受人尊崇敬重。
23節: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辛勞工作,生活無憂;終日閒談,必然窮困。
《當代聖經》譯為:殷勤工作,總會使人得益,空談卻只會帶來貧窮。
這則箴言強調行動勝過言語,那些「光說不練」的人,最後必定一事無成,兩袖清風。「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十4),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辛勞工作的,生活必無憂慮。那些遊手好閒、喋喋不休的人,到頭來只有喝西北風。長此以往,就連腰纏萬貫的巨富,也會變成無衣蔽體,無食果腹,一錢不名的窮人。
今日有口號曰:「多作工,少說話」。不管屬世的工作或天國的事業,都強調要實事求是,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領五千的和領二千的僕人,得到主人的稱讚和賞賜,領一千的僕人被主人責備「又惡又懶」,是「無用的僕人」,被丟在黑暗裡哀哭切齒(太二五14-30)。殷勤不可懶惰,應當竭力多作主工,將來必得大獎賞。
24節:智慧人的財,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以智慧為華冠;愚蠢人以無知為誇耀。
《當代聖經》譯為:智慧是聰明人的冠冕,無知是愚昧人的裝飾。
《思高譯本》譯為:智慧人的冠冕,是他們的機會;愚昧人的冠冕,是他們的糊塗。
這節經文的「財」字,不是世上的財富。乃是說智慧人運用機會善用他的財富,作榮神益人之舉,將他的財富積存在天上,這財富成為智慧人的冠冕。故《文理聖經》譯作「智而富,能善用其財」。愚妄人以無知為誇耀,就是有錢財也不會善用,糊里糊塗過日,所以「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
25節:作真見證的,救人性命;吐出謊言的,施行詭詐。
《當代聖經》譯為:誠實的見證可以救回人命,虛假的見證卻危害他人。
《思高譯本》譯為:忠實的見證,救人性命;作假證的人,危害他人。
這則箴言與第5節類似。實話實說的見證,可以幫助無辜的人,救回人命。但是信口雌黃,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會危害他人,使人受到莫大的損失,財產、名聲、地位,甚至生命都可能斷送在假證人的口中。
26-27節: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敬畏上主就有倚靠;他的家人也安全穩妥。敬畏上主是生命的泉源;它能使人躲開死亡的險境。
《當代聖經》譯為:敬畏神是最穩固的倚靠,甚至子孫也會得著安全和蔭庇。敬畏主是生命的泉源,可以教人避過死亡的陷阱。
這兩節經文是強調敬畏耶和華的好處。敬畏耶和華是蒙福的途徑(箴二三17-18,十22),其好處有二:大有倚靠──敬畏耶和華的人心中尊主為大,以祂的旨意為依歸,無論順逆都完全交託。這樣的人有最穩固的倚靠,因為耶和華不會使他失望,他在生活上有倚靠(箴十3;詩三四9-10),遇患難有倚靠(箴十九23,三24-26;詩四六1)。不但他自己有倚靠,甚至子孫也會得著安全和蔭庇(耶三二38-39)。生命的泉源──耶和華是生命的源頭,祂掌管生命。敬畏神的人必謹慎自己的腳步,遠離邪惡,不敢犯罪,過聖善悅主的生活。這種堅定的信仰會產生力量,使他躲開死亡的險境,免致犯罪死亡,所以「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
28節: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君王的光榮在於人民眾多;沒有人民,他就一無所有。
《當代聖經》譯為:人民眾多,是帝王的光榮;國民稀少,象徵君主的敗落。
君王的榮耀不在於宮殿的豪華、寶座的顯赫、宴會的排場;乃在於人民眾多,軍隊士氣高昂。一個王的威望,是與他管轄臣民的人數有關的。當敵人侵襲的時候,可由廣大的民中徵調大批軍人來保衛家園。君王尊榮與否,乃在乎是否得民心。國王政治修明,四方來歸,人民都願效忠他的領導。若政治腐敗,官員貪污,則人民散之於四方,國必衰敗。在屬靈方面也一樣,努力傳揚福音,信而受洗歸主的人天天加增,主的名就大得榮耀(賽二六15)。
29節: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輕易動怒的才算聰明人;脾氣急躁的暴露愚拙。
《當代聖經》譯為:深明事理的人,沉著穩健;魯莽急躁是愚昧的表現。
深明事理的人,沉著穩健,不輕易動怒。性情暴躁的,容易衝動,一被激動就暴跳如雷,失去理智暴露出自己的愚拙。
喜怒哀樂,乃人之性情。摩西雖然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也曾為以色列人拜金牛犢而發烈怒(出三二19)。可見要做到不輕易發怒,實在不容易。因此智者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十六32)
