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釋意-第十五章(上) ◎撰文/邱義雄 ◎期數:370期 ◎2008.07號
本章共有三十三節經文,其中有二十五節是反義對仗的句子,有七節是智愚的對比(2、5、7、14、20、21、32),六節是善惡的對比(6、8、9、26、28、29);另外還有一些不同事物的對比,這些箴言都是所羅門根據人生的經驗觀察而得的。
1節: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溫和的回答平息怒氣;粗暴的言語激起忿怒。
《呂振中譯本》譯為:柔和的回答使烈怒消退;傷人的話語能激起忿怒。
這句有關言語的箴言,是教導人如何與人和睦相處。當別人發怒的時候,你溫和慈祥,低聲下氣回答,可使暴跳如雷的人平息怒氣;反之,言語粗暴、態度激昂,會觸動人的怒氣。
以法蓮人責備基甸:「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他們與基甸大大爭吵。基甸以溫柔的話回答,稱讚以法蓮人:「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嗎?」以法蓮聽了怒氣就消了(士八1-3)。
以法蓮人埋怨耶弗他,向耶弗他說激烈的話,惹起耶弗他生氣,興兵對付以法蓮人,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士十二1-6)。
這種例子在《聖經》上,不勝枚舉(參:撒上二五10-13、23-35;王上十二12-17)。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箴十五4)。
2節: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開口引發智慧;愚昧人發言都是廢話。
《當代聖經》譯為:智者的舌頭擅於傳講知識;愚人的口卻顯露愚昧。
本節經文告訴我們,從人的言語可以判斷他是智慧或是愚昧。
主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智慧人因他心中有智慧,就開口引發智慧,傳講知識幫助人、造就人。智慧人口善應對,話合其時,有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到處顯出光輝。愚昧人則不同,他心中充滿糊塗,吐出愚昧,所說的都是廢話,傷風敗德,正如俗話說:「狗嘴長不出象牙」。
3節: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祂都鑒察。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的眼睛明察秋毫;我們的行為或善或惡,祂都鑒察。
《當代聖經》譯為:主是無所不見的,無論善惡都難逃祂的鑒察。
作者在此述說我們的神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神。主是無所不見的,祂的眼睛明察秋毫,人所行的無論善惡都難逃祂的鑒察。約伯說:「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伯三一4)
耶和華說:「我的眼目察看他們的一切行為;他們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們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隱藏。」(耶十六17)。暗中進行作惡勾當的人,不要以為神不知鬼不知,可以消遙法外,逃之夭夭;要知道「神注目觀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腳步。沒有黑暗、陰翳能給作孽的藏身。神審判人,不必使人到祂面前再三鑒察。」(伯三四21-23)。反之,那些默默行善的人,雖然所行的不為人知,但「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4)。
4節: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溫和的言語充滿生機;歪曲的口舌使人喪志。
《新譯本》譯為:說安慰話的舌頭是生命樹;奸惡的舌頭使人心碎。
《思高譯本》譯為:撫慰的言辭,有如生命樹;刻薄的言語,能刺傷人心。
「溫良」原文marpe有良藥、醫治的意思。溫和的言語充滿生機,撫慰的言詞猶如一棵生命樹,能醫治心靈的創傷。「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十六24)。「乖謬的嘴」說出粗暴、刻薄、歪曲、奸惡的話,不但刺傷人心,更使人垂頭喪氣。
良言惡語都由口而出,一句良言,使心歡樂,可以充滿生機造就人。一句惡語,也可以使人灰心喪志,心靈受到傷害。古人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5節: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拙人藐視父親的訓誨;精明人接受父親的管教。
《當代聖經》譯為:愚昧的人蔑視父親的管教;接受規勸的,才是聰明的人。
「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或譯:指教);因為這要作你頭上的華冠,你項上的金鍊。」(箴一8-9)。父親對兒女的教導都是金石良言好教訓,為要使兒女得益處。可惜愚妄人存著輕視的態度,認為是時代的落伍者,食古不化;是不識時務的老頑固,不獨不接受,反而加以藐視。
精明的人甘心接受父親的教誨和規勸,洗心革面、棄邪歸正,走在生命的道路上,蒙神賜福。本章31-32節告訴我們「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本節的「父親」也可以解釋為天父,經文改為「愚妄人藐視天父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使我們聯想到《希伯來書》第十二章9-10節的教訓:「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祂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
6節:義人家中多有財寶;惡人得利反受擾害。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家產豐富;邪惡人的結局就是禍患。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家中財富充足,惡人得利反倒惹來煩惱。
義人就是敬畏神的人,敬畏神的人必蒙神賜福,詩人的經驗:「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詩三四8-10)。
反觀那些為非作歹的人,以不正當的方法致富,且利用不法所得的錢財去犯罪,因而招來許多無謂的煩惱與禍患。「義人的勤勞致生;惡人的進項致死(死:原文是罪)。」(箴十16)。義人蒙福,惡人遭殃;這種觀念在箴言中屢見不鮮(箴十3、16、27,十一18,十三21),在實際的人生經歷中,有時不免出現例外。
7節: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傳播知識;愚妄人無能為力。
《當代聖經》譯為:聰明人的嘴,傳揚知識;愚人的心,卻是愚昧無知。
本節與第2節意義相同,這一節提到「心」,從人的言詞可見其心(太十二35)。心中有智慧的人,嘴出智慧的話,傳揚知識造就人。愚昧人則不同,心存愚昧,口出愚昧話,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箴十八6),他的口使他傾倒敗壞(參:箴十14、8)。
8-9節:惡人的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祂所喜悅。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祂所喜愛。
這兩節論耶和華所恨惡和所喜悅(愛)的,以獻祭和祈禱來說明。獻祭和祈禱都是拜神的方式,獻祭是以物質祭品獻給神,祈禱是向神傾心吐意,表達內心的意願。獻祭和祈禱的功效與被悅納與否,不在乎所獻的祭物,乃在乎獻祭者的心靈與態度。因此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祂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詩五一6)。惡人的獻祭,惡人的道路都為耶和華所憎惡,是因他怙惡不悛,一意孤行,所行的盡都是惡。義人與惡人不同,因他追求公義,過著循規蹈矩,奉公守法的生活,所以蒙神喜愛,他的禱告也蒙神垂聽。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卻不看中該隱和他的供物,是最好的例證(創四3-7)。
10節: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為非作歹,將受嚴刑;拒絕規勸,必然死亡。
神已藉著先知及聖靈的感動,讓我們知道「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1),若按正路而行,就必得著神的救恩(詩五十23)。因此,人若捨棄正路,為非作歹,將來必受嚴刑。
「責備」可使人從迷路轉回,拒絕規勸恨惡責備的是畜類(箴十二1下),違棄責備的,便失迷了路(箴十17下)。這種人自甘墮落,沉迷在歧途上,其結局就是受神懲罰滅亡。
11節: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陰間和冥府尚且在上主的鑒察下;人的思想怎能向祂隱瞞?
