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箴言十六章1~33◎撰文/邱義雄長老

箴言釋義-第十六章(上) ◎撰文/邱義雄 ◎期數:372期 ◎2008.09號
本章與前數章比較,不論在格式或內容方面,都大異其趣,尤其1-7、9、11、20及33節論交託倚靠耶和華,是前幾章所沒有的。在體裁方面,我們發現同義對仗的句子增多,反義對仗的句子減少了,僅剩三分之一的節數。

1節: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策劃在人;決斷在乎上主。
《思高譯本》譯為:內心策劃在於人,應允卻在於上主。

這則箴言是糾正「人定勝天」的思想,恰如古人所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的心中籌算如何說話、如何行事;但神能改變一切。祂可以使法老和他的臣僕的心剛硬,為要在他們中間顯明神蹟(出十1)。巴蘭貪財,接受巴勒的金銀餽贈,他本要咒詛以色列人,神卻使他說出祝福的話(民二十二-二十三)。

這則箴言也提醒人要專心仰賴主。謀算策劃是人的責任,但人的智慧、能力有限,在山窮水盡的時候,可以向神求助,因為祂掌管一切,決斷應允都在乎神。「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9)

2節: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人以為自己所做的都對;上主卻審察他的動機。
《思高譯本》譯為:對自己的行為,人都自覺無瑕;但審察心靈的,卻是上主。

這則箴言與「二十一2」類似。

人性的弱點是自以為是,所作所為,常常自圓其說,自覺無瑕。對自己寬大,對別人刻薄,總覺得自己是純正無錯。這種錯誤的思想需要糾正,保羅說:「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林前四4)

「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我們的神明察秋毫,祂明察人的心思(參:撒上十六7),審察人心的動機,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3節: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把所籌劃的事交託上主,你就能夠成功。
《當代聖經》譯為:當把你所作的交託耶和華,你的計劃就必成功。

人人都盼望所計畫推行的事務能成功,智者提供成功的祕訣,就是「把你所作的交託耶和華」。我們的神掌管一切,祂是「成全諸事的神」(詩五十七2),只要將你所籌劃的事交託上主,完全信靠祂,祂自會安排一切,親自帶領你的路,使你無往不利,成功在望。

古代詩人的體驗:「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詩三十七5,五十五22)

4節: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所造的一切各得其所;邪惡人的結局便是滅亡。
《思高譯本》譯為:上主所造的各有其用意,連惡人也有不幸的一日。

神創造萬物各從其類,井然有序。祂造人的目的乃為彰顯祂的榮耀,所以經上說:「凡稱為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做成,所造作的。這百姓是我為自己所造的,好述說我的美德。」(賽四十三7、21)。至於惡人,也是神的工具之一,神藉他們來成就祂的旨意。

神藉摩西對埃及法老說:「我叫你存立,是特要向你顯我的大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出九16),祂藉尼布甲尼撒王的手,懲罰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代上六15)。保羅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

惡人雖然是神的工具,但是他們不能因此而為非作歹,暢所欲為,得罪真神。神是公義的主,基於祂的正義,祂不能不對惡人加以懲罰,在審判的日子,禍患必然臨到,惡人也有不幸的一日,其結局便是滅亡。因此,惡人的滅亡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5節: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雖然連手,他必不免受罰。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厭惡狂傲的人;他決不讓他們逃避刑罰。
《當代聖經》譯為:心中驕傲的人,是主深惡痛絕的,他們必定難逃責罰。
《呂振中譯本》譯為:心裡驕傲、都為永恆主所厭惡;我敢頓手擔保,他必難免於受罰。

心裡驕傲的人,面上帶有傲容,高估自己,目中無人,自以為是;說起話來自吹自擂,自我膨脹,自滿自足。智者說:「心驕氣傲的人名叫褻慢;他行事狂妄,都出於驕傲」(箴二十一24)。這種人是耶和華所憎惡的(箴六17,八13),他們必定難逃責罰;智者特別聲明:「我敢頓手擔保,他必難免於受罰。」(呂振中譯本)

驕者必敗,《箴言》中屢次告誡我們:「驕傲來,羞恥也來。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敗壞之先,人心驕傲。」(箴十一2,十六18,十八12)。我們要除去心中的傲氣,追求謙卑,請記住:「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二十二4)

