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耶利哥之戰(上)
◎撰文/郭祝壽 ◎期數:236期 ◎1997.05號
1
充滿信心的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奮勇與亞瑪力人爭戰,
慈愛的長者摩西,正高舉雙手向神呼求,為他們禱告,
亞瑪力人不足為懼,因耶和華我們的神是全地的主,
祂使仇敵作祂的腳凳。
2
日復一日的繞城,就在號角聲遍響之時,
耶利哥那堅固的城牆,在不可思議的震動中瞬間傾壞,
萬軍之耶和華再次為以色列爭戰,
為祂的子民行奇妙又偉大的事。
3
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亞,狂妄地謾罵叫陣:
「以色列的神在哪裡?」
面色紅潤的少年人大衛出來迎戰,嘲笑懷疑之聲不絕於耳:
「這少年人能做什麼?」
然而大衛戰勝了歌利亞,證明他的宣告:
「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
因為戰爭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
昔日以色列的軍隊,靠著耶和華真神的領導,勝了又勝;
歷史今日仍然說話,
真神大能的臂膀今日未曾也永不縮短!
我們這基督的精兵,是否從中學習到什麼寶貴的教訓?
「聖戰集」將帶領我們走訪古道,再次思想這三件偉大戰役。
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經過荒漠的曠野,又渡過天然的阻隔──約旦河,步步近逼迦南美地,因那是神所應許給他們的產業,他們經歷千辛萬苦,也要去享有那塊流奶與蜜之地;然而,渡河之後,他們發現堅固的耶利哥城,矗立在眼前,城門又關得嚴緊,進入迦南地的通道,遭到封閉;背後約旦河水又復流,真是前進不能,後退不得,此情此景,面對困境,以色列人將如何去突破?(約書亞記第六章);有些時候,我們在信仰上的立場,不也是有這種「背水一戰」的抉擇嗎耶利哥的戰役,或許可以提供我們這方面的信息。
基本上,筆者將之歸納為兩大項,即
一、神與人聯合
二、人與人聯合
人與神聯合,又與人聯合,這是十字架救恩的理念,蓋能聯結了天(神)與地(人),如此天地間力量的匯集真是莫之能禦!
一、人與神聯合
1.領袖:得神諭
2.百姓:能順服
約書亞是當時最高領導者,他肩頭的擔子是沈重的,他或許正盤算著如何進攻,所以他靠近耶利哥,舉目觀看(書五13),責任心加上智慧,驅使他要了解情況,不論他是在省思,或默想;行動之前,明瞭整個戰局,敵我情況之差異,這是好現象。君不見許多熱心人士,情況不清楚,就貿然投入其事工,終是一事無成。
就在那時,他遇見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應該說是此元帥主動出現在他面前;我們相信,這位元帥即是天上真神的顯現,他手裏有拔出來的刀,表示與戰爭有關;神的百姓就是耶和華的軍隊(出十二41);祂不是要幫以色列人,也不是幫助敵人,而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書五13-14)。約書亞很敏感,馬上向祂俯伏下拜,要聽祂吩咐……(書五14)。
1.(1)領袖之獨處──靈交
(2)領袖之脫鞋──成聖
君子慎於獨;一個屬靈領袖,為了要明白神旨,要把帶領的工作做得合神喜悅,使全體皆蒙受福祉,他必要常常親近神,從神那兒得到膏油滋潤,話語的啟示,以提昇其靈性的飛躍,煥發更清新的生命。
約書亞此刻是他個人面對面見神的時候;這種殊榮並非每個人都可獲得的;而今他單獨覲見神,跟神談話,這種機緣,給予他一生何等大的助益。也扶助他,使他的擔子變得輕省。
神既然稱自己是耶和華軍隊的元帥,所以領導權是歸祂,約書亞樂意交出領導權,那麼這場爭戰,是神的戰爭,因此,可稱之為「聖戰」。
神要約書亞脫下鞋子,因為他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神是聖潔的神,人在神的面前,也須以聖潔敬愛的態度自處,不得放肆;我們穿鞋,一方面保護腳不受傷,一方面是不要腳被塵土所污穢;所以鞋子上容易沾滿塵土(世界的污穢),因此,到神面前,要脫鞋,表示聖潔、脫俗之意。
脫鞋另有一含義,據說在舊約時代,希伯來的社會中,奴僕是不穿鞋子的;若延用此理,則暗示著約書亞是神的僕人,他歸祂所有,他必須忠誠地服事祂。
總之,在此,神要約書亞脫俗,分別為聖,尊主為大,一輩子以忠僕身分,服膺神的領導。
想想看,只要虛心,願遵主旨,去站在真神的一邊,走在主的道路上,還怕有什麼困難嗎?!
