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真耶穌教會與傳播媒體(蔡又晴)

http://www.facebook.com/bookmarks/groups#!/notes/%E8%94%A1%E5%8F%88%E6%99%B4/%E7%9C%9F%E8%80%B6%E7%A9%8C%E6%95%99%E6%9C%83%E8%88%87%E5%82%B3%E6%92%AD%E5%AA%92%E9%AB%94/10151426007839218

一、前言

傳播媒體依照傳播的方式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傳媒是指面對面的傳遞訊息,用人類最基本的表情,動作,來做交流的媒介,以口傳與身體語言為主。

第二類傳媒,指繪畫、文字印刷、攝影,信息的發出者開始使用傳播設備,接受者只要靠感官就能接受訊息。

第三類傳播,無論是信息的發出或者是接受,都必須借助傳播設備,例如電話、唱片、電影、廣播與電視等等。

第四類傳播,是在電腦網絡逐漸普及所產生的新傳播模式,電腦網路可以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媒體方式。

傳播的對象則可以區分為對教會內的成員以及對教會外的民眾兩類:

會內成員

對會內成員的訊息傳播,主要功能為會內訊息的流通(傳遞最新訊息)、會內問題的溝通(不同地域與不同階層以及文化間的交通)、教會教義議題的深入研究與教育、強化教會與神的形象(使信眾了解教會的方向與形塑整體教會與信徒的形象)等功能。

會外民眾

針對會外民眾的訊息傳播,則是有宣教功能(宣傳福音)、形塑教會形象(真耶穌教會與其他教會有什麼不同?)、與其他教派交流(真耶穌教會過去在做什麼?現在正在做什麼?未來會往哪裡走?)、與社會大眾溝通(真耶穌教會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例如說醫療宣道、生命教育等)。

二、本會傳播媒體發展階段

第一類與第二類:

真耶穌教會很早就已經進入了第二類的傳播模式,包含本會早期工人魏保羅,本身就是印刷業者,當時印製了《聖靈報》,《萬國更正教報》,還有他自己的日記《真聖靈見證書》,的確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不過需要特別強調,本會在宣傳上的得利,與其說是傳播媒體的宣傳,不如說是傳播的主題相對簡單、強勢、獨特,在傳播上以打倒一切基督教教派為主,主題非常明確。「真耶穌教會才是唯一得救真教會」,這樣的口號不要說在一百年前的中國,就算到了現代,也沒有幾間教會敢用這樣的口號當宣傳主題,也因此市場區隔非常明顯,加上神蹟奇事顯著,都是宣傳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文宣部分,真教會很早就知道分眾的需要,因此陸續出版了包含《青年團契》、《宗教教育》等不同的刊物,這些刊物分眾明確,無形建立本會推動各樣事工的研討與整理中心,因為每種雜誌都需要專屬的編輯與作者群,藉此培養信徒在教會中的專長。可惜的是,或許是紙版媒體的沒落,也可能是教會中無法承擔如此分眾的編輯業務,目前台灣本會雜誌已經匯集成一本《聖靈月刊》,議題上也相對集中單純,無法呈現各種事工的分眾化。台灣本會的紙媒已經變成單純通訊或是新聞的媒介,不再呈現分區事工上專精的能力。我們簡單整理本會不同階段的刊物如下:

早期


《聖靈報》:見證與福音道理辯證

中期


《聖靈報》:見證與福音道理辯證
《青年團契》:研經和見證,深度思考為輔
《宗教教育》:宗教教育為主
《靈糧集》:講道集
《真理研究》:(不定期僅對內部發行)對教義或道理提供篇幅進行比較和論辯的刊物
《獻堂紀念冊》:各地教會特別週年慶時發行

近期


《聖靈月刊》:綜合性質
《北區會訊》:北區教會訊息
《聯總會訊》:各國教會訊息介紹
《真光通訊》:真道、方舟訊息、播送電視節目廣播訊息
《獻堂紀念冊》:各地教會特別週年慶時發行,不含專著

比較起來,我們可以發現到,近期本會的對外傳播與對內交流的文宣作品,內容多元性和刊物的種類皆大幅地降低,其實這對教會發展來說相對是不利的,原因如下:


對內傳播部份

  1. 教會規模擴大,溝通的頻率就要更大:本會在這一百年來的發展,不斷地向世界各國推展,族群和階層的豐富性也不斷增加,也就是信眾的歧異性不斷擴大。當歧異性越大則越需要溝通,不然勢必很難達到和諧相處,例如,台灣教會中的原住民和漢人信徒彼此的了解其實仍然有限,這都需要藉媒體之助達成更多的溝通效果。
  2. 缺乏專業與分眾刊物:對於一個宗教團體或教派而言,教義的研究日益深化與處理議題越來越廣泛是不可迴避的客觀事實,如果教義沒有更加精深的研究,論述上即缺乏深度,有鑑於本會目前信徒素質不斷提高的當下,亟需對教義與各種社會議題提出討論和研究,因此本會需要更多的分眾專題刊物。例如,專門研究與教育神學生的最高教育機關神學院與神學研究所,即應該有專屬的刊物,藉此累積研究成果,也讓信眾有機會接觸更深入的神學論述。神學或社會議題的討論,主要還是需要文字的呈現比較能夠聚焦,也讓彼此的討論有一個交流的園地。另外,又如原住民佔台灣教會就會將近三分之一信徒數的比例,但也沒有其專屬的刊物呈現他們的信仰處境,這需要反省補強。
  3. 訊息透明度降低本會的核心論述主軸是獨一得救真教會,在一個講究多元與快速變化的世代中,強調獨一跟不變是相對困難的,也因此隨著教會新世代的出現,對於這些年輕世代來說,要接受獨一得救之道與本會其他許多獨特教義(獨一神觀、洗腳禮等)將相對困難。因此,讓一般信徒能充分獲取本會對這些教義的討論就更為重要,因為這些議題只有在本會內方有討論,他們如果要到社會主流的基督教派中尋找這些訊息會則非常困難,如果沒有充分的了解和教育,他們對於教會和教義的認同即會降低。不過,本會或許是擔憂信徒誤入歧途,因此對本會早期刊物與創辦人的著作都是採取較為封閉的保管方式,一般信徒無法接觸。另外,對於一些教義議題的討論,過去還能從《真理研究》或是部份刊物中了解本會中不同角度的討論,現在卻除了少部分聖職人員之外,平信徒完全沒有任何管道能夠接觸了解,這對於一個教會的成長是不利的,因為每一個信徒都會隨著心智年齡的成熟,希望對教義與聖經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唯有信徒普遍對信仰內涵有更多的理解,教會才能更加成長,反之,訊息不透明下最容易出現諸如謠言、猜忌和揣測等產物。

對外傳播部份

  1. 刊物的多元性,反映本會論述與關心面向的豐富性:本會在教會數以及人數上的擴大,也應該增加我們和外界接觸的機會,相對應的刊物也需要增加,藉此傳達我方的觀點。反之,如果相對地萎縮,可能就是我方言論與觀點在限縮。本會專著雖然有所增加,不過屬於神學性質與教義辯正居多,一般傳播還是要以一般民眾能夠吸收的程度為主,不然無法增加接觸面。
  2. 議題的多元性與專業性,還沒有在本會的刊物中清楚呈現:考察本會過去的報章雜誌,可以發現論述的重點由過去神啟式的獨一特性,還有豐富的神蹟奇事為主。目前論述的內容雖仍強調獨一,但已經開始採用其他教派較為了解的詞彙和表達方式,行文也更為客觀。例如著作中開始出現大量的神學專有名詞,另外也以基金會的方式出版專著,打入其他基督教派市場。不過在議題的多元性上面,依然十分有限,仍然集中在教義研究與釋經比較兩範圍,對於政治、社會與文化等議題的討論依舊缺乏,因此有必要鼓勵本會有學術研究恩賜者與聖職人員多加撰述。

第三類與第四類傳播:

本會目前第三類與第四類的傳播,有網路電視(主要是每周一次的講道錄影),還有網路廣播(漢語、原住民語、閩南語),內容包含見證人物訪問與福音介紹,在這兩樣的事工上都已經可以看到一定的效果。我們在此提供進一步的建議(由於第三類與第四類傳播往往難以區分對內或對外傳播範疇,因此不做詳細區分):