6節:因憐憫誠實,罪孽得贖;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信實忠誠罪必蒙赦;敬畏上主免受禍患。
《呂振中譯本》譯為:因忠愛與誠信、罪孽就得赦除;由於敬畏永恆主、人就免受禍患。
《新譯本》譯為:因為憐憫和信實,罪孽得到遮蓋;因為敬畏耶和華,人可以避開罪惡。

「憐憫誠實」是指神藉著耶穌基督所施行的救贖。「得贖」希伯來文kaphar有赦免、潔淨、遮蓋、抹消的意思,舊約中祭禮的贖罪意義包含遮蓋和抹消除去罪過,從神的眼中除去罪孽。因為神的憐憫和信實,差遣基督來到世間,擔當世人的罪過被釘十字架,使我們靠著祂的寶血得蒙赦罪,這就是神的愛向我們顯明(羅五6-9)。

讀這一則箴言,千萬不可誤會,以為人可以積功德,藉著憐憫誠實,罪孽就得赦除。人不能靠自己的功勞贖罪,也不能靠金銀贖罪,這是基本的真理。保羅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既是這樣,哪裡能誇口呢?沒有可誇的了。用何法沒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嗎?不是,乃用信主之法。」(羅三23-27)

今日我們既因神的憐憫和誠實使罪得赦,就應存敬畏的心,遠離惡事。正如保羅的勉勵:「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七1)

7節: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行為若蒙上主喜悅,仇敵也將成為朋友。

敬神守道過循規蹈矩生活的人,必蒙神喜悅,事事有神帶領,處處得神看顧,就是他的仇敵,神亦可使他回轉成為他的朋友。以撒對非利士人有謙讓的心,不與他們爭吵計較,非利士王亞比米勒帶領他的朋友和軍長來見以撒,他們說:「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就主動和以撒講和,彼此起誓,彼此立約(創二十六26-31)。

8節: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寧願守信而收入少,不願背信而收入多。
《當代聖經》譯為:正大光明得來的微少收獲,總勝過不擇手段得來的珠寶金銀。

本節與十五章16節意義相同,只是詞句稍加修改。

這則箴言是教導人要用正當的方法賺錢,不要以不義犯罪的手法增加財富;因為「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詩三十七16)

本節也教導人不要只知積賺錢財,更要緊的是為人正直,行事公義。因為少有財寶和睦相處,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箴十五16)。保羅勉勵我們:「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6-10)

9節: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雖然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計畫自己的道路,但定事乃在耶和華(參:33,十九26)。因此,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3)。雅各勉勵當時的信徒:「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四13-15)

10節:王的嘴中有神語,審判之時,他的口必不差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君王的話有神的權威;他的判斷不致差錯。
《思高譯本》譯為:神明的斷語,出自君王口;他口下判斷,必不致差錯。

古代的君王高高在上,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對百姓頤指氣使,作威作福,簡直如同神明,八面威風,令人生畏;中國古代君王也自認朕就是法令。

「神語」原文qesem占卜的意思。占卜是摩西律法所禁止的行為(申十八9-14),此處引申為「受神靈感的決定或諭令」,也就是藉神的靈感動說話(參:撒下二十三1-2;王上三28)。王的審判有神的靈感動,如同先知有神的靈感動一樣,他秉公行義,不徇私情,作出公義的判斷。屬下的臣民心悅誠服,對國王畢恭畢敬,唯命是從。

「他的口必不差錯」,不是君王無謬論,而是說神藉著國王統治人民(箴八15),他執行司法最高權威時,能順從神靈的感動,大公無私,不偏不倚。因此,理想的君王是「天子無戲言」,有從神而來的智慧,能明辨是非,秉公斷案。

11節: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屬耶和華;囊中一切法碼都為他所定。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準確的天平屬於上主;公平的法碼他所制定。
《當代聖經》譯為:公平交易是主的要求,這是主制定的法則。

古時近東地區以一大一小、兩樣法碼交易是很普遍,如今一些落後的國家仍然如此,進步的國家則換另一種方式來詐騙,謀取暴利。這種詭詐欺人的手段是神所憎惡,「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祂所喜悅。兩樣的法碼,兩樣的升斗,都為耶和華所憎惡。兩樣的法碼為耶和華所憎惡;詭詐的天平也為不善。」(箴十一1,二十10、23)