《當代聖經》譯為:在主面前,陰間和滅亡之處尚且是敞開的,何況是世人的心思呢!
「陰間」希伯來文sheowl或譯「示俄勒」,乃死人的所在,幽冥的地方(參:創三七35)。「滅亡」希伯來文abaddown或譯「亞巴頓」,毀滅、沉淪的意思,是惡人永刑的所在(參:啟九11)。
我們的神無所不知,在祂的面前,陰間和滅亡之處都是赤露敞開,無法遮掩;何況世人的心,豈不被神鑒察呢?人的思想怎能向祂隱瞞?因此,上一節經文說:「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12節:褻慢人不愛受責備;他也不就近智慧人。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狂傲人不受規勸;他不向明智人求教。
《思高譯本》譯為:輕狂者不愛受人指責,也不願與智慧人往來。
褻慢人自高自大,狂傲不羈。這種人不願與智慧人往來,也不向明智人求教,當他有錯的時候,不愛受人指責,也不聽規勸(箴九7-8)。褻慢人對智者棄之如敝屣,輕重倒置,真是糊塗至極!因此,第10節經文說:「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13節: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新譯本》譯為:喜樂的心使人臉上容光煥發;心中愁苦使人精神頹喪。
古語:「存諸內,必形諸外。」心中喜樂,臉上自然容光煥發;反之,心裡憂愁,神情就非常頹喪。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
我們在生活中雖有許多困難與憂傷,但主是我們的倚靠,只要堅心信靠祂,我們的前途必充滿希望和光明。保羅被囚在監牢中寫信給腓立比教會,勉勵他們:「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他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我靠主大大的喜樂……,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4、10-13)
14節:聰明人心求知識;愚昧人口吃愚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求知心切;愚蠢人安於無知。
《呂振中譯本》譯為:明達人的心尋求知識;愚頑人的口拿愚妄做糧食。
聰明人和愚昧人個性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聰明人求知心切、孜孜不倦,利用每個機會學習,尋求新知識,以增進自己的智慧。愚昧人則安於無知,他固步自封、自滿自足、不求上進,沉迷於愚妄之中,拿愚妄做糧食。
15節: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苦惱的人日子難捱;達觀的人常懷喜樂。
《思高譯本》譯為:心胸暢快的,時時如享喜宴。
從第13節至本節都談到「心」的問題,存諸內必形諸外,心中喜樂的必面帶笑容;反之,由外而內,困苦人物質缺乏,常為衣食憂愁,就日日困坐愁城。
人生在世,如果窮苦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居無處所,當然苦不堪言。但是生活環境不好,饑寒交迫,就滿面愁容嗎?孔子稱讚他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敬畏神的人有主可靠,只要靠主就能過喜樂的生活,常常喜樂(參:腓四4-7、10-13;詩十六5-9)。
16-17節: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寧願窮困而敬畏上主,勝過富有而諸多煩惱。素菜淡飯而彼此相愛,勝過富而彼此相恨。
《思高譯本》譯為:少有財寶而敬畏上主,勝於富有財寶而諸多煩惱。有情吃蔬菜,勝於無情食肥牛。
貴為君王,富貴榮華的所羅門,寫出人生的經驗。他深知幸福的人生與錢財多寡沒有直接的關係,錢財多固然可以酒肉滿桌,奢華宴樂;但錢財不是人生的首要,因為錢財不能買健康,錢財不能買平安,錢財不能換生命,錢財不能……。有時錢財多反而害了自己(傳五13),他說:「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箴十六8),財富與憂慮常連在一起,「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傳五8-12)
幸福的人生是在乎敬畏神和實行主的愛,所羅門的體驗:「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十四26-27),有愛就有溫暖(詩一三三1),有愛就沒有恨,也不會相爭(箴十12,十七1)。「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思高譯本》的翻譯是:「有情吃蔬菜,勝於無情食肥牛。」可以說是道盡其妙。
1節: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溫和的回答平息怒氣;粗暴的言語激起忿怒。
《呂振中譯本》譯為:柔和的回答使烈怒消退;傷人的話語能激起忿怒。
這句有關言語的箴言,是教導人如何與人和睦相處。當別人發怒的時候,你溫和慈祥,低聲下氣回答,可使暴跳如雷的人平息怒氣;反之,言語粗暴、態度激昂,會觸動人的怒氣。
以法蓮人責備基甸:「你去與米甸人爭戰,沒有招我們同去,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呢?」他們與基甸大大爭吵。基甸以溫柔的話回答,稱讚以法蓮人:「我所行的豈能比你們所行的呢?以法蓮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強過亞比以謝所摘的葡萄嗎?」以法蓮聽了怒氣就消了(士八1-3)。
以法蓮人埋怨耶弗他,向耶弗他說激烈的話,惹起耶弗他生氣,興兵對付以法蓮人,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士十二1-6)。
這種例子在《聖經》上,不勝枚舉(參:撒上二五10-13、23-35;王上十二12-17)。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箴十五4)。
2節: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開口引發智慧;愚昧人發言都是廢話。
《當代聖經》譯為:智者的舌頭擅於傳講知識;愚人的口卻顯露愚昧。
本節經文告訴我們,從人的言語可以判斷他是智慧或是愚昧。
主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智慧人因他心中有智慧,就開口引發智慧,傳講知識幫助人、造就人。智慧人口善應對,話合其時,有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到處顯出光輝。愚昧人則不同,他心中充滿糊塗,吐出愚昧,所說的都是廢話,傷風敗德,正如俗話說:「狗嘴長不出象牙」。