  1. 媒體分眾化:影音媒體的特性與文字圖像有很大的不同,牽涉到更多感官上的需要。舉例而言,音樂在不同年齡與族群上有很大的差異性,適合幼兒的歌曲一定是旋律簡單,歌詞單純,而青少年所喜好的音樂往往是熱烈的情緒與豐富的肢體動作,及至成年人,曲風又轉為為穩重合諧,對於老年人,發音與動作上趨向保守,歌曲可能是偏向復古與成熟風格。目前許多基督教教會已經將聚會模式改為分眾聚會,也就是說同樣一天的禮拜當中,按照時間分別舉行青年聚會,成人聚會,長青聚會等不同場次,主要目的在使主講者可以談貼近特定年齡層信徒的主題,另外也挑選適合這個年齡層的詩歌。這個原理放在傳播媒體也是一體適用。本會目前的節目製作分眾不夠明確,大都集中在成人(35-55歲)的範圍,年輕人或老年人適用的傳播訊息基本上缺乏,或者說缺乏整體性的製作,我們建議可以更有彈性的運用基層年輕信徒的創作力和製作能力。
  2. 議題要多元:由於第三類與第四類傳播進入了影音的範疇,因此對於呈現個別人物的情緒還有場景的設計,都可以突破文字圖面的限制,讓人有更加深入實境的體驗,因此可以多方嘗試各樣社會議題。例如,原鄉人口的流失,這個議題所牽涉的人和場景在本會當中極為普遍,許多信徒本身就面對過這樣的狀況,無論是談論或是畫面呈現,皆能達到深刻生動的效果。這些影片由於在網路上可以不受時空限制的播散,反而更能讓不同領域的人了解本會,也更能認同本會關懷社會的作為。
  3. 培養專業人才:真耶穌教會基層已經有許多影音媒體相關的學生畢業進入業界,同時還不斷有更多新學生加入相關科系,可惜這些人才長期沒有被妥善對待與運用。教會時常用一種效率式的眼光審視這些年輕人所拍出來的作品,其實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不可能期待這些年輕人在缺乏資金設備又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驟然製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影音作品,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支持方有可能產出好成果。我們建議先設立人才庫,並且給予更大的摸索空間,假以時日必定會有理想的表現。
  4. 培養聖職人員,善用周遭情景製作影音內容:在2009年小林村遭到土石滅村,民生教會深陷災區當中斷水斷糧,當時總會不惜巨資租用直升機飛入災區搶救信徒。這種場景相當難得,只要善用營救時的隨身錄影或是照片,就會是一篇很好發揮的影音劇本。因此建立教會整體的影音敏銳度,從而累積足夠的故事才能有真實的感人劇本。
  5. 整合既有資源:真耶穌教會各國各地教會都已經陸續推出影音作品,甚至許多信徒也有相關作品,總會可以扮演整合的角色讓這些影音作品藉由教會的推廣,讓教內或教外人士同樣有機會可以收看。以下網路連結資訊可供參考::
北區大專聯契合推組歷年影音作品
https://docs.google.com/folder/d/0B8yN-Ti9dDvAZWQwZWRlNzQtOGUyZi00Y2NjLThmZWYtNmU5OGFjNzYzYTA1/edit

真耶穌教會松山教會 伯特利事奉樂團團
http://www.youtube.com/user/tsaiyuching

教會的福音網站可以怎麼做
http://blog.13h.tw/2008/04/1.html

馬祖福音特攻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FVmVhrsiss

真耶穌教會 生命之光
http://cg.tjccn.com/#

信徒個別錄製作品 福音歌曲:

最好的朋友(心情不好嗎?聽聽這個吧^^)
張敏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aEUNLOrHQ


三、總結

對內方面

傳播媒體的硬體部分其實是次要的問題,最主要還是在於觀念溝通以及資源整合。傳播首先就需要多元的資訊,廣泛收集並且收納多元看法是有必要的。本會的多元性正持續增加當中,意圖完全掌握媒體的主導權是不切實際的,只有不斷的將教會內的多元性介紹給信徒,教會的包容性才會越來越增加,否則隨著海外信徒的增加,不同國家間的真耶穌教會很可能因為傳播資訊的落差而產生隔閡。

對外方面

我們需要有明確的主軸作為傳播的核心論述,例如,我們是否依然強調「獨一得救」的軸心思想,並且以攻擊性的陳述作為輔助,還是要改以其他溫和的方式來宣揚真理?本會過去以侵略性的態度對外宣道,但是現在已有明顯的改變,作法轉趨溫和,這兩種態度產生矛盾印象,如不調和連貫即降低傳播的效果,也將造成對外宣教的困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