兩千多年前,中國秦始皇曾經下令「書同文,車同軌」,制定標準的度(長度)、量(容量)、衡(重量)。從此在中國境內,文字、尺寸、升斗、斤兩,以及車輛的輪距,皆完全一致,奠定了中國人萬世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這則箴言是呼籲君王為商場所用的天平和秤訂定標準,不容許商人玩弄手段,從中取利,為害市井小民。

12-13節:作惡,為王所憎惡,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公義的嘴為王所喜悅;說正直話的,為王所喜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君王不能容忍邪惡,因政權靠正義堅立。君王要聽正直的話;他喜愛說誠實話的人。

這兩節箴言談到「君王之德」,英明的君王應當遠離邪惡,也不可容忍邪惡;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公義使邦國高舉,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箴十四34,二十五5)。一國之君,大權在握,很容易受到小人的包圍,諂媚欺騙。為使政治修明,君王必須親君子,遠小人;因為「君王若聽謊言,他一切臣僕都是奸惡。」(箴二十九12)。所以君王要聽正直的話,喜愛說誠實話的人,廣納諫言,擇善固執。

唐太宗能知人善用,任用廉能,廣開言路,自我克制,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奠定了厚實的國力基礎,史稱「貞觀之治」。箴言中指出國位穩固的原則有三:除去周圍的惡人(二十五5)、憑誠實審判斷案(二十九14)、以仁慈誠實治國(二十28)。可見國位的穩固,不是靠兵強馬壯,乃靠公義與誠實。

14-15節:王的震怒如殺人的使者;但智慧人能止息王怒。王的臉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雲時雨。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使君王欣慰;他的烈怒能置人於死地。君王的恩寵如雲帶來春雨;他的和顏悅色使人有生命。
《當代聖經》譯為:君王的憤怒是死亡的先兆,但明智的人卻能平息他的怒氣。君王開顏歡笑就給人生命;他的恩惠就像春雲時雨。

國王既是一國之主,握有生殺大權,故觸怒國王的人就很危險,隨時有殺頭的危機,因此「伴君如伴虎」。君王雖然喜怒無常,但智慧人能掌握時機,化干戈為玉帛,消戾氣為祥和,止息王怒。

「春雲時雨」指及時降下的雨水,約在三、四月間。久旱的巴勒斯坦地,特別歡迎這種有益的及時雨,使龜裂的土地得以軟化,使青草轉綠成長,莊稼更加豐收。智者將王的恩澤比做「春雲時雨」,他的和顏悅色使人有生命。

※10-15節是有關治國的原則。

這是所羅門王的現身說法,告誡歷代君王如何治國平天下,其微言大義,可媲美中國的「資治通鑑」。

1.說話有權威(10)

王的「嘴中有神語」,就是執法公正,判斷正確,毫無差錯,屬下臣民心悅誠服,畢恭畢敬,唯命是從。

2.行事有公義(11-12)

為商場所用的天平和秤訂定標準,秉公行義,賞善罰惡。

3.親君子遠小人(13-14)

知人善用,任用廉能,虛心納諫。遠離小人,不聽他們的虛偽諂言。

4.親民又愛民(15)

和顏悅色,和藹可親,親民又愛民,王的恩澤有如「春雲時雨」,使人民有充滿生機的感受。

16節:得智慧勝似得金子;選聰明強如選銀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智慧勝過精金;知識強如純銀。
《思高譯本》譯為:獲得智慧,勝於獲得黃金;獲得智識,勝於獲得白銀。

古往今來,許多人以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又能把豐厚的產業留給子孫,便感到心滿意足(詩十七14)。金銀雖好又寶貴,還不如「智慧」和「知識」,因為金銀只能滿足人肉體的需求,卻不能滿足人心靈的需要。

沒有智慧聰明,人就不能分辨物品的價值,珍珠與玻璃有何不同。物品的價值由智慧聰明來估計,智慧宣佈金子比銀子和銅更有價值。智慧聰明都由神所賜(箴二6),有了智慧聰明可以明白神的旨意,行神所喜悅的事,蒙神賜福。智者告訴我們:「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比珍珠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箴三14-16),智慧高於財富,只有財富而無智慧是沒有價值的。
 