愚意以為,在討論勝過耶利哥城的各種因素前,以上所言,不能不具備;它顯示出一個領導者素質好壞的潛能,有了它,神跟人之間的溝通才會暢然無礙,神的應許、指示及各樣靈恩,才能沛然賜下。
「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看哪,我已經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書六2-5)。
神的話出現了,而經上言,它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又云「你必點著我的燈,耶和華我的神必照明我的黑暗。」(詩十八28)。
通常我們在黑雲密佈的疑惑中,蹣跚前行時,我們會禱告主,求主帶領,賜下亮光(詩一一九130);然而,往往我們卻又犯了一個小毛病,沒有預備一顆安靜、承受聖示的心,所以,許多蒙神話語光照的機會,就失掉了。
記得小撒母耳時代的故事嗎?當時選民信仰墮落,神有話要告訴人們,奈何那代的人,從祭司至百姓,都跌落在信仰的睡夢中,沒有人預備一顆清醒、乾渴、潔淨的心,等待神的滋潤;所以,「神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三1),最後,神只好呼喚仍在童稚中的小撒母耳;看看神連續四次地呼喚童子,就知道神的心有多迫切,要把祂的話語賜下來,無奈人總是在這方面無精打采,從不預備好……
「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賽五十4、5)。
所謂宗教,是人與神的雙向溝通;人敬拜神,向神說話(禱告),也從神那兒得到照顧賜福,更要遵行神的道理(聽神的話,實踐神的話)。但是人的通病,喜歡說,不喜歡聽,不論是對人對神皆然。
還記得主耶穌講的,到殿裏去禱告的法利賽人吧(路十八10-12),他禱告,喃喃自語,儘誇獎自己……,其它的他都沒感受到,好悲哀,然而,此情景豈獨法利賽人之專利嗎?!愚擔心,若不互相提醒,你我將陷此泥沼而不自知!
因此,應常禱告,求神賜予一顆柔軟、安靜的心,又敞開心懷,讓神教導。求神開通耳朵,不要讓我們聽不見,也聽不下神的言語。
約書亞記六章一節,應該是一個插入的句子,說明當時的狀況,如果暫時撇開,我們發現約書亞向元帥下拜說:「我主有甚麼話吩咐僕人」(五14),表明在心態及各方面他都預備好了,然後,他就得到神給的得勝應許,及爭戰計畫,甚至小細節,神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所以,弟兄們,讓我們好好預備心,聆聽神話語的指示,就像當年的小撒母耳吧──「請說,僕人敬聽。」(撒上三10)。
附帶一提的,今日信徒如何去感受到神話語的指引?!我們並不期望神以超然的異象或聲音來幫助我們;因為目前已經有了完備的聖經,又有了晚雨真理的聖靈,及許多專職的聖職人員,可以來解疑惑;所以較直接的管道,大概如下幾項:讀經(提後三16-17)、禱告、被聖靈充滿(帖前五19)、聽道(帖前五20)、默想、聖靈感動……。求主幫助我們,在這麼多的管道中,更能發現我們所需要的,而走在主的道路中。
2.百姓:(1)盡本分(2)順服
「你們的一切兵丁要圍繞這城,一日圍繞一次……」(書六3-5)。
已經把得勝的應許給了以色列人,而且神親自作元帥,竟然還要「一切兵丁」去繞城表達了人該在神參與的事工上,盡自己的本分,同時,是用所有的力量,全民投入其中。
「以色列人因著信,圍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了。」(來十一30)。
聖經強調以色列人是因著「信」得勝;相信神的應許、神的大能及神的方法。神有神的方法,人也有人的方法,神不一定用人的方法,人也不一定欣賞神的方法;往往人都不用神的方法,但是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9),神的意念或方法,常是超乎我們所想的,因此我們要用信心接受,信心的高峰就是無條件絕對的順服。