3節: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祂都鑒察。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的眼睛明察秋毫;我們的行為或善或惡,祂都鑒察。
《當代聖經》譯為:主是無所不見的,無論善惡都難逃祂的鑒察。
作者在此述說我們的神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神。主是無所不見的,祂的眼睛明察秋毫,人所行的無論善惡都難逃祂的鑒察。約伯說:「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伯三一4)
耶和華說:「我的眼目察看他們的一切行為;他們不能在我面前遮掩,他們的罪孽也不能在我眼前隱藏。」(耶十六17)。暗中進行作惡勾當的人,不要以為神不知鬼不知,可以消遙法外,逃之夭夭;要知道「神注目觀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腳步。沒有黑暗、陰翳能給作孽的藏身。神審判人,不必使人到祂面前再三鑒察。」(伯三四21-23)。反之,那些默默行善的人,雖然所行的不為人知,但「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4)。
4節: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溫和的言語充滿生機;歪曲的口舌使人喪志。
《新譯本》譯為:說安慰話的舌頭是生命樹;奸惡的舌頭使人心碎。
《思高譯本》譯為:撫慰的言辭,有如生命樹;刻薄的言語,能刺傷人心。
「溫良」原文marpe有良藥、醫治的意思。溫和的言語充滿生機,撫慰的言詞猶如一棵生命樹,能醫治心靈的創傷。「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十六24)。「乖謬的嘴」說出粗暴、刻薄、歪曲、奸惡的話,不但刺傷人心,更使人垂頭喪氣。
良言惡語都由口而出,一句良言,使心歡樂,可以充滿生機造就人。一句惡語,也可以使人灰心喪志,心靈受到傷害。古人說:「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5節: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愚拙人藐視父親的訓誨;精明人接受父親的管教。
《當代聖經》譯為:愚昧的人蔑視父親的管教;接受規勸的,才是聰明的人。
「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或譯:指教);因為這要作你頭上的華冠,你項上的金鍊。」(箴一8-9)。父親對兒女的教導都是金石良言好教訓,為要使兒女得益處。可惜愚妄人存著輕視的態度,認為是時代的落伍者,食古不化;是不識時務的老頑固,不獨不接受,反而加以藐視。
精明的人甘心接受父親的教誨和規勸,洗心革面、棄邪歸正,走在生命的道路上,蒙神賜福。本章31-32節告訴我們「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本節的「父親」也可以解釋為天父,經文改為「愚妄人藐視天父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使我們聯想到《希伯來書》第十二章9-10節的教訓:「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祂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
6節:義人家中多有財寶;惡人得利反受擾害。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家產豐富;邪惡人的結局就是禍患。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家中財富充足,惡人得利反倒惹來煩惱。
義人就是敬畏神的人,敬畏神的人必蒙神賜福,詩人的經驗:「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祂,因敬畏祂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詩三四8-10)。
反觀那些為非作歹的人,以不正當的方法致富,且利用不法所得的錢財去犯罪,因而招來許多無謂的煩惱與禍患。「義人的勤勞致生;惡人的進項致死(死:原文是罪)。」(箴十16)。義人蒙福,惡人遭殃;這種觀念在箴言中屢見不鮮(箴十3、16、27,十一18,十三21),在實際的人生經歷中,有時不免出現例外。
7節: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傳播知識;愚妄人無能為力。
《當代聖經》譯為:聰明人的嘴,傳揚知識;愚人的心,卻是愚昧無知。
本節與第2節意義相同,這一節提到「心」,從人的言詞可見其心(太十二35)。心中有智慧的人,嘴出智慧的話,傳揚知識造就人。愚昧人則不同,心存愚昧,口出愚昧話,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箴十八6),他的口使他傾倒敗壞(參:箴十14、8)。
8-9節:惡人的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祂所喜悅。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祂所喜愛。
這兩節論耶和華所恨惡和所喜悅(愛)的,以獻祭和祈禱來說明。獻祭和祈禱都是拜神的方式,獻祭是以物質祭品獻給神,祈禱是向神傾心吐意,表達內心的意願。獻祭和祈禱的功效與被悅納與否,不在乎所獻的祭物,乃在乎獻祭者的心靈與態度。因此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十六7)。祂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詩五一6)。惡人的獻祭,惡人的道路都為耶和華所憎惡,是因他怙惡不悛,一意孤行,所行的盡都是惡。義人與惡人不同,因他追求公義,過著循規蹈矩,奉公守法的生活,所以蒙神喜愛,他的禱告也蒙神垂聽。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卻不看中該隱和他的供物,是最好的例證(創四3-7)。
10節: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為非作歹,將受嚴刑;拒絕規勸,必然死亡。
神已藉著先知及聖靈的感動,讓我們知道「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1),若按正路而行,就必得著神的救恩(詩五十23)。因此,人若捨棄正路,為非作歹,將來必受嚴刑。
「責備」可使人從迷路轉回,拒絕規勸恨惡責備的是畜類(箴十二1下),違棄責備的,便失迷了路(箴十17下)。這種人自甘墮落,沉迷在歧途上,其結局就是受神懲罰滅亡。
11節: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陰間和冥府尚且在上主的鑒察下;人的思想怎能向祂隱瞞?