「不輕易發怒」是勸人不要隨便動怒。有見識的人遇事會仔細分析,按部就班的處理,具有耐心緩於發怒。雅各告訴我們「慢慢的動怒」(雅一19),保羅勉勵「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聰明和愚妄的分別,在乎能否不輕易發怒。不輕易發怒是神的屬性之一(出三四6),身為神的兒女,應求神幫助使我們能像祂一樣。
30節: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寧靜使身體健康;嫉妒是骨中毒癌。
《思高譯本》譯為:心平氣和,使身體康健;心懷嫉忌,使骨骸腐蝕。
這則箴言是提醒人,心理及情緒反應會影響身體健康。「安靜」指溫良、柔和、冷靜、沉著。心平氣和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心曠神怡身體強壯健康。「嫉妒」是一種不正常心理活動的表現,是內心中的不平,嫉妒的結果產生爭競、毒恨、兇殺。若任其隱藏在骨子裡,會分泌酸液,使骨腐蝕致生毒癌,危害身體的健康。嫉妒的對象有二種:一種是他所恨的人;該隱嫉妒亞伯,趁在田間工作時把亞伯殺了(創四1-8)。一種是他所愛的人;所愛的人移情別戀,就是愛情中的「吃醋」。
嫉妒是魔鬼向人類撒下最大的毒素,試看今日的世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發生許多戰爭仇殺,都是彼此嫉妒的緣故。經上說:「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箴二七4)。嫉妒好似腐蝕人骨的可怕細菌,使人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詩人說:「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詩一三一2)。願我們都能效法詩人,仰望我主耶穌基督,採取寧靜淡薄的生活方式,除去肉體的邪情私慾,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31節: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
約伯說:「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嗎?將他與我摶在腹中的豈不是一位嗎?」(伯三一15)。貧寒窮乏的人也是神所造的,我們愛神也當愛神所造的人(約壹四21,五1),所以欺壓貧窮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
32節: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義人臨死,有所投靠。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人的暴行使他敗亡;正直人因誠實而蒙保守。
《思高譯本》譯為:惡人因自己的邪惡,必被毀滅;義人因自己的正義,有所憑藉。
本節是論惡人與義人的終局。惡人心硬如鐵,沉迷於罪惡,不肯悔改;結果引起神的震怒,審判的日子懲罰必臨到他身上,照他所行的報應他。因為「撒罪孽的,必收災禍」(箴二二8)。義人按照智慧的原則生活,秉公行義、誠實無詐,有神作他隨時的幫助,所以他臨危不懼,至死坦然,因為他「有所憑藉」。邪惡人的暴行,終局是失敗如山倒,使他敗亡;義人臨終有所倚靠,直到永恆。
33節:智慧存在聰明人心中;愚昧人心裡所存的,顯而易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達人的意念都有智慧;愚蠢人卻一無所知。
《思高譯本》譯為:智慧居於哲人的心中,愚人的懷中一無所見。
聰明人和愚昧人對於心所存的,各有不同的表現。聰明人心中雖然有智慧,卻虛懷若谷,深藏不露。因為他深怕自己的智慧不夠,所以事事謙卑,追求上進。愚昧人則不同,他處處表顯自己,惟恐別人不知。結果使人發現,他原來是一個愚蠢無知的人,內心空無一物,一無所知。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篇)
34節: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
這一則箴言是論治國之道。在28節:談到「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本節進一步說「公義使邦國高舉」,國王秉公行義,奉行國法,能導致百姓對法律謹遵不違,盜賊宵小匿跡,國家安泰,國民安居樂業。「罪惡是人民的羞辱」,國王若自身不義,妄用小人,官員若結黨營私,貪污枉法,人民為非作歹,勢必走向亡國之路。古語:「邦國有道則興,邦國無道則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箴言》也有類似的教訓:「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無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貪財為可恨的,必年長日久。王藉公平,使國堅定;索要賄賂,使國傾敗。」(箴十六12,二八16,二九4)