保羅曾言:「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一18-25)。
嘴巴上的信心很容易,但真正用行動表現出來,卻是不簡單。通常太困難的要求,我們覺得望塵莫及;太簡單的命令,我們又鄙視它。好像舊約時亞蘭國元帥乃縵一般,當先知要他到約旦河沐浴七次時,他很生氣,他輕視它,因為這方法太簡單,簡單到他不能接受(王下五章)。所以,對於神的方法,全盤接受,無條件毫不懷疑地絕對順服,則將體驗到神大能的奇妙。
以色列百姓的信心,在繞城一事上,表現無遺。
神的指示:
一日圍繞一次,六日都這樣行。
第七日,繞七次;
祭司吹角,
隊伍安排:軍隊、祭司、約櫃、軍隊(百姓)(書六3-5)。
分析整個行進隊伍,約櫃居中。
約櫃,代表著神的同在。
過去歷史的經驗,往往用約櫃作前導,表示神在帶領他們。
這次,約櫃居中,意義一樣,表神同在;但更是他們整體的中心──帶領中心、行動中心、生命中心……不是嗎?!
他們信服於神的計畫,神是他們的生命中心;他們整軍出發,神是他們的行動中心……
通常形容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時,我們稱之為「靈魂人物」。
「約櫃」,若從第四節開始算起,到第十三節,總共出現了十次;這麼短的篇幅中,出現如此多次,愈表它的重要性:祂是我們生命的君王;我們該專注於祂。
詩云: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
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
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
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
直到祂憐憫我們(詩一二三1-2)。
神的方法很奇妙,與常理大異其趣,以一般的角度來衡量,甚至會覺得可笑;繞城的方法,在內行人審視之下,可能會嘲諷他們,但以色列民既然要照神的話去作,管你是譏笑、謾罵或狐疑,我依然我行我素、堅定不疑;所以這個方法,也是一種卑屈的操練;在整個選民的歷史記錄上,卻呈現了不朽高超的信心內涵。
人喜歡新鮮感,厭倦單調貧乏的事物。
就像以色列人每天吃嗎哪,到後來厭倦了,發怨言……(民十一6),所以,每日繞城一次,連續六日,再加上第七日的七次,天哪,每天都一樣的工作,總共十三次;若以現代人的口語,必定罵著「好無聊」。
對的,重複做同樣的工作,容易引起倦怠,容易進入低潮,甚至對信心是一大考驗。每次繞完城牆,那城依然屹立如故,一直到最後一次;我們要瞭解到,耶利哥城不是一次傾倒一點點的,它反是在最後呼喊的時刻,才轟然倒塌;所以神藉此來考驗與訓練選民的信心,不憑眼見,而且成熟的信心,是經得起忍耐、等候的;通過此關考驗,則平穩的信心備矣,神以豐盛的靈筵宴之!
因此,當我們在工作崗位上,有職業倦怠或情緒低潮時,不妨想想這故事,只要再堅持一下下,你就可達到柳暗花明的豁然境界。
雖然耶利哥的倒塌,純粹是神的大能,而非以色列人繞城後慢慢累積的力量,因為神的能力並不是建立在以色列人繞城幾次的基礎上,而是看選民的信心成熟否,順服到底否,來決定他們是否配得領受這麼大的福氣。
然而,城牆倒塌之前,選民繞城的工夫,難道是白費的嗎當然不是;表面上,每一次都沒產生效力,然而對選民來說,每次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前項的基礎上;所以,今日的我,是因有昨日的我,明日有我,因為今日的我活著,不論在我們的生命或工作上,皆是如此;因此,我們每天的生命與工作,都當活得充實,到後來,則可「厚積」我們的人生了。
一步一腳印,別忘了,我們是如此走過來的。
藉此,談談「質與量」的關係。
我們常言「重質不重量」;那表示我們有共識:重質。
假設:質好,量又多,何如?我必說,感謝主,阿們!