《當代聖經》譯為:在主面前,陰間和滅亡之處尚且是敞開的,何況是世人的心思呢!
「陰間」希伯來文sheowl或譯「示俄勒」,乃死人的所在,幽冥的地方(參:創三七35)。「滅亡」希伯來文abaddown或譯「亞巴頓」,毀滅、沉淪的意思,是惡人永刑的所在(參:啟九11)。
我們的神無所不知,在祂的面前,陰間和滅亡之處都是赤露敞開,無法遮掩;何況世人的心,豈不被神鑒察呢?人的思想怎能向祂隱瞞?因此,上一節經文說:「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12節:褻慢人不愛受責備;他也不就近智慧人。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狂傲人不受規勸;他不向明智人求教。
《思高譯本》譯為:輕狂者不愛受人指責,也不願與智慧人往來。
褻慢人自高自大,狂傲不羈。這種人不願與智慧人往來,也不向明智人求教,當他有錯的時候,不愛受人指責,也不聽規勸(箴九7-8)。褻慢人對智者棄之如敝屣,輕重倒置,真是糊塗至極!因此,第10節經文說:「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13節: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新譯本》譯為:喜樂的心使人臉上容光煥發;心中愁苦使人精神頹喪。
古語:「存諸內,必形諸外。」心中喜樂,臉上自然容光煥發;反之,心裡憂愁,神情就非常頹喪。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
我們在生活中雖有許多困難與憂傷,但主是我們的倚靠,只要堅心信靠祂,我們的前途必充滿希望和光明。保羅被囚在監牢中寫信給腓立比教會,勉勵他們:「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他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我靠主大大的喜樂……,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4、10-13)
14節:聰明人心求知識;愚昧人口吃愚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聰明人求知心切;愚蠢人安於無知。
《呂振中譯本》譯為:明達人的心尋求知識;愚頑人的口拿愚妄做糧食。
聰明人和愚昧人個性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聰明人求知心切、孜孜不倦,利用每個機會學習,尋求新知識,以增進自己的智慧。愚昧人則安於無知,他固步自封、自滿自足、不求上進,沉迷於愚妄之中,拿愚妄做糧食。
15節: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苦惱的人日子難捱;達觀的人常懷喜樂。
《思高譯本》譯為:心胸暢快的,時時如享喜宴。
從第13節至本節都談到「心」的問題,存諸內必形諸外,心中喜樂的必面帶笑容;反之,由外而內,困苦人物質缺乏,常為衣食憂愁,就日日困坐愁城。
人生在世,如果窮苦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居無處所,當然苦不堪言。但是生活環境不好,饑寒交迫,就滿面愁容嗎?孔子稱讚他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敬畏神的人有主可靠,只要靠主就能過喜樂的生活,常常喜樂(參:腓四4-7、10-13;詩十六5-9)。
16-17節: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寧願窮困而敬畏上主,勝過富有而諸多煩惱。素菜淡飯而彼此相愛,勝過富而彼此相恨。
《思高譯本》譯為:少有財寶而敬畏上主,勝於富有財寶而諸多煩惱。有情吃蔬菜,勝於無情食肥牛。
貴為君王,富貴榮華的所羅門,寫出人生的經驗。他深知幸福的人生與錢財多寡沒有直接的關係,錢財多固然可以酒肉滿桌,奢華宴樂;但錢財不是人生的首要,因為錢財不能買健康,錢財不能買平安,錢財不能換生命,錢財不能……。有時錢財多反而害了自己(傳五13),他說:「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箴十六8),財富與憂慮常連在一起,「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傳五8-12)
幸福的人生是在乎敬畏神和實行主的愛,所羅門的體驗:「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十四26-27),有愛就有溫暖(詩一三三1),有愛就沒有恨,也不會相爭(箴十12,十七1)。「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思高譯本》的翻譯是:「有情吃蔬菜,勝於無情食肥牛。」可以說是道盡其妙。
箴言釋義-第十五章(下) ◎撰文/邱義雄 ◎期數:371期 ◎2008.08號
18節:暴怒的人挑啟爭端;忍怒的人止息紛爭。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脾氣急躁,招惹紛爭;性情容忍,培植和平。
《當代聖經》譯為:衝動急躁,容易惹起紛爭;心平氣和,能夠平息紛爭。
「暴怒」chemah字義是發熱、忿怒、烈怒、毒氣,和酒的「烈性」同字(何七5)。「暴怒的人挑啟爭端」,這種人性情衝動、脾氣暴躁,一觸即發,所到之處有如颱風過境,鬧得雞犬不寧。「忍怒的人」性情溫良、頭腦冷靜、心平氣和、逆來順受、修養到家,好像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所以能夠平息紛爭。
這一則箴言與第1節「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意思類同,都屬勸人平息爭議的箴言。
19節: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懶惰人遍地荊棘;誠實人海闊天空。
《當代聖經》譯為:懶惰的人,路上滿佈荊棘,正直的人,路途平坦寬敞。
懶惰人藉詞推諉,不肯作工、推三阻四、自圓其說,一點也不誠實。懶惰人說:「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箴二十二13),這理由無異用荊棘的籬笆將自己困住,使他寸步難行。懶惰人作繭自縛,反而攔阻自己工作的進展。
正直人行事堅定、努力工作,凡事倚靠主的帶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靠主排除一切障礙,所以他的路途平坦寬敞,海闊天空。
20節:智慧子使父親喜樂;愚昧人藐視母親。
