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以利亞系列4)祈雨

◎撰文/郭祝壽 ◎期數:298期 ◎2002.07號
引:王上十八41-46

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亞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甚麼。」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裏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耶和華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

響聲


雖早有神的應許(十八1),以及除掉巴力先知的義舉,讓以利亞足以聽到「多雨的響聲」(十八41),然而他卻仍要迫切祈禱,以親迎那沛然而降的大雨。

今日,我們欲求豐盛靈恩,既建基於主的應許(約十10),又在於除掉心中的偶像(巴力),及周遭的污穢;如此,乃能潔淨地預備承受神恩。

先有拆毀,才有建立。

再加上渴慕之心,必得神悅。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

「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

「你以黑雲遮蔽自己,以致禱告不得透入。」(哀三40、44)

以利亞那種禱告的態度,即在教導我們,如何可領受到神的恩雨,及莫大的能力。

喫喝


若以身分而言,亞哈是君王,以利亞是先知。

請問,對國家言,誰的責任較重?當然是君王,因他是一國之尊,本該秉著仁民愛物之心懷,悲憫同胞深受久旱之疾苦,而切切謀思解除之道,或企求真神赦免其過;然而,飢荒早期,他猶為騾馬尋求青草,現今又專注於自己的喫喝。悲呼!屬肉之人莫此為過!

《傳道書》曾言: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傳十16)

一國如是,一家如是!

亞哈,像不像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童呢?

正因他缺乏民胞物與之成熟胸襟,所以,他也無法以悲憫之情,屈膝在神面前,祈求靈恩……

如此領導者,誠乃國家之大不幸!

登頂


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爭戰了一整天,那是勇氣、精神、體力、心力、靈力之交戰;雖得勝,想必也累了。

然而,他叫亞哈去喫喝,自己卻上迦密山頂,在那兒屈身禱告,展開另一階段的奮鬥。

如果之前與假先知的「鬥法」,是為了打敗信仰上的敵人,他能夠堅持,勝利在望,榮歸於神;他能忍耐、執著,是我們可以理解的。

可是,現在勝利已得,巴力的假先知盡誅,自己也該休息了;他卻馬上投入了更艱辛的工作,而且是為了那被久旱荼毒的大眾!

以傳道人立場來看以利亞此時的舉動,倍覺他形像的高大,而且在他剛健嚴肅的相貌下,竟能潛藏著柔軟細膩的愛心。我心自慚!

誰說,禱告是最輕鬆的?

反之,它是信仰功課中,一門頂難的課程!

君不見,古聖徒,若在本課程修得好的人,莫不皆為信仰的翹楚!摩西,約書亞,但以理……皆是!

那些疏懶禱告的人,豈不都乏善可陳嗎?

如果禱告是那麼容易的話,為什麼,我們每天會花那麼少的時間禱告?!

主耶穌本身,即是祈禱的最佳範例了!

看祂!為了挑選十二門徒,竟禱告整夜(路六12)。

被抓之前,於客西馬尼園,禱告得極其傷痛,汗滴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二十二43-44)。

由此,我們得知,禱告是最耗心力的屬靈工作,它是吾人心靈、意志、體力的搭配,就如屬靈摔跤般(創三十二章);它聯結了天與地之斷層,也貫穿了神與人之樊籬,結果是超然,是永恆,是奇妙。

禱告,講求的是「心清」,是沒有雜念;可是我們的心脆弱得很,我們很難心如止水,水波不與;一點兒外面的嘈雜,就干擾得我們心思不寧,或神魂顛倒。因此,欲求內心之平靜,倒不如先尋求一安靜的環境,藉外在的謐靜,使自己的心沉澱下來,再作進一步靈修養氣的功夫吧!

昔日中國的諸葛孔明出山前,豈不隱居於臥龍崗;而「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豈不是他歌頌的主題,與一生的寫照嗎?說穿了,乃一個「靜」字了得!