以色列百姓,用純淨的信心,每日繞城一次,這是質(信心)好,但量(次數)少;第七日繞七次,是質(信心)好,量(次數)多;我們將第七日所作的,與前六日各日作一比,將發現它的倍數是七倍,它表明了質好量又多的現象。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因為第七日是最高潮的階段,因此不可鬆懈,甚至要更賣力,加把勁,以竟全功。我們在工作上、信仰上,不也常遇到這種時刻嗎請記得「加把勁」,再堅持一下下,再多禱告一些時候吧!
「我因祢公義的典章一天七次讚美祢。」(詩一一九164)。
看以色列百姓們,如何開始那第七日的生活──「第七日清早,黎明的時候,他們起來……」(書六15)。
一大早就起來,進入神所祝福的工作裏頭,也表明他們的儆醒預備……
耶利哥城是他們攻擊的目標,也是困難的所在,神要他們繞城,每天去繞,一次又一次地去繞,繞來繞去,始終沒有離開那城,既然城是困難所在,也就是問題所在;所以不論怎麼繞,我們的腳步、思路,總不能脫離問題的焦點,那就是「集中或專注」;當我們面對自己的耶利哥(困難問題)時,不管是思考以尋求答案,或禱告求神開路,務必要專注精神,鍥而不捨,才可有成。
就像約書亞的同伴迦勒,最被神稱讚的,乃是他那「專一跟從」的心志(民十四24),這個心志,在他們後來繞行了曠野約四十年後,並沒有迷失,請看他集中焦點,最後得他該得的產業──希伯崙(書十四6-13)。
別忘了,放大鏡在日光之下,是把光熱集中在它的焦點,才引起灼燒的。
所以,記住了,集中精神於固定目標上,全力以赴吧!
「七個祭司要拿七個羊角走在約櫃前,……祭司也要吹角。」七個羊角:直譯是「七個禧年的角」(書六4)。
「羊角」首先出於「出十九13」,有禮儀上作用。在宗教上的意義是宣告耶和華以王的身分來臨時,對祂的子民,宣告釋放與自由;對祂的敵人,宣示審判與毀滅(利廿五8-54)。所以此處羊角的性質,該是宗教性的,它宣告禧年之意,因此它的意義應大於軍事意義,雖然有人認為角聲可產生「心理上的作用」,如帶給敵人狐疑、恐懼、猜忌、不知所措等作用;然而我們更相信它在宗教上的含義。
如果角聲所帶來的意義是宗教性的,那我們覺得今日在福音事工上,我們可能需要稍為調整腳步;因為我們投入大量心血、時間及金錢,放在事工的計畫及策略的討論上;福音策略、事工計畫都好,但若失去神的同在及引導,那又何益?!不是嗎?神是如何帶領以色列民的?紅海中開路、天降嗎哪、約旦河斷水成壘……那一項是用人的方法辦到的
「神的道在海中,神的路在大水中……」(詩七十七19)。
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放在與神的交通,及對神的敬拜上;整個耶利哥戰役的主導,都是在於神──神的啟示、神的計畫、神的帶領、神的同在、神的大能……,只要我們與神親密相交,走在祂要我們走的道路上,就必無往不利,無堅不摧。別忘了,以色列人是不費一兵一卒而使城倒塌的。他們的祭司,不過是邊走邊吹罷了!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林後二14)。
七個祭司吹七個角,除了表示神徹底的審判以外,在今日全民祭司的時代,則必要全民吹角,宣告神的禧年已臨到!
惟有人與神聯合,藉著對神的信靠,我們才能大聲呼喊,向敵人誇勝。
哈利路亞!(下期待續)
(原[青年團契]1997年05月號)
........................................................................