35節: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貽羞的僕人遭其震怒。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的臣僕蒙君王嘉許;失職的官員卻遭受懲罰。
《當代聖經》譯為:明智的臣僕是君王所重用的;貽羞的僕人,必觸動他的怒氣。
這一則也是論治國之道的箴言,王的臣僕當怎樣行,才能得王的恩惠重用。要富國強兵,必須選賢任能,舉用品德高尚,人格清廉的智慧人,來作人民的公僕。「智慧的臣子」就是明辨是非,知所先後的人。他在君王面前說正直話,直言無諱,直陳毋隱,如同約瑟和但以理,在王面前直話直說,得王的喜悅,地位高昇。「貽羞的僕人」指那些不盡忠職守,收受賄賂,欺壓貧窮的官員。這種失職的官員,必觸動王怒,遭受徹職的懲罰。
心得分享 誰是愚妄人
本章用許多章節:談愚妄人,愚妄人的表現如何:
1.破壞家庭(1)
神為人設立家庭,是要使人享受家庭的溫暖、喜樂與幸福(創二18)。西諺:「一個成功的人背後,總有一位偉大的妻子。」愚妄婦人因為不認識神,沒有敬畏神的心,就任意放蕩、挨家閒遊、說長道短,這樣的婦女任何家庭都會被她破壞拆毀。
2.狂傲自恃
(1)口中驕傲,自招禍患(3)。愚妄人喋喋不休出言不慎,說出驕傲的話,因而招徠鞭打懲罰。正如智者所言:「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十八6)
(2)驕傲自負,魯莽行事(16)。智慧人因敬畏神,就遠離惡事;愚頑人卻驕傲自負,任性奔放,漫不在乎,魯莽行事。邪惡近在咫尺,也不知躲避。
3.沒有見識
(1)不見他嘴中有知識(7)。俗語:「狗嘴長不出象牙」。
(2)不能分辨好歹,對別人的話,無論善惡、真假,都容易相信,誤入歧途(15)。
(3)因他不受別人指教,故愚昧始終不離開他,愚昧終成為他的產業(18、24,二六11)
4.自欺欺人(8)
愚妄人在人生的道上,茫然不知去向、無所適從、任憑己意、偏離正道,結果終歸成了自己愚昧的犧牲品,而不能自拔。
5.喜愛犯罪(9)
愚昧人蔑視神的律法,視違法亂紀為等閒之事,甚至當作兒戲。
愚妄人以行惡為戲耍(十23),他以犯罪為樂。
6.輕易發怒(17、29)
(1)發怒是人之常情,但人若動輒發怒,就顯得愚昧了(十二16)。
(2)當我們發怒的時候,請想一想「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拿四4、9)
當你發怒的時候,要想想:
發怒的原因合乎理麼?
發怒的時間合乎理麼?
發怒的對象合乎理麼?
發怒的態度合乎理麼?
(3)保羅勉勵:「生氣不可犯罪,不要含怒到日落。」(弗四26)。不要輕易發怒,要適可而止,否則可能失去理智,闖下大禍;日落之前趕快收攤。記住:「人的怒氣,並不能成就神的義。」(雅一20)、不要與好生氣的人結交(二二24)。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無知的人自食愚拙的惡果;通達的人以知識為華冠。
《當代聖經》譯為:幼稚的人,承受的是愚昧;謹慎的人卻得著知識為冠冕。
本節說明智愚不同的結局。
愚蒙人幼稚無知,狂傲自恃,不肯接受別人的勸教,魯莽行事,一生昏庸,不能自拔。愚昧始終離不開他,當然自食愚拙的惡果。經上說:「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轉過來吃牠所吐的。」(箴二六11)。通達人行事小心謹慎,說當說的話,行當行的事,凡事尋求神的旨意,所以知識成為他的冠冕、榮耀。
19節: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惡人俯伏在義人門口。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壞人在義人面前俯伏;邪惡人在正直人面前求乞。
《當代聖經》譯為:惡人終必在善人面前低頭;壞人勢必降服在義人的門前。
這節經文強調善必勝惡,而且善人比惡人高貴;惡人終必在善人面前低頭,壞人勢必降服在義人的門前。因為公義的神必要鑒察並施行審判,義人必有賞報,惡人必要受罰。
《舊約聖經》有兩個很好的例子:約瑟的哥哥們陷害約瑟,把他賣到埃及作奴僕。當約瑟作宰相時,他們都來到約瑟面前俯伏求饒恕(創五十18);哈曼本來要殺害末底改和他的族人,立了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準備把末底改挂在其上。想不到自己卻走在穿王朝服騎王馬遊街的末底改前面,向人宣告:「王所喜悅的人,
就如此待他。」(斯六6-11)
20節:貧窮人連鄰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貧窮人大家厭惡;有錢人高朋滿座。
這是社會貧富懸殊,世態炎涼的現象,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在十九章有類似的說法:「財物使朋友增多;但窮人朋友遠離。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愛送禮的,人都為他的朋友。貧窮人,弟兄都恨他;何況他的朋友,更遠離他!他用言語追隨,他們卻走了。」(箴十九4、6-7)。我國也有俗語說:「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之冷暖,實在令人慨嘆。
