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林翠玉撰稿
◎期數:381期 ◎2009.06號
曲調名:ALL SAINTS NEW,8.6.8.6.8.6.8.6
作詞者:Bishop Reginald Heber, 1783-1826
作曲者:Henry Stephen Cutler, 1824-1902
第一節譜例:天上神子親臨戰場,祂已勝過死權,
The Son of God goes forth to war, A kingly crown to gain;
本詩原名為“The Son of God Goes Forth to War”,本會另命名為“To Follow In His Train”。
作詞者希伯為記念司提反殉道而作本詩,發表於其遺著Hymns Written and Adapted to the Weekly Church Service of the Year(1827 ed.)。詩中有許多軍事用語和比喻,被稱為「爭戰與得勝」這一類聖詩的代表作。
主張和平,反對戰爭術語的美國教派,認為本詩有爭議性,在1970年代以後有刪除的傾向。本會將之納入讚美詩裡,實則有其屬靈的教訓,由希伯的字裡行間,我們不難尋見跟主腳蹤行的精義。
第一節歌詞描繪神子基督耶穌率先站立軍隊前方,流血捨命,勝過死權。誰是跟隨祂隊伍前進的人呢?就是能克服世間困苦,甘願與主同領苦杯,同負十架的信徒。
第二節歌詞敘述第一位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面對極苦的逼迫,剛強勇敢,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仰求從上頭來的力量,甚至為置他於死地的人代求赦免。我們能跟隨他嗎?
第三節歌詞寫到十二使徒面臨的患難;聖靈降臨,門徒大得能力,四處宣揚福音,卻同時有來自君王強權的迫害。誰能效法他們視死如歸?
第四節歌詞則概括歷代為主殉道的男女老幼千萬聖徒,他們都在等候賞賜,有公義的冠冕為之存留。願主賞賜充足的信心,使我們也能繼其步武。
主耶穌曾回答門徒:「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太二十22)。同樣是殉道者的保羅勉勵提摩太:「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提後二3)
歷代以來,無以計數的基督徒為了堅守信仰,寧願捨棄性命。今日我們未必接受相同的苦難,但,都有各樣屬靈的爭戰。能效法信仰前輩,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立志在主道上堅立的,便是隨行基督隊伍的十架精兵!
作詞者希伯主教(Bishop Reginald Heber, 1783-1826)生於英格蘭東北部,曾於牛津大學就學,活躍於英國國教的服事工作上。其著作Hymns Written and Adapted to the Weekly Church Service of the Year記錄了英國聖詩發展的完整歷史,在英國的教會史上是一本地標型的重要著作。
其後,他到海外宣教,在印度、加爾各答擔任主教。希伯致力於傳教,卻不克當地的天候,於三年後病逝。希伯牧會時最重要的目標與方針,是要改進教會的唱詩。
他認為當時只唱詩篇是不夠的,就決心製作聖詩,供會友唱。他的神學素養,與作詩的恩賜,使他留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體,成為19世紀初英國聖詩作詞者中,特別優秀的一位。
作曲者加特拉(Henry Stephen Cutler, 1824-1902)於1872年為希伯的詩譜寫本曲。加特拉生於美國波士頓,後至歐洲留學,在英國完成他大部分的音樂訓練,對英國詩班合唱曲(Anthem)有深入的研究。
加特拉於1846年返回波士頓,在聖公會恩典教會與降臨節堂司琴。1852年擔任聖公會恩典教會管風琴師時,組織了一支訓練良好的穿著白色詩袍的男童詩班,詩班穿專用詩袍,即是加特拉的創舉。
他是位多產的教會音樂家,聖樂作品涵蓋了詩班合唱曲、管風琴獨奏曲,並編寫新版聖公會詩篇吟唱曲,因他對美國教會音樂的貢獻,於1864年獲頒哥倫比亞大學榮譽音樂博士學位。
1858-1865年間,他於紐約市的三一教堂司琴兼詩班指揮。繼而在布魯克林,普魯維斯頓(Providence),費城與特洛伊(Troy)擔任相同的工作。
註:曲調名──ALL SAINTS NEW,為本詩歌精意(參第四節歌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