默想耶利哥之戰(下)
◎撰文/郭祝壽 ◎期數:237期 ◎1997.06號
1
充滿信心的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奮勇與亞瑪利人爭戰,
慈愛的長著摩西,正高舉雙手向神呼求,為他們禱告,
亞瑪力人不足為懼,因耶和華我們的神是全地的主
祂使仇敵作祂的腳凳。
2
日復一日的繞城,就在號角聲遍響之時,
耶利哥那堅固的城牆,在不可思議的震動中舜間傾壞,
萬軍之耶和華再次為以色列爭戰,
為祂的子民行奇妙又偉大的事。
3
非利士人的巨人歌利亞,狂妄地謾罵叫陣:
「以色列的神在哪裡?」
面色紅潤的以色列人大衛出來迎戰,嘲笑懷疑之聲不絕於耳:
「這少年人能做什麼?」
然而大衛戰勝了歌利亞,證明他的宣告:
「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
因為戰真爭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
昔日以色列的軍隊,靠著耶和華真神的領導,勝了又勝;
歷史今日仍然說話,
真神大能的臂膀今日未曾也永不縮短!
我們這基督的精兵,是否從中學習到什麼寶貴的教訓?
「聖戰集」將帶領我們走訪古道,再次思想這三件偉大戰役。
以色列百姓,走過曠野,渡過湍急的約但河水,準備征服整個迦南,承受產業;誰知過河之後,隨即面臨了另一個阻礙,也是前進之路的一大難題,那就是耶利哥城擋在前面,而且城門關得嚴緊,無人出入,也沒法出入,這個現象,呈現的意義是「此路不通」,面對此進退不得的困境,以色列人將如何去突破,是本文要探討的主題。
上次我們提到了這場爭戰,其實是靠神的能力,而獲得勝利的,因此,我們在上篇「神與人聯合」為旨,來說明它的重要性。
在本篇,我們將以「人與人聯合」為探討重點,試看是否於實際教會生活中,給予更多的助益。
二、人與人聯合
「以色列人因著信,圍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了。」(來十一30)。
我們別忘記一個基本的關鍵,那就是以色列人是因著信,而贏得這場戰爭的。
1.信心的一致
當日見到耶和華軍隊元帥的,是約書亞;聽到神指示如何進攻的,也是約書亞;其他的祭司、百姓皆沒有這特殊的經驗,然而,當約書亞轉達了神的命令時,全體竟毫無異議;若不是約書亞本身的信心,鼓舞著百姓,必然是他們早就委身於神,把自己全然交託在神手中。
整卷約書亞記,給我們一種感覺,就是爭戰、得勝,前途充滿希望與光明,然而它的內在因素,卻是無畏的信心,同時,這種信心不單在領導者身上出現,也在全體的身上出現;具備此潛在力量,當更能順服神的帶領,表現出一致的行動。
2.全民參與──一切兵丁
神既已應許要賜他們得勝,卻還要一切兵丁都投入這場戰爭,似乎在教訓我們,凡事雖有神可倚靠,但人猶須盡本分,且盡最大的心力,去投入那個事工。
若由繞城隊伍的組合來看,大概是軍隊、祭司、約櫃、後隊、百姓;那幾乎是全民參與的戰爭了。其實我們今天打屬靈的戰,豈不更是如此嗎?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整體的觀念,凡事以整體的發展去估量一種行動,或一件事工;因為教會原本就是一個屬靈生命的共同體,它就是耶穌的身體。
如果大家都有一體的觀念,相信很多的事工,結果必大大不同的;試看今日許多的工作,集中在傳道人、長執、負責人及少數幹部的身上,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唱獨角戲,苦苦支撐……(不棄甲曳兵就不錯了!)