作者指出人間恃才傲物的冷酷事實,但他不是贊同這種現象,所以接下來就提出智慧的教導。
21節: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摩西的律法對憐憫照顧貧窮有許多規定:「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無論哪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出二三10-11;利十九9-10;申十五7-8、11)。
窮人也是神按祂形象所造的,所以不可加以藐視。「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這句話也提醒我們,對窮人不但不可藐視,更要加以關懷照顧,不僅在物質上加以幫補,在精神上更需要同情。因為「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31),所以「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22節:謀惡的,豈非走入迷途嗎?謀善的,必得慈愛和誠實。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行善的,受尊崇敬重;作惡的,陷入於迷途。
《當代聖經》譯為:圖謀惡事的,不是徘徊在歧途上嗎?然而,安排善行的,卻得著仁愛和真理。
上一句是反問的詞句,下一句是肯定的說法。謀惡與謀善是人自己的決定,但結局卻完全不同。作者反問:「圖謀惡事的,不是徘徊在歧途上嗎?」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圖謀惡事的,必越陷越深,陷入迷途。設詭計的人,耶和華必定他的罪(箴十二2)。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箴十一27)。反之,策劃行善的,至終必有善報,耶和華的慈愛和誠實必臨到他,他也必受人尊崇敬重。
23節: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辛勞工作,生活無憂;終日閒談,必然窮困。
《當代聖經》譯為:殷勤工作,總會使人得益,空談卻只會帶來貧窮。
這則箴言強調行動勝過言語,那些「光說不練」的人,最後必定一事無成,兩袖清風。「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十4),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辛勞工作的,生活必無憂慮。那些遊手好閒、喋喋不休的人,到頭來只有喝西北風。長此以往,就連腰纏萬貫的巨富,也會變成無衣蔽體,無食果腹,一錢不名的窮人。
今日有口號曰:「多作工,少說話」。不管屬世的工作或天國的事業,都強調要實事求是,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領五千的和領二千的僕人,得到主人的稱讚和賞賜,領一千的僕人被主人責備「又惡又懶」,是「無用的僕人」,被丟在黑暗裡哀哭切齒(太二五14-30)。殷勤不可懶惰,應當竭力多作主工,將來必得大獎賞。
24節:智慧人的財,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以智慧為華冠;愚蠢人以無知為誇耀。
《當代聖經》譯為:智慧是聰明人的冠冕,無知是愚昧人的裝飾。
《思高譯本》譯為:智慧人的冠冕,是他們的機會;愚昧人的冠冕,是他們的糊塗。
這節經文的「財」字,不是世上的財富。乃是說智慧人運用機會善用他的財富,作榮神益人之舉,將他的財富積存在天上,這財富成為智慧人的冠冕。故《文理聖經》譯作「智而富,能善用其財」。愚妄人以無知為誇耀,就是有錢財也不會善用,糊里糊塗過日,所以「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
25節:作真見證的,救人性命;吐出謊言的,施行詭詐。
《當代聖經》譯為:誠實的見證可以救回人命,虛假的見證卻危害他人。
《思高譯本》譯為:忠實的見證,救人性命;作假證的人,危害他人。
這則箴言與第5節類似。實話實說的見證,可以幫助無辜的人,救回人命。但是信口雌黃,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會危害他人,使人受到莫大的損失,財產、名聲、地位,甚至生命都可能斷送在假證人的口中。
26-27節: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敬畏上主就有倚靠;他的家人也安全穩妥。敬畏上主是生命的泉源;它能使人躲開死亡的險境。
《當代聖經》譯為:敬畏神是最穩固的倚靠,甚至子孫也會得著安全和蔭庇。敬畏主是生命的泉源,可以教人避過死亡的陷阱。