箴言釋義-第十六章(下) ◎撰文/邱義雄 ◎期數:373期 ◎2008.10號
17節:正直人的道是遠離惡事;謹守己路的,是保全性命。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的道路遠離邪惡;謹慎走正路,生命得保全。

這則箴言是勸勉人在人生的旅程中,如能謹慎小心,不偏左右,走在神的道路上,神必保守你的腳步,你的生命就得保全。「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二十二4,十四27)

18節: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大罪就是「驕傲」(創三5-6),一切罪惡的產生,可說都與驕傲有關,因此《箴言》的作者不厭其煩地指出它的危險性。這則箴言說明敗壞的原因就是「驕傲」、「狂心」,正如俗語所說「驕者必敗」,所羅門的經驗是:「敗壞之先,人心驕傲。驕傲來,羞恥也來。」(箴十八12,十一2)

主耶穌與門徒吃完逾越節晚餐,祂對門徒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彼得說:「眾人雖然為祢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祢同死,也總不能不認祢。」眾門徒都是這樣說。後來彼得果然在人面前否定與耶穌的關係,並且三次不認主(太二十六31-35、19-75)。他的失敗和跌倒,比其他的門徒更嚴重,原因是他自以為比別人剛強(驕傲)。

19節:心裡謙卑與窮乏人來往,強如將擄物與驕傲人同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存心謙卑跟窮人來往,勝過跟狂妄人均分贓物。
《當代聖經》譯為:寧願跟貧寒的人謙卑共處,也不要跟狂傲的人平分掠物。

上一則箴言論驕者必敗,這一則箴言勸人要存心謙卑跟窮人來往。

經上說:「耶和華雖高,仍看顧低微的人;祂卻從遠處看出驕傲的人。」(詩一三八6),「祂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撒上二8),所以寧願心存謙卑與窮乏人來往,勝過跟狂傲人均分贓物。因為驕傲只啟爭競(箴十三10),與驕傲人同分擄物,會引起爭吵鬧事,陷入罪惡的網羅裡。

20節:謹守訓言的,必得好處;倚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留心訓誨,受益無窮;信賴上主,福樂永享。

「謹守訓言」就是留心神的訓誨,謹慎持守,照樣遵行,這樣的人必蒙神賜福,好處多多(參:申二十八2-5)。除了謹遵神的訓誨,更要堅心信靠神,必能永享福樂。詩人信仰的體驗:「因為耶和華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

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萬軍之耶和華啊,倚靠祢的人便為有福!」(詩八十四11-12)

21節:心中有智慧,必稱為通達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學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以通達見稱;說話越溫雅,說服力越強。
《當代聖經》譯為:心存智慧的,堪稱明智;言語溫醇的,使人心服。

明智人心存智慧,又有口才,他的言語溫雅動聽,說服力強,令人心悅誠服。作者掌握教育心理學的精義,了解教學法語言的魅力。同樣當老師,有人照本宣科、教學呆板,無法引起學習的興趣,教不出好學生。有人和藹可親,以溫和的口吻講述,談笑風生,讓學生聽講時如沐春風,結果是大大提昇學習的效果,加增學問。

22節: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愚昧人必被愚昧懲治。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以智慧為生命泉源;教導愚昧人,功效全無。
《新譯本》譯為:明慧人的明慧是他生命的泉源;愚妄的人懲罰就是愚妄。

本節提到「智慧」和「愚昧」的區別。智慧人的智慧為生命泉源,待人接物,行事為人,內在的智慧如同泉源湧出,指引他走在正路上。愚昧人則不同,不接受別人的教導,糊里糊塗走在黑暗的道路上,他的愚昧懲治了他。正如智者所說:「愚昧人因無知而死亡。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箴十21下,十八7)。

23節:智慧人的心教訓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長學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三思而後言;他的話更具說服力。
《新譯本》譯為:智慧人的心教導自己的口,使自己口中的話增加說服力。

智慧人先用心再用口,三思而後言,絕不胡言亂語;他知道在何時何地,當說什麼話。因此他的話句句帶有能力,具有說服力;使愚人增加智慧,使憂傷的人得安慰,使失敗的人重新站起來。