以利亞先知在靈性最低潮時,有一種感覺──孤單;神又怎樣去安慰那軟弱的僕人呢?神告訴他,他並不孤單,因神為自己保留了七千人(王上十九18)。
所以,我們該善用神給我們的條件,在主裡我們並不孤單,相反地,我們有許多許多的同伴。
按著隊伍的行進,他們人數雖多,而且身分、職務各不同,卻井然有序,不是一般的烏合之眾;使我們聯想到兩個重點:「秩序」和「組織」。
先談「秩序」問題:
整個繞城的隊伍,它有一定安排的順序,而且在安靜中行進,並不混亂。可記得耶穌那個五餅二魚的神蹟嗎?當主耶穌要行神蹟之前,先要他們一幫一幫的,坐在青草地上,結果有一百一排的,也有五十一排的(很整齊、有規律、有秩序),然後主才祝福擘餅,眾人吃飽……(可六37-44),這件事就是教導我們,若欲得到神更多的恩典,就必要凡事規規矩矩的按著秩序行(林前十四40)。一個混亂的團體,不可能得到神的賜福的。
再淺談「組織」:
在此,我們只就以色列百姓隊伍的安排,想到組織架構的雛形。一個成熟的團體,它必逐漸進入有嚴謹的組織架構中;就像所羅門的王朝,當它的國家在富裕強盛的階段,它的整個行政體系,是非常嚴密的;它有最智慧的領導者,有優秀的官長(幹部),包括內閣、宗教、軍事等,及十二行政區的官吏,和富足喜樂的老百姓(王上四章)。
教會,是主耶穌的身體,也是全體信徒的集合體,所以它本身也具備屬靈組織的架構;我們在進攻耶利哥城的隊伍上,必要看到一點值得學習的地方,那就是彼此的搭配;因為這個戰爭是整體的,而非個人的,因此,學習尊重別人,與別人搭配,而向前邁進,將是我們當前的主題。
我們在本故事中,發現他們全體的態度是對於領導者:順服;對於彼此間:搭配。
在整個人際關係,不論它是上下或左右的關係,都是非常美好的(林前十二24-25);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同心(腓二3-13),以弗所書第四章,即是教導我們如何去欣賞與接納別人,如何在神的愛與道理中,去學習成長,與所蒙的恩相稱(弗四1-3,11-16)。所羅門在建殿的時候,豈不也是「鎚子、斧子和別樣鐵器的響聲都沒有聽見」嗎?(王上六7)。那是配合得天衣無縫,在和諧中建造的。
3.動靜之間
整個繞城的行動,有兩大特色:
動中有靜──繞城中,不可呼喊
靜中有動──安靜中,卻吹羊角
真是奇妙,偌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繞城(動態),卻保持不呼喊,不出聲,不說話的安靜(靜態)。然而安靜的行走中,祭司又邊走邊吹羊角,誠然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不可呼喊,不可出聲,連一句話也不可出你們的口,等到我吩咐你們呼喊的日子,那時才可以呼喊。」(書六10)。
當然約書亞下達這個命令,自有他的道理;筆者以為,這是他由過去慘痛的經歷,所得到教訓。記得摩西領導的時代,曾遣十二探子窺探迦南,那時約書亞及迦勒皆為探子,由於其他十個沒有信心的探子,所傳遞令人洩氣的訊息,影響到全體會眾之恐慌,以致發怨言得罪神,使得他們又在曠野多熬煉約四十年(民十四章);這種經驗是痛苦的,烙下難以抹滅的傷痕,約書亞必然不要再重蹈覆轍了;相信他也領悟到,不信的惡心所帶出的惡言惡語,對百姓單純的心志,造成的破壞力,是難以撫慰的。
在整體的選民中,信心好壞自是良莠不齊的,約書亞乾脆防範於未然,大家一概不准講話,免得造成不能挽回的局面!
想想看,以色列史,每遇關鍵時刻,那些沒有信心的言辭,總是大批出籠,然後造成全體崩潰:
*紅海前的怨言(出十四11-12)
*在汛的曠野發言(出十六章)
*在利非訂為水而爭鬧(出十七章)
*可拉黨事件(民十六章)
猶太人有句諺言,相當有趣:
「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人,他是一個笨蛋。」
過去的經驗,不論它是成敗得失,有智慧的人,會將它謹記在心,轉化成生命中的質素,而得到力量。可惜的是往往人們不斷地研讀歷史,卻不斷地忘記歷史的教訓。讓我們都由「歷史的經驗」裡,塑造出更具智慧的色彩吧!