這兩節經文是強調敬畏耶和華的好處。敬畏耶和華是蒙福的途徑(箴二三17-18,十22),其好處有二:大有倚靠──敬畏耶和華的人心中尊主為大,以祂的旨意為依歸,無論順逆都完全交託。這樣的人有最穩固的倚靠,因為耶和華不會使他失望,他在生活上有倚靠(箴十3;詩三四9-10),遇患難有倚靠(箴十九23,三24-26;詩四六1)。不但他自己有倚靠,甚至子孫也會得著安全和蔭庇(耶三二38-39)。生命的泉源──耶和華是生命的源頭,祂掌管生命。敬畏神的人必謹慎自己的腳步,遠離邪惡,不敢犯罪,過聖善悅主的生活。這種堅定的信仰會產生力量,使他躲開死亡的險境,免致犯罪死亡,所以「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
28節: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君王的光榮在於人民眾多;沒有人民,他就一無所有。
《當代聖經》譯為:人民眾多,是帝王的光榮;國民稀少,象徵君主的敗落。
君王的榮耀不在於宮殿的豪華、寶座的顯赫、宴會的排場;乃在於人民眾多,軍隊士氣高昂。一個王的威望,是與他管轄臣民的人數有關的。當敵人侵襲的時候,可由廣大的民中徵調大批軍人來保衛家園。君王尊榮與否,乃在乎是否得民心。國王政治修明,四方來歸,人民都願效忠他的領導。若政治腐敗,官員貪污,則人民散之於四方,國必衰敗。在屬靈方面也一樣,努力傳揚福音,信而受洗歸主的人天天加增,主的名就大得榮耀(賽二六15)。
29節: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輕易動怒的才算聰明人;脾氣急躁的暴露愚拙。
《當代聖經》譯為:深明事理的人,沉著穩健;魯莽急躁是愚昧的表現。
深明事理的人,沉著穩健,不輕易動怒。性情暴躁的,容易衝動,一被激動就暴跳如雷,失去理智暴露出自己的愚拙。
喜怒哀樂,乃人之性情。摩西雖然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也曾為以色列人拜金牛犢而發烈怒(出三二19)。可見要做到不輕易發怒,實在不容易。因此智者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十六32)
「不輕易發怒」是勸人不要隨便動怒。有見識的人遇事會仔細分析,按部就班的處理,具有耐心緩於發怒。雅各告訴我們「慢慢的動怒」(雅一19),保羅勉勵「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聰明和愚妄的分別,在乎能否不輕易發怒。不輕易發怒是神的屬性之一(出三四6),身為神的兒女,應求神幫助使我們能像祂一樣。
30節: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寧靜使身體健康;嫉妒是骨中毒癌。
《思高譯本》譯為:心平氣和,使身體康健;心懷嫉忌,使骨骸腐蝕。
這則箴言是提醒人,心理及情緒反應會影響身體健康。「安靜」指溫良、柔和、冷靜、沉著。心平氣和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心曠神怡身體強壯健康。「嫉妒」是一種不正常心理活動的表現,是內心中的不平,嫉妒的結果產生爭競、毒恨、兇殺。若任其隱藏在骨子裡,會分泌酸液,使骨腐蝕致生毒癌,危害身體的健康。嫉妒的對象有二種:一種是他所恨的人;該隱嫉妒亞伯,趁在田間工作時把亞伯殺了(創四1-8)。一種是他所愛的人;所愛的人移情別戀,就是愛情中的「吃醋」。
嫉妒是魔鬼向人類撒下最大的毒素,試看今日的世界,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發生許多戰爭仇殺,都是彼此嫉妒的緣故。經上說:「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箴二七4)。嫉妒好似腐蝕人骨的可怕細菌,使人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詩人說:「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詩一三一2)。願我們都能效法詩人,仰望我主耶穌基督,採取寧靜淡薄的生活方式,除去肉體的邪情私慾,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31節: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
約伯說:「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嗎?將他與我摶在腹中的豈不是一位嗎?」(伯三一15)。貧寒窮乏的人也是神所造的,我們愛神也當愛神所造的人(約壹四21,五1),所以欺壓貧窮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
32節: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義人臨死,有所投靠。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人的暴行使他敗亡;正直人因誠實而蒙保守。
《思高譯本》譯為:惡人因自己的邪惡,必被毀滅;義人因自己的正義,有所憑藉。