這一節箴言是第十章第1節的翻版。上半節相同,下半節換成「愚昧人藐視母親」。智慧子敬畏真神,遠離惡事,行事為人榮神益人,父親因這兒子歡喜快樂。反之,愚昧的兒子藐視自己的母親,不紀念母親十月懷胎,三年抱養之恩,且不聽從父母的教導。智者勸勉我們:「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二十三22),亞古珥的箴言特別咒詛那些藐視父母的人,說:「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箴三十17)。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成為智慧子。
21節: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
無知的人不認識自己,任憑己意而行,以愚妄為樂。他不知自己所行的都在神的鑒察之下,對將來的審判懲罰漠不關心。聰明人則不同,他小心翼翼、謹遵主道,按正直而行。
22節: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集思廣益,事必有成;不加籌劃,事必失敗。
《當代聖經》譯為:獨斷獨行,計劃失敗;集思廣益,馬到功成。
本節教導人如何處理事務。在採取行動之前,最好找人商量,請教長者及明達人士。若缺乏考慮,獨斷獨行,計畫必要失敗;集思廣益,事必有成。無論自家事務,私人企業或國家大事都是如此,因為個人智慧有限、判斷力有限、能力有限。我國格言:「獨木難支」、「眾志成城」,俗語也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經上說:「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12)
23節: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發言中肯何等喜樂;說話合宜多麼佳美。
《新譯本》譯為:應對得當,自己也覺喜樂;合時的話,多麼美好!
這是一則教導人如何說話的箴言。「口善應對」不是能言善辯、阿諛諂媚,而是發言中肯,溫柔善良的應對,使聽的人得益處,自己也覺得喜樂。「義人的嘴能令人喜悅」(箴十32)。「話合其時」就是把握時機說當說的話,因為「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箴二十五11)。若當說而不說,就誤了時機;不當說而說,就誤人誤己。在《以斯帖記》中,我們看到末底改和以斯帖把握時機的發言,救了自己的同胞(斯四13-17,七1-6)。
24節: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走上生命道路,遠離墜入陰間的途徑。
《當代聖經》譯為:生命之路使明智的人不斷上騰,遠離下面的陰府。
這則箴言我們可以看到兩條道路:一條上升的道路是生命的道路,一條下到陰間的道路是滅亡的道路。智慧人積存知識,肯聽人的勸教(箴十14,十二15),走在生命的道上(箴六23)。愚昧人喜愛行惡,他的路偏向陰間(箴二18),他的腳下入死地,腳步踏住陰間(箴五4),結局就是滅亡。「生命的道路」和「陰間的道路」兩條道路擺在眼前,你選擇哪一條?
「上升」包括兩個意思:力爭上游──智慧人是力爭上游,他不會自甘墮落,耶和華就將生命之道指示他(詩十六11),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進入永生──智慧人是走在永生的道路上,這條路雖然門窄路小,但他能克服一切困難,走完全程。
25節: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要拆毀狂傲人的房屋;他要保護寡婦的家業。
本節經文乍看之下,「驕傲人」和「寡婦」似乎不合對仗句法,但是我們查考古代以色列的社會和經濟狀況,顯示寡婦常常受驕傲人的剝削,這些人為富不仁,佔寡婦的便宜(參:可十二40)。因此摩西的律法特別規定:「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承受為業之地,不可挪移你鄰舍的地界,那是先人所定的。」(申十九14)。
慈愛的神看顧孤兒寡婦,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詩六十八5)。祂不僅對付驕傲的人,也要拆毀驕傲人的房屋。智者勉勵我們「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兒的田地;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祂必向你為他們辨屈。」(箴二十三10-11)
26節: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憎恨邪惡的思想;祂悅納純潔的言語。
《新譯本》譯為:邪惡的思想是耶和華厭惡的,恩慈的話卻是純淨的。
《思高譯本》譯為:邪惡的陰謀,為上主所憎惡;溫良的言語,卻為祂所喜悅。
「惡謀」就是邪惡的心思、意念、思想。我們的神是忌邪的神(申四24),惡人所企劃的是傷天害理的惡謀,是侵犯他人權利的勾當,這種圖謀惡計的心是耶和華所憎惡的七惡之一(箴六17-19)。「良言」就是純潔、恩慈、溫良的言語;溫良的言語,為神所喜悅。保羅勉勵我們:「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29)
27節: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貪圖不義之財,危害家室;拒絕賄賂,得享長壽。
《思高譯本》譯為:貪求財貨的,困擾自己的家庭;憎惡饋贈的,生活必能安定。
貪財是萬惡之根,貪戀財利的人,往往不擇手段鋌而走險奪財。貪戀財利,不獨有害己身,亦危害家室。羅得貪愛約但河平原之地,漸漸挪移帳棚,住進所多瑪城,結局是從大火中匆忙逃出;亞干取了當滅的物,影響艾城戰役的失敗,最後眾人用石頭打死他;基哈西騙取乃縵的衣裳和銀子,同時也得到乃縵的大痲瘋,且連累他的子孫。
「賄賂」是利用職權收受不當的財物。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出二十三8),收受賄賂,會屈枉正直,害死無辜之人(撒上八3;申二十七25)。摩西的律法規定「不可受賄賂」(申十17,十六19),約沙法也勉勵即將就任的審判官要行公義,不可偏待人,不可受賄賂(代下十九5-7)。恨惡賄賂的人公義正直,安分守己;拒絕賄賂、潔身自愛的人,必得神眷顧,生活安定,得享長壽。
28節: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三思而後回答;邪惡人對答如流而惹禍。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三緘其口,謹慎言語;惡人卻信口雌黃,口出惡言。