繞城,雖是安靜,可是它不是死寂;相反地,在這行動中,敵我雙方所呈現的立場,更清晰的顯現出來,耶利哥城是被攻的一邊,以色列人是進攻的一邊;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選民繞城的行動,又是神所指示,所以在在都表顯出,是神在主導,是選民站在主動的立場;因此,雖然是在安靜中,可是它的精神,卻是活潑的、旺盛的、前進的,安靜中蘊含著一股無形的強烈鬥志。
孫子兵法云:「勝者之戰人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軍形篇)(註1)。
就像積滿了水的水壩,外表看,一切都很安靜,可是因為它貯滿了水,非常的豐厚,其實在內裡它蘊藏著無窮的不可知力量;當洩洪時,你就會發現到,它的力量是那麼波瀾壯闊,氣象萬千……
「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三1)。
信徒的靈修,教會的聖工,皆有其靜止的一面,不過這種外表的靜止,是否都是停頓的現象呢那也不盡然。就如馬大和馬利亞二姊妹的例子一樣,一個安靜聽道(靜態),一個忙碌服事(動態)(路十38-42),但結果是主耶穌稱讚了馬利亞。
聖經言「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又言「你們竟自不肯」;好像這是人的通病,心靜不下來,所以,我們常常沒有「得力」。
俗云:「心如止水。」表示一個人很內斂、很沈穩,那代表他內心有一股很大的力量。如果我們的心,安靜不下來,那意味著內在靈修尚待加強;如果我們以為一連串忙碌的工作,才代表卓然有成,請再思想馬大的例子。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妹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路十40)。
事奉,本來是很喜樂、很甘甜的,可是馬大卻喜樂不起來,反而發怨言,向主控訴她妹妹;為什麼?因為忙亂,忙亂就是「動中沒有靜」,她已經在事奉的「動態中」失去了平衡,所以她會發怨言。
既然凡事都有定期,那麼,也可說,靜有時,動有時。今天,我們並不認為對事物及周遭環境的態度該一成不變。當外在環境變化很大時,往往我們也該為了需要,而有種種的應變措施,這才是對的;而這些變化,我們都可歸納為「動態」。
今日世界,局勢的變化、社會的變遷很大,也很快速;教會就如一葉扁舟,在浩瀚的大海中,遭受無情風浪的打擊,如何「穩住」船身,破驚濤駭浪,怒海餘生,將是我輩信徒,現階段該嚴肅省思的大課題。
我們常講「以不變應萬變」這句話。
言之有理;我們不該為變化而變化。而是為需要、為發展、為生存而變化。
如果外在環境變化很慢、很少(甚至沒什麼變化時),這句話確是至理。然而,若是面臨新時代來臨,各方面變化大幅度地改觀時,更好的反應,該是隨之而引起的變通之道。
好像一艘船,在大海中遇見暴風雨,它是該「靜止」,讓它隨遇而安嗎如果這樣,它必難逃沈沒的惡運!所以,那種動盪不安的環境中,它唯一要作的,就是追求動態中的平衡,它本身必須不斷地「動」,在百丈洪濤中奮鬥,而且於冷靜中穩住,使船平衡,然後繼續前進。
因此,教會在主再臨前的世海中,鼓浪前進;天有不測風雲,我們但求主耶穌,賜我們智慧,在遇見新的挑戰時,都能隨機應變,拓展新局面,也讓我們在一連串忙碌的事工中,並沒有因「忙」而「亂」了自己;反而持守一顆安靜的心,穩住自己。記得嗎?機車大賽中,選手們的速度都很快速,當轉彎時(狀況改變),他們有什麼變化?車子傾斜,人的身體也傾斜,它就是動態中的平衡(但若失去平衡就摔出去了);有時候,變化,才能生存下來。至於動靜之間,要如何拿捏得準,那就要靠經驗、冷靜、智慧各種因素的結合了。
整個耶利哥的戰役,讓我們看透了,原來,問題不是在城本身,而是在人的心中。
當我們面對著耶利哥的困難時,我們作何感想?當我們得到神的指示時,我們又有什麼反應?所以,真正耶利哥城的「無形障礙」,是在我們個人心中;「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十六32)。