本節是論惡人與義人的終局。惡人心硬如鐵,沉迷於罪惡,不肯悔改;結果引起神的震怒,審判的日子懲罰必臨到他身上,照他所行的報應他。因為「撒罪孽的,必收災禍」(箴二二8)。義人按照智慧的原則生活,秉公行義、誠實無詐,有神作他隨時的幫助,所以他臨危不懼,至死坦然,因為他「有所憑藉」。邪惡人的暴行,終局是失敗如山倒,使他敗亡;義人臨終有所倚靠,直到永恆。
33節:智慧存在聰明人心中;愚昧人心裡所存的,顯而易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達人的意念都有智慧;愚蠢人卻一無所知。
《思高譯本》譯為:智慧居於哲人的心中,愚人的懷中一無所見。
聰明人和愚昧人對於心所存的,各有不同的表現。聰明人心中雖然有智慧,卻虛懷若谷,深藏不露。因為他深怕自己的智慧不夠,所以事事謙卑,追求上進。愚昧人則不同,他處處表顯自己,惟恐別人不知。結果使人發現,他原來是一個愚蠢無知的人,內心空無一物,一無所知。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篇)
34節: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
這一則箴言是論治國之道。在28節:談到「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本節進一步說「公義使邦國高舉」,國王秉公行義,奉行國法,能導致百姓對法律謹遵不違,盜賊宵小匿跡,國家安泰,國民安居樂業。「罪惡是人民的羞辱」,國王若自身不義,妄用小人,官員若結黨營私,貪污枉法,人民為非作歹,勢必走向亡國之路。古語:「邦國有道則興,邦國無道則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箴言》也有類似的教訓:「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無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貪財為可恨的,必年長日久。王藉公平,使國堅定;索要賄賂,使國傾敗。」(箴十六12,二八16,二九4)
35節: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貽羞的僕人遭其震怒。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的臣僕蒙君王嘉許;失職的官員卻遭受懲罰。
《當代聖經》譯為:明智的臣僕是君王所重用的;貽羞的僕人,必觸動他的怒氣。
這一則也是論治國之道的箴言,王的臣僕當怎樣行,才能得王的恩惠重用。要富國強兵,必須選賢任能,舉用品德高尚,人格清廉的智慧人,來作人民的公僕。「智慧的臣子」就是明辨是非,知所先後的人。他在君王面前說正直話,直言無諱,直陳毋隱,如同約瑟和但以理,在王面前直話直說,得王的喜悅,地位高昇。「貽羞的僕人」指那些不盡忠職守,收受賄賂,欺壓貧窮的官員。這種失職的官員,必觸動王怒,遭受徹職的懲罰。
心得分享 誰是愚妄人
本章用許多章節:談愚妄人,愚妄人的表現如何:
1.破壞家庭(1)
神為人設立家庭,是要使人享受家庭的溫暖、喜樂與幸福(創二18)。西諺:「一個成功的人背後,總有一位偉大的妻子。」愚妄婦人因為不認識神,沒有敬畏神的心,就任意放蕩、挨家閒遊、說長道短,這樣的婦女任何家庭都會被她破壞拆毀。
2.狂傲自恃
(1)口中驕傲,自招禍患(3)。愚妄人喋喋不休出言不慎,說出驕傲的話,因而招徠鞭打懲罰。正如智者所言:「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十八6)
(2)驕傲自負,魯莽行事(16)。智慧人因敬畏神,就遠離惡事;愚頑人卻驕傲自負,任性奔放,漫不在乎,魯莽行事。邪惡近在咫尺,也不知躲避。
3.沒有見識
(1)不見他嘴中有知識(7)。俗語:「狗嘴長不出象牙」。
(2)不能分辨好歹,對別人的話,無論善惡、真假,都容易相信,誤入歧途(15)。
(3)因他不受別人指教,故愚昧始終不離開他,愚昧終成為他的產業(18、24,二六11)
4.自欺欺人(8)
愚妄人在人生的道上,茫然不知去向、無所適從、任憑己意、偏離正道,結果終歸成了自己愚昧的犧牲品,而不能自拔。
5.喜愛犯罪(9)
愚昧人蔑視神的律法,視違法亂紀為等閒之事,甚至當作兒戲。
愚妄人以行惡為戲耍(十23),他以犯罪為樂。
6.輕易發怒(17、29)
(1)發怒是人之常情,但人若動輒發怒,就顯得愚昧了(十二16)。
(2)當我們發怒的時候,請想一想「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拿四4、9)
當你發怒的時候,要想想:
發怒的原因合乎理麼?
發怒的時間合乎理麼?
發怒的對象合乎理麼?
發怒的態度合乎理麼?
(3)保羅勉勵:「生氣不可犯罪,不要含怒到日落。」(弗四26)。不要輕易發怒,要適可而止,否則可能失去理智,闖下大禍;日落之前趕快收攤。記住:「人的怒氣,並不能成就神的義。」(雅一20)、不要與好生氣的人結交(二二24)。
人心多有計謀; 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19:21)
回覆刪除https://blog.xuite.net/chuenlin/wretch/5883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