《思高譯本》譯為:義人的心,只默思善事;惡人的口,只吐露惡語。
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義人與惡人心思不同,言語自然不同。義人心地正直,只默思善事,他說話有分寸,必三思而後言。惡人不思不想,信口雌黃,雖然對答如流,卻因口出惡言,開罪於人而惹禍。
雅各勉勵:「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三5-6)。我們要謹慎言語,因為「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箴二十一23),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29節: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
本節與第8節意義類似。「耶和華遠離惡人」,因為罪孽使人與神隔絕,罪惡使神掩面不聽人的呼求(賽五十九2)。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祂旨意的,神才聽他(約九31)。
雅各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四8)。聖潔的神遠離惡人,手潔心清的義人,才能與神親近。
30節: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笑逐顏開使人喜樂;好消息使人心曠神怡。
《當代聖經》譯為:晶瑩的眸子,令人心曠神怡;好信息使人筋骨舒暢。
《新譯本》譯為:眼中的光采使人心快樂;好消息使骨頭滋潤。
報信的人快跑來傳達信息,他神采煥發、目光炯炯,尚未道出內容,就知道是報好信息;好信息使聽到的人雀躍三尺、筋骨舒暢、心曠神怡。
基督降生來到人間拯救世人,是關乎萬民的「大喜的信息」,天使向野地的牧羊人報喜信,天使離開升天,他們立刻往伯利恆去,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有看見嬰孩臥在馬槽裡,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路二8-18)。今日我們應效法牧羊人,把主的福音(大喜的信息)傳開,使聽到的人來得主的救恩,疾病痊癒,心曠神怡。
31-32節: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當代聖經》譯為:虛心接受誠懇批評的,必能躋身於智者之列。漠視教導就是輕看自己;聽從規勸的,必能得著智慧。
《思高譯本》譯為:喜聽有益生命勸戒的人,必得列於智慧人的中間。避免教導的,是作賤自己;聽從規勸的,必獲得機智。
這兩節經文是論聽從責備與棄絕管教的結果。
留心規勸的話,虛心接受誠懇批評,喜聽有益生命勸戒的人,必列名於智慧人的中間。反之,那些自滿自足沒有進取心的人,漠視、拒絕別人的教導,其結果是作賤自己,自甘墮落。
求主「題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五十4下),對人的批評、規勸,能虛心接受,不是「馬耳東風」,聽過就算。請記住主耶穌的話「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十一15,十三9、43)。
33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敬畏上主等於上智慧課;要得榮譽,須先學習謙卑。
《當代聖經》譯為:敬畏主就可以獲得智慧的教訓。在享受尊榮以前,必先經歷謙卑。
在《箴言》中「敬畏耶和華」出現有18次,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一7)、敬畏耶和華的人要遠離惡事(三7)、敬畏耶和華使人日子加多(十27)、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十四26)、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十五33)、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他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十九23)、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好比交響樂的旋律,不斷地出現、敬畏耶和華等於上智慧課,可以獲得智慧的教訓,可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條件是「心存謙卑」(二十二4)。在享受尊榮以前,必先經歷謙卑。
本章列出四種人生不同的道路,按經文出現的順序列舉如下:
1.惡人的道路(9)
(1)惡人的心殘忍刻薄(思高譯本:十二10下)。
(2)惡人的腳,飛跑行惡(一16)。
(3)惡人的收入,卻用來犯罪(思高譯本:十16下)。
△巴蘭走貪財之路(民二二-二四),為利往錯謬裡直奔,是神所憎惡,其結局
是被殺(民三一8;書十三22)。
2.懶惰人的道(19上)
懶惰的人,路上滿佈荊棘(當代聖經)。本節的意思有二:
(1)懶惰的人,藉故推諉,不去作工。他說:「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二十二13,二十六13)。
(2)懶惰的人,作繭自縛,懶得工作(二十一25)。放手在盤子裡,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十九24,二十六15)。
△殷勤不可懶惰(羅十二11)。
3.正直人的路(19下)
「正直人」《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誠實人。本節有兩種解釋:
(1)《思高譯本》譯為:正直人的行徑,卻是康莊大道。
a.正直人,行事純正(十一3)。b.正直人,遠離惡事(十六17)。c.正直人,神所親密(三32)。
(2)《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誠實人海闊天空。誠實人,心地良善,其言誠實,行事誠實;所以海闊天空,前途無量。
4.生命的道路(24)
本節經文看到兩條道路:一為上升的道路,一為下陰間的道路。上升的道路是「生命的道路」,下陰間的道路是「滅亡的道路」。生命的道路是上升的,「上升」包括兩個意思:
(1)力爭上游。智慧人是力爭上游,他不會自甘墮落,耶和華就將生命之道指示他(詩十六11),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2)進入永生。智慧人是走在永生的道路上,這條路雖然門窄路小,但他能克服一切困難,走完全程。
勿捨棄正路(10)。試想,你走在哪一條道路?