※21-23節連續三次提到智慧人,且與言語有關。

1.智慧人的言語,可以加增人的學問(21)。
2.智慧人的智慧為生命泉源,指引他走人生的正路。
3.智慧人的話句句帶有能力,具有說服力。

24節: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懇切的話有如蜂蜜,使心靈愉快,身體健壯。
《當代聖經》譯為:溫良的言語、甘甜如蜜,使人身心都健康愉快。
《新譯本》譯為:恩慈的話好像蜂巢中的蜂蜜,使人心裡甘甜,骨頭健壯。

迦南地稱為流奶與蜜之地,「蜂蜜」是當地的特產,《箴言》的作者喜歡用蜂蜜作比喻勸勉人。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蜂蜜營養價值很高,因此常喝蜂蜜就等於吃了綜合維他命一樣,是人們活力的來源,食用後能直接為人體吸收,減少疲勞感增強體力,並能促進新陳代謝。

「良言」就是溫良懇切的話,也是恩慈的話,良言如同蜂房下滴的蜜,使人心覺甘甜,心靈得到滋潤,罪病得以醫治。「一句良言,使心歡樂。」(箴十二25下),適時溫和的勸勉,可以挽回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加六1)。求主的靈感動我們,多說造就人的良言,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29)。

25節: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這則箴言與「十四12」相同,重複述說,可能為加深印象。

26節:勞力人的胃口使他勞力,因為他的口腹催逼他。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為滿足胃口,勞工必須工作;因口腹需要,工人不敢懶惰。

本節經文的措詞用字看來,可能是一句流行的口語,而且語帶譏諷。

「民以食為天」,人生在世需要食物營養,才能維持生存。口腹自然需要,是催逼人工作的因素,人辛苦工作背後的動機,就是要果腹充饑(傳六7)。人類自從始祖犯罪以來,就註定要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三17-19)。為生存的需要,不論高興與否,勞力工作是人生不容推卸的責任。因此神造人之後,立刻派工作給他,「使他修理看守」伊甸園(創二15)。

保羅勉勵:「殷勤不可懶惰。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羅十二11;弗四28)

※27-30節提到四種到處惹麻煩的人。這四種人是:1.匪徒(27)、2.乖僻人(28)、3.強暴人(29)、4.眼目緊合的(30)。他們好像「掃帚星」,到處興風作浪,惹事生非,連累他人。茲分述如下:

27節:匪徒圖謀奸惡,嘴上彷彿有燒焦的火。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無賴漢圖謀害人,他的言語像焚燒的火。
《當代聖經》譯為:不務正業的人喜愛圖謀惡事,他的口舌,好像烈燄焚燒。

「匪徒」原文belial比列的人,新約則用為撒但的別名(林後六15)。這種人是不務正業的無賴漢,終日無所事事,到處惹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亂。「嘴上彷彿有燒焦的火」,是形容他乖僻的口不負責任地信口雌黃,中傷他人,有如可怕的火焰,燎原傷人。

28節:乖僻人播散紛爭;傳舌的,離間密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危言聳聽,製造紛爭;搬弄是非,破壞友誼。
《新譯本》譯為:乖謬的人散播紛爭,搬弄是非的離間親密的朋友。

「乖僻人」心中充滿邪惡,危言聳聽,到處製造紛爭,搬弄是非,離間親密的朋友(箴六14),這種惡人是耶和華所憎惡的(箴十一20)。

洗巴是在大衛逃難的時候,準備許多食物來迎接大衛,當大衛問到米非波設在哪裡?洗巴回答王說:「他仍在耶路撒冷,因他說:『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這真是一派胡言,離間大衛與米非波設的友誼(撒下十六1-4)。

29節:強暴人誘惑鄰舍,領他走不善之道。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強暴人欺騙鄰舍;他領人走上邪路。

「強暴人」是心地不良的殘暴人,他不但自己犯罪,還喜歡不擇手段誘惑人一起走上邪路。正如第一章所描述的,強盜的頭目招兵買馬,千方百計引誘年輕人上他的賊船,去搶劫致富。智慧老師對學生發出警告:「我兒,不要與他們同行一道,禁止你腳走他們的路。」(箴一10-19)

30節:眼目緊合的,圖謀乖僻;嘴唇緊閉的,成就邪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擠眉弄眼的人心術不正;緊咬著嘴唇的人圖謀壞事。
《當代聖經》譯為:惡人緊閉雙目,圖謀不軌,嘴唇緊合,計劃惡事。