就聖經中「上山」的故事,略提一二作為參考:

1.摩西上山(出十九16-25,二十四12-18 ,三十四1-9、29-35;申九1-11、18 -19、25,十1-5、10):

 不論摩西上西乃山幾次,其內容不外是領受誡命,代禱求赦,與神見面。在肅穆莊嚴的神的聖山上,覲見威嚴的神;摩西以禁食刻己的敬虔,與神獨處。

 山巔,天籟,不食人間煙火,清心寡慾,心靈與神靈交會,迸射屬靈火花;難怪啟示不斷,甚至面皮發光也不自覺!

2.耶穌上山(路六12-13,九28-36)
  選召使徒:整夜禱告
  改變像貌:天國縮影

3.以西結先知(結四十1-4)

「1.耶和華的靈降在我身上,祂把我帶到以色列地。2.在神的異象中帶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特為要指示你;……你都要告訴以色列家。」

摩西和主耶穌,皆是登上真正的山,在那種外在環境充滿寧靜的時刻,使內心毫無旁騖,作禱告,與神相交的工作,當更能有美好的果效!

然而,今日處繁華世界的我們,何能常遠離市囂而登山去呢?那常不可得的;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或者說要能超越),去追求登上內心無形之山頂。

耶穌說過「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太六6)。將世界,及屬世界的一切雜念,摒除在屋外,讓自己的心門緊閉,使自己與天上的父神,作最親密的交通,而不受任何的干擾。

《雅歌》的美妙,非常高雅飄逸的形容,新娘與新郎之間卿卿我我那甜美的境界。請看──歌七11-13:

「10.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

11.我的良人,來罷,你我可以往田間去,你我可以在村莊住宿。

12.我們早晨起來往葡萄園去看看葡萄發芽開花沒有,石榴放蕊沒有,我在那裏要將我的愛情給你。

13.風茄放香,在我們的門內,有各樣新陳佳美的果子。我的良人,這都是我為你存留的。」

怎麼樣,是不是很美?門外的世界,被摒棄在外,門裏只有與良人的愛情,甜蜜與喜樂。這就是我們奮力追求的目標吧!

以西結先知,被神的靈降臨,在異象中被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可見,他並非去攀登一座屬世的山,而是上到屬靈的山。他被神的靈充滿,見到異象,飛昇到山上,在那兒得到啟示,預備傳揚神的信息。

筆者曾玩賞一把茶壺,壺底鈐一方印「閉門便是深山」乍看之下,感動良久。中國的文人雅士,講究養氣與心境;關起門來,管他外面是什麼樣的紛擾世界,我自求內心的安靜,恁地逍遨!

聽過「大隱隱朝市」這話吧!真地是超脫物外……

屈身


「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王上十八42)

屈身當然是禱告,觀其姿態,當是謙卑、祈求、迫切,專注之意。若禱告時,身處安靜(外在環境),心又專注(內在狀態),二者配合,立見其功!

觀海


43.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什麼。」

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裏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王上十八43-44)

禱告,是一種爭戰、考驗,也是奮鬥。對我們的信心、忍耐,有時也是種測試。不憑眼見的信心,是真實的信心(林後五7)。

經得起考驗,永不放棄,不變質的信心,是能忍耐的信心。

在以利亞的禱告過程中,他叫僕人向海觀看。雖然,他是信心的禱告、是不憑眼見的禱告;但信心的禱告難道不該關心我們所求事情的演變嗎?這就是以利亞不斷吩咐僕人去查看的原因了。

我認為,當我們以交託的態度,信靠主,把我們的問題呈到主面前的時候,我們更該注意事情有何變化,這將更能引導我們,配合神的行動。

就如摩西和以色列人,在利非訂與亞瑪力人爭戰般(出十七8-16)。

當摩西以信心之杖,在山頂為百姓代禱時,他的眼睛一直注視著山下爭戰的約書亞的狀況;他瞭解,山下的勝敗,與他的手之舉起或下垂,有絕對的關係。所以,後來他們修正了一點方式,就是讓摩西坐下,亞倫、戶珥則各扶住他一邊的手,如此穩住,直到日落得勝。

甚至,當初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來到紅海邊,後面有法老的追兵;那時候,真是進退兩難,大家懼怕,不知所措,惟獨摩西對神有信心,他還安撫大家

「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十四13)

信心,就是不懷疑神的慈愛、能力……

讓我們都用信心,「注視」神的作為,「等候」神的作為吧!

