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歐婉貞撰稿
◎期數:369期 ◎2008.06號
作詞者:William Williams (1717-1791) & Peter Williams (1722-1796)
作曲者: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曲調名:GREENVILLE,8.7.8.7.D
第一節譜例:慈悲救主!求你領我。走過今世曠野路。
Guide me, O Thou great Jehovah,Pilgrim through this barren land;
本詩歌詞由威廉‧威廉斯以威爾斯語撰寫,並由彼得‧威廉斯翻譯成英文。
原作者威廉‧威廉斯(William Williams, 1717-1791)出生於英國的威爾斯地區,是富農之子。他信奉聖公會並擔任聖職人員,但因強調佈道的主張不合於聖公會主流,因此始終未被正式任命為牧師。
威廉斯巡迴宣教的生涯達三、四十年之久,路程逾十萬英哩,飽受風霜雨雪的侵襲。所經之地,多數是峽谷溪澗,陡坡峭壁,使他想到當年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泊的情景,也正是基督徒地上生活的寫照。因此本詩原名是「荒原行旅歌」(Strength to Pass Through the Wilderness),呈現了他宣教生涯的所思所感。威廉斯因有歌唱的恩賜,被當代稱為「威爾斯甜美的歌唱家」。
威廉斯用威爾斯文作了約八百首聖詩,但僅此詩就被譯成七十五種語文。
將該詩翻譯為英文的彼得‧威廉斯,1744年被任命為牧師,但在隔年便因為宗教理念的因素離開英國國教。到了1791年,他因被視為異端而遭到驅逐。但在同一時期,他也在威爾斯地區的喀麥登建立了非英國國教體系的教會。他的貢獻包括威爾斯語聖詩的創作、威爾斯語聖經的編訂、並且將本詩的威爾斯語歌詞翻譯為英文。本詩原文是五節六行詩,譯成英文時,選用第一、三、五節,後又加上第四節,但多數聖詩集只採用三節。
這首詩曾搭配好幾首不同的曲調,大部分聖詩集採用John Hughes的曲,本會讚美詩則採用盧梭(J.J. Rousseau)的曲調。
盧梭是18世紀著名的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同時也相當具有音樂才華。他所創作的此曲原名為Greenville,是一首小夜曲(Days of absence, sad and dreary),出自他寫於1752年的歌劇作品《鄉村的占卜師》(Le Devin du Village)。之後的幾年,這首歌被譽為「盧梭的夢境」,因傳言是盧梭在夢中看到他置身天堂裡,聽到天使在真神寶座前吟唱,此即為天使之歌。
盧梭雖然不信仰基督,他所寫的這首曲子卻超乎他的意料和預期,因為基督教會利用這個旋律、配上敬虔的歌詞,教化了許多基督徒的心靈。大家都認為,盧梭正如《聖經》上的巴蘭先知,雖然敵對基督教,卻寫出了一首神聖的旋律。
註:曲調名──GREENVILLE,是個地名,出自盧梭歌劇中的芭蕾舞小夜曲片段。1825年由Thomas Walker(1790-1875)出版的《Companion to Dr. Rippons Tune-book》(李彭博士曲調手冊)中,將此旋律命名為GREENVIL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