眼目緊合、嘴唇緊閉的人,看起來道貌岸然,若無其事,其實是緊閉雙目,處心積慮圖謀不軌。策劃既定,就咬緊牙關去拼命實行,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這種詭譎的人實在防不勝防,因為你不知道他「葫蘆裡賣什麼膏藥」(參:箴六13,十10)。

31節: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

按照舊約的傳統思想,長壽由神所賜(箴三16;詩二十一4),遵行神的道,謹守律例誡命的人,神會賜給他長壽(王上三14;箴三1-2,四10;詩三十四12-14)。「白髮」是象徵年老及長壽;年高德劭,皓首白髮,有如一頂榮耀的冠冕戴在頭上。要得這頂榮耀的冠冕,其方法是行在公義的道上。反之,年紀愈老,所行的罪惡愈來愈多,頭上的白髮只是羞恥的標記而已。

32節: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忍耐勝過威力;自制強如奪城。
《當代聖經》譯為:冷靜理智,不隨便動怒的人,勝過驍悍的勇士;能攻克己身的人勝過攻陷城池的人。
《思高譯本》譯為:有涵養的人,勝於勇士;克服自己的人,勝於克城的人。

怒氣如同脫韁之馬,又如狂瀾(箴二十七4),不容易制止。人一發怒就會失去理智,意氣用事,說愚妄話行愚昧事,智者告訴我們:「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暴怒的人多多犯罪。」(箴十四17、29,二十九22)。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箴十九11),不輕易發怒的人是有涵養的人,他冷靜理智,凡事忍耐不衝動。「不輕易發怒」是靈修的美德,遠勝一切力量與權柄。

這則箴言是告訴人「小不忍則亂大謀」,強調能克制自己,不輕易發怒的人,遠勝勇士以武器攻城掠地,擊敗敵人的勝利。王陽明說:「攻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33節:籤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人儘管抽籤問卜,但決斷在乎上主。

古猶太人慣於以抽籤的方式來尋求神的旨意,解決疑難的事。約書亞以抽籤方式分配土地給十二支派(書十四1-2);以色列人以掣籤決定掃羅作王(撒上十17-24);掃羅和約拿單憑掣籤查出是誰犯罪(撒上十四40-42);聖靈降臨之前,以搖籤推選馬提亞替代猶大使徒的位分(徒一21-26)。

在懷中抽籤,似乎是尋求碰巧的機運,但我們的神仍高高在上,掌握一切,由祂決定選上那一枝籤。因此,人儘管抽籤問卜,但決斷在乎上主。

本章最後一節再回到第一節的觀念,世上一切的事物皆由神管轄,沒有神的允許和同意,絕對不會平地風波,無事生非。
心得分享 耶和華我們的神


本章常常提到耶和華。

1.耶和華成就一切

(1)成就人口中的言語(1)
巴勒請巴蘭咒詛以色列人,神卻叫巴蘭祝福以色列人(民二十二-二十三)。

(2)成就人心中的謀算(3、9)
這就如我國成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3)定事由耶和華(33)
亞干取了當滅的物,神吩咐約書亞抽籤,抽出亞干(書八)。

2.耶和華衡量人心(2)

我們的神明察秋毫,祂明察人的心思(參:撒上十六7),審察人心的動機,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3.耶和華計畫(支配)一切(4)

《當代聖經》譯為:主創造萬物,為要達到各種不同的目的,惡人就是為患難的日子而造的。

惡人也是神的工具之一,神藉他們來成就祂的旨意。神藉尼布甲尼撒王的手,懲罰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代上六15)。保羅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

4.耶和華賞罰分明(5-7)

(1)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雖然連手,他必不免受罰(5)。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厭惡狂傲的人;他決不讓他們逃避刑罰。

(2)因憐憫誠實,罪孽得贖;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6)。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信實忠誠罪必蒙赦;敬畏上主免受禍患。

(3)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7)。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行為若蒙上主喜悅,仇敵也將成為朋友。

5.耶和華訂定標準(11)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準確的天平屬於上主;公平的法碼他所制定。
《當代聖經》譯為:公平交易是主的要求,這是主制定的法則。

(1)經商合乎神的標準(十一1)。

(2)為人合乎神的標準(利十九35-37)。

6.耶和華是可靠的倚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20)。

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