神指示以色列人,以如此方法攻城,目的是要攻破以色列百姓心中那道無形的阻礙;因為耶利哥城的倒塌,並非百姓繞一圈,就塌一點,而是十三圈繞完,角聲拖長,大聲呼喊,才轟然塌陷的;也讓我們瞭解到,神的能力,不是倚靠百姓繞城而慢慢累積的;神早就應許要給他們得勝的。
所以,繞城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考驗百姓是否能無條件徹底的順服;繞來繞去,乍看之下,很沒意義,浪費時間,其實那是神對我們深沈功課的操練。
保羅曾說:「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三12)。
在現實的生活中,雖然我們有主耶穌的許多應許與同在,我們卻也不斷地遭遇類似耶利哥城的困擾;除了外在問題存在的意義(它確是影響我們前進),內在存著的因素,我們必須去面對它,是否主耶穌即是藉這些來訓練、琢磨與雕塑我們呢?別忘了,達到「耶穌得著我的」標準!除非我們被訓練得對神完全順服,我們才有可能,大大彰顯神的榮耀。
「於是百姓呼喊,祭司也吹角。百姓聽見角聲,便大聲呼喊,城牆就塌陷,百姓便上去進城,各人往前直上,將城奪取。」(書六20)。
繞完城,祭司吹角,百姓大聲呼嘁,整個戰役進入最高潮,剎那間,城牆塌陷,奇妙啊奇妙!當人與人聯合,達完全和諧的狀態,神與人的聯合,也暢然無礙時,人們就可體會到真神那無窮能力的作為。
「你聽見角聲,眾百姓要大聲呼喊,城牆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往前直上。」(書六5)。
不論是表示對神的信靠,或是對神的讚美,它都產生了極大的功效。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約二十29)。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
要因祂大能的作為讚美祂,按著祂極美的大德讚美祂!(詩一五○1-2)。
「各人都要往前直上」;攻城雖是整體的行動,但在某些節骨眼上,每個人都需付出他自己那分力量;在此交待,各人都要往前;但願我們每個人,在教會整體的事工中,我們都盡自己那分力量,勇敢往前直上!
在神人完美合作及以色列人心連心的合一中,大聲呼喊,奇妙的果效出現,城倒塌了,他們取了城;然而這還不是真正勝利的境界,真正的勝利,必須是完全的,對神的吩咐也是徹底的遵行;現在看他們取了城以後,如何處理善後:
約書亞「信實」地保存了喇合一家(17節)。
「至於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當滅的物……(18節)
惟有金子、銀子和銅鐵的器皿,都要歸耶和華為聖。」(19節)
能夠在勝利的喜悅中,完全聽從神的吩咐,且把一切榮耀歸於神,才是真正勝利。
非常遺憾,眾人裡有亞干一人,違背神的吩咐,貪愛某些財物,使這次的勝利造成瑕疵,就像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般,一點愚昧,敗壞了尊榮(傳十1)。
所以真正的勝利,是完全的順服,而這種順服,包括著外在行為及內在的心思!
真正的勝利,不單是勝利前,對神謙卑的信靠,更是在勝利後,有感恩的心,榮耀祂;祈主憐憫我們的軟弱,不要去貪圖不屬於我們的東西,也不要奪取了神的榮耀!
註1
決:開啟也。
積水:多水之聚。
八尺曰仞;水注川曰谿。
千仞之谿者,水由千仞之上,而不注於平川也。
故決積水於竹仞之谿,其形險惡峻急,莫之能禦。
「今日有兵焉,其氣盛,其容整,其心堅,其力足,其技精,其數眾,靜如山岳,動如風雨,其於戰也,浩浩乎若決積水於千仞之上,而下注也。當之者披靡,遇之者隕越,一瀉千里,莫敢為敵。斯道也,何道也?曰:此無他,是所謂形勝也。故曰勝者之戰,其形若決積水於竹仞之谿也。」(摘錄自李天豪將軍所著之孫子兵法評註)。
(原[青年團契]1997年06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