結論
心得分享 四種道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脾氣急躁,招惹紛爭;性情容忍,培植和平。
《當代聖經》譯為:衝動急躁,容易惹起紛爭;心平氣和,能夠平息紛爭。
「暴怒」chemah字義是發熱、忿怒、烈怒、毒氣,和酒的「烈性」同字(何七5)。「暴怒的人挑啟爭端」,這種人性情衝動、脾氣暴躁,一觸即發,所到之處有如颱風過境,鬧得雞犬不寧。「忍怒的人」性情溫良、頭腦冷靜、心平氣和、逆來順受、修養到家,好像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所以能夠平息紛爭。
這一則箴言與第1節「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意思類同,都屬勸人平息爭議的箴言。
19節: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懶惰人遍地荊棘;誠實人海闊天空。
《當代聖經》譯為:懶惰的人,路上滿佈荊棘,正直的人,路途平坦寬敞。
懶惰人藉詞推諉,不肯作工、推三阻四、自圓其說,一點也不誠實。懶惰人說:「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箴二十二13),這理由無異用荊棘的籬笆將自己困住,使他寸步難行。懶惰人作繭自縛,反而攔阻自己工作的進展。
正直人行事堅定、努力工作,凡事倚靠主的帶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靠主排除一切障礙,所以他的路途平坦寬敞,海闊天空。
20節:智慧子使父親喜樂;愚昧人藐視母親。
這一節箴言是第十章第1節的翻版。上半節相同,下半節換成「愚昧人藐視母親」。智慧子敬畏真神,遠離惡事,行事為人榮神益人,父親因這兒子歡喜快樂。反之,愚昧的兒子藐視自己的母親,不紀念母親十月懷胎,三年抱養之恩,且不聽從父母的教導。智者勸勉我們:「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二十三22),亞古珥的箴言特別咒詛那些藐視父母的人,說:「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谷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箴三十17)。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成為智慧子。
21節: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
無知的人不認識自己,任憑己意而行,以愚妄為樂。他不知自己所行的都在神的鑒察之下,對將來的審判懲罰漠不關心。聰明人則不同,他小心翼翼、謹遵主道,按正直而行。
22節: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集思廣益,事必有成;不加籌劃,事必失敗。
《當代聖經》譯為:獨斷獨行,計劃失敗;集思廣益,馬到功成。
本節教導人如何處理事務。在採取行動之前,最好找人商量,請教長者及明達人士。若缺乏考慮,獨斷獨行,計畫必要失敗;集思廣益,事必有成。無論自家事務,私人企業或國家大事都是如此,因為個人智慧有限、判斷力有限、能力有限。我國格言:「獨木難支」、「眾志成城」,俗語也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經上說:「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四12)
23節: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發言中肯何等喜樂;說話合宜多麼佳美。
《新譯本》譯為:應對得當,自己也覺喜樂;合時的話,多麼美好!
這是一則教導人如何說話的箴言。「口善應對」不是能言善辯、阿諛諂媚,而是發言中肯,溫柔善良的應對,使聽的人得益處,自己也覺得喜樂。「義人的嘴能令人喜悅」(箴十32)。「話合其時」就是把握時機說當說的話,因為「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箴二十五11)。若當說而不說,就誤了時機;不當說而說,就誤人誤己。在《以斯帖記》中,我們看到末底改和以斯帖把握時機的發言,救了自己的同胞(斯四13-17,七1-6)。
24節: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人走上生命道路,遠離墜入陰間的途徑。
《當代聖經》譯為:生命之路使明智的人不斷上騰,遠離下面的陰府。
這則箴言我們可以看到兩條道路:一條上升的道路是生命的道路,一條下到陰間的道路是滅亡的道路。智慧人積存知識,肯聽人的勸教(箴十14,十二15),走在生命的道上(箴六23)。愚昧人喜愛行惡,他的路偏向陰間(箴二18),他的腳下入死地,腳步踏住陰間(箴五4),結局就是滅亡。「生命的道路」和「陰間的道路」兩條道路擺在眼前,你選擇哪一條?
「上升」包括兩個意思:力爭上游──智慧人是力爭上游,他不會自甘墮落,耶和華就將生命之道指示他(詩十六11),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進入永生──智慧人是走在永生的道路上,這條路雖然門窄路小,但他能克服一切困難,走完全程。
25節: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要拆毀狂傲人的房屋;他要保護寡婦的家業。
本節經文乍看之下,「驕傲人」和「寡婦」似乎不合對仗句法,但是我們查考古代以色列的社會和經濟狀況,顯示寡婦常常受驕傲人的剝削,這些人為富不仁,佔寡婦的便宜(參:可十二40)。因此摩西的律法特別規定:「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承受為業之地,不可挪移你鄰舍的地界,那是先人所定的。」(申十九14)。
慈愛的神看顧孤兒寡婦,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詩六十八5)。祂不僅對付驕傲的人,也要拆毀驕傲人的房屋。智者勉勵我們「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兒的田地;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祂必向你為他們辨屈。」(箴二十三10-11)
26節: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憎恨邪惡的思想;祂悅納純潔的言語。
《新譯本》譯為:邪惡的思想是耶和華厭惡的,恩慈的話卻是純淨的。
《思高譯本》譯為:邪惡的陰謀,為上主所憎惡;溫良的言語,卻為祂所喜悅。
「惡謀」就是邪惡的心思、意念、思想。我們的神是忌邪的神(申四24),惡人所企劃的是傷天害理的惡謀,是侵犯他人權利的勾當,這種圖謀惡計的心是耶和華所憎惡的七惡之一(箴六17-19)。「良言」就是純潔、恩慈、溫良的言語;溫良的言語,為神所喜悅。保羅勉勵我們:「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29)
27節: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貪圖不義之財,危害家室;拒絕賄賂,得享長壽。
《思高譯本》譯為:貪求財貨的,困擾自己的家庭;憎惡饋贈的,生活必能安定。
貪財是萬惡之根,貪戀財利的人,往往不擇手段鋌而走險奪財。貪戀財利,不獨有害己身,亦危害家室。羅得貪愛約但河平原之地,漸漸挪移帳棚,住進所多瑪城,結局是從大火中匆忙逃出;亞干取了當滅的物,影響艾城戰役的失敗,最後眾人用石頭打死他;基哈西騙取乃縵的衣裳和銀子,同時也得到乃縵的大痲瘋,且連累他的子孫。