所以,我們禱告時,更該注意,天父如何在帶領我們,一步一步打開僵局。

事情還未出現轉機之前,不要猶豫,懷疑或放棄;信心乃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眼見。

因此,以利亞的僕人,每次看完後跟他說「沒有甚麼」,這種回答,對信心軟弱的人而言,的確是很大的影響;然而對以利亞說來,並沒有構成不信的威脅。

這種情形,直到第七次才改觀;可見,信心真的要經過考驗,考驗後的信心,才愈顯其比精金更寶貴。

乃縵元帥的大痲瘋,欲得醫治,豈不也要在約但河中沐浴七次呢?!(王下五8-14)其實,次數只是對他信心和謙卑這種完全順服態度的考驗罷了!

記住:

「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一6-7)

一小片雲


這雖只是如人手那般大的「一小片雲」,可是霎時間,它就風雲黑暗,降下大雨。

以利亞聽到有雲出現,他就知道大雨快降下了。所以,他要通知亞哈套車,免得被雨阻擋。

從小雲至大雨,這變化,其實以神能而言,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小與大」往往是我們人類主觀意識,去判定它們之間的差異;而人們的天性,卻又常看大不看小;瞧不起小東西、小數量,小人物(卑微的人)……

甚至這種世俗的價值觀,及衡量的標準,存在教會中影響著基督徒了!

看巴別塔的意識形態,豈不是要塔頂通天嗎(創十一章)?還有末日的宗教的大巴比倫(啟十七4);及經濟的巴比倫大城(啟十八2)。這些豈不都強調其「大」嗎!

在耶穌所行的五餅二魚的神蹟中,很諷刺的是,當那孩童獻出他的五個大麥餅、兩條魚時;安得烈竟然還說:「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約六9)

可見,人們的通病;看不起「小」的東西……

只要是出於神的,那怕它多麼微小,我們都要學效以利亞的信心;因為他的神,就是我們的神;所以禱告要堅忍,要有信心,不斷地祈求、仰望、等候!

神是使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羅四17),也是使少變多,小變大……的神;你信嗎?!

「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二十七14)

「凡等候的必不羞愧;……」(詩二十五3)

得雨與得力


本著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及先知對使命自覺的情操,以利亞在迦密山上,迫切地祈求,雖一次又一次沒見到有什麼進展,但靠著堅定的信心,不屈不撓的意志,終於在最後,見到神降下大雨;三年半的飢荒,於焉解除。

記否,當初以利亞對亞哈所說的話:
「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

現在他一禱告,天就下雨;讓我們為之動容的是:先知的禱告,真的是呼風喚雨,他在迦密山上的表現,印證他的禱告能力;也印證其先知角色:求火得火,求雨得雨。

聖經中的事蹟,一再提醒我們,如果我們真的無私,對神忠貞,神必定允許我們所求,甚至影響自然界;更澤被整個生態。切記,神恩如雨露霑臨!

神的慈愛,不單臨到那些久受乾旱煎熬的百姓與地土上,也臨到為神熱心的以利亞身上;他雖沒為自己切求什麼,但神的靈也降在他身上,使他得到莫大能力,得以奔馳在亞哈王的前頭……

或許,我們該認為,這也是天父真神,對愛祂之人的一種回饋吧!(額外的賞賜)

所以,弟兄們,讓我們也「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吧!屆時,我們將體驗神的恩典及能力,滴滿我們的路徑,而歡然前行呢!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五17-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