「賄賂」是利用職權收受不當的財物。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出二十三8),收受賄賂,會屈枉正直,害死無辜之人(撒上八3;申二十七25)。摩西的律法規定「不可受賄賂」(申十17,十六19),約沙法也勉勵即將就任的審判官要行公義,不可偏待人,不可受賄賂(代下十九5-7)。恨惡賄賂的人公義正直,安分守己;拒絕賄賂、潔身自愛的人,必得神眷顧,生活安定,得享長壽。
28節: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三思而後回答;邪惡人對答如流而惹禍。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三緘其口,謹慎言語;惡人卻信口雌黃,口出惡言。
《思高譯本》譯為:義人的心,只默思善事;惡人的口,只吐露惡語。
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義人與惡人心思不同,言語自然不同。義人心地正直,只默思善事,他說話有分寸,必三思而後言。惡人不思不想,信口雌黃,雖然對答如流,卻因口出惡言,開罪於人而惹禍。
雅各勉勵:「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三5-6)。我們要謹慎言語,因為「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箴二十一23),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
29節: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
本節與第8節意義類似。「耶和華遠離惡人」,因為罪孽使人與神隔絕,罪惡使神掩面不聽人的呼求(賽五十九2)。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祂旨意的,神才聽他(約九31)。
雅各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四8)。聖潔的神遠離惡人,手潔心清的義人,才能與神親近。
30節: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笑逐顏開使人喜樂;好消息使人心曠神怡。
《當代聖經》譯為:晶瑩的眸子,令人心曠神怡;好信息使人筋骨舒暢。
《新譯本》譯為:眼中的光采使人心快樂;好消息使骨頭滋潤。
報信的人快跑來傳達信息,他神采煥發、目光炯炯,尚未道出內容,就知道是報好信息;好信息使聽到的人雀躍三尺、筋骨舒暢、心曠神怡。
基督降生來到人間拯救世人,是關乎萬民的「大喜的信息」,天使向野地的牧羊人報喜信,天使離開升天,他們立刻往伯利恆去,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有看見嬰孩臥在馬槽裡,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路二8-18)。今日我們應效法牧羊人,把主的福音(大喜的信息)傳開,使聽到的人來得主的救恩,疾病痊癒,心曠神怡。
31-32節: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當代聖經》譯為:虛心接受誠懇批評的,必能躋身於智者之列。漠視教導就是輕看自己;聽從規勸的,必能得著智慧。
《思高譯本》譯為:喜聽有益生命勸戒的人,必得列於智慧人的中間。避免教導的,是作賤自己;聽從規勸的,必獲得機智。
這兩節經文是論聽從責備與棄絕管教的結果。
留心規勸的話,虛心接受誠懇批評,喜聽有益生命勸戒的人,必列名於智慧人的中間。反之,那些自滿自足沒有進取心的人,漠視、拒絕別人的教導,其結果是作賤自己,自甘墮落。
求主「題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五十4下),對人的批評、規勸,能虛心接受,不是「馬耳東風」,聽過就算。請記住主耶穌的話「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十一15,十三9、43)。
33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敬畏上主等於上智慧課;要得榮譽,須先學習謙卑。
《當代聖經》譯為:敬畏主就可以獲得智慧的教訓。在享受尊榮以前,必先經歷謙卑。
在《箴言》中「敬畏耶和華」出現有18次,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一7)、敬畏耶和華的人要遠離惡事(三7)、敬畏耶和華使人日子加多(十27)、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十四26)、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十五33)、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他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十九23)、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好比交響樂的旋律,不斷地出現、敬畏耶和華等於上智慧課,可以獲得智慧的教訓,可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條件是「心存謙卑」(二十二4)。在享受尊榮以前,必先經歷謙卑。
本章列出四種人生不同的道路,按經文出現的順序列舉如下:
1.惡人的道路(9)
(1)惡人的心殘忍刻薄(思高譯本:十二10下)。
(2)惡人的腳,飛跑行惡(一16)。
(3)惡人的收入,卻用來犯罪(思高譯本:十16下)。
△巴蘭走貪財之路(民二二-二四),為利往錯謬裡直奔,是神所憎惡,其結局
是被殺(民三一8;書十三22)。
2.懶惰人的道(19上)
懶惰的人,路上滿佈荊棘(當代聖經)。本節的意思有二:
(1)懶惰的人,藉故推諉,不去作工。他說:「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二十二13,二十六13)。
(2)懶惰的人,作繭自縛,懶得工作(二十一25)。放手在盤子裡,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十九24,二十六15)。
△殷勤不可懶惰(羅十二11)。
3.正直人的路(19下)
「正直人」《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誠實人。本節有兩種解釋:
(1)《思高譯本》譯為:正直人的行徑,卻是康莊大道。
a.正直人,行事純正(十一3)。b.正直人,遠離惡事(十六17)。c.正直人,神所親密(三32)。
(2)《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誠實人海闊天空。誠實人,心地良善,其言誠實,行事誠實;所以海闊天空,前途無量。
4.生命的道路(24)
本節經文看到兩條道路:一為上升的道路,一為下陰間的道路。上升的道路是「生命的道路」,下陰間的道路是「滅亡的道路」。生命的道路是上升的,「上升」包括兩個意思:
(1)力爭上游。智慧人是力爭上游,他不會自甘墮落,耶和華就將生命之道指示他(詩十六11),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2)進入永生。智慧人是走在永生的道路上,這條路雖然門窄路小,但他能克服一切困難,走完全程。
勿捨棄正路(10)。試想,你